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天命在我慕容复 > 第34章 吟诵唐诗无人喝

第34章 吟诵唐诗无人喝

    大中二年(848年),唐军趁吐蕃虚弱之际,收复原州(宁夏固原)、威州(宁夏中卫县)、扶州(甘肃文县西),及石门、驿藏、木峡、特胜、六盘、石峡、萧关等七关。

    消息传到沙州,河西走廊上的汉人备受鼓舞,张议潮见时机成熟,遂于当年在沙州发动了起义,旋即光复沙州。

    张议潮成功光复沙州后,又相继收复了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等州,加上沙州合计十一州,河西走廊全部光复。

    大中五年(851年)八月,张议潮派人将瓜、沙等十一州图籍上报给大唐朝廷。

    沦陷吐蕃近百年的河西走廊四千里山河一朝得复,张议潮真国士无双!

    史称“西尽伊吾,东接灵武,得地四千余里,户口百万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旧”。唐宣宗李忱称赞其“抗忠臣之丹心,折昆夷之长角。窦融河西之故事,见于盛时;李陵教射之奇兵,无非义旅。”

    只可惜唐朝因为藩镇割据而衰落,对地方藩镇势力忌惮不已,哪怕是张议潮也受到朝廷忌惮。

    为了缓和与朝廷的关系,张议潭、张议潮先后入长安为质,最终长眠于此。

    张议潮走前将归义军交给了侄子张淮深,然而唐庭一直不给张淮深节度使的职位。而张议潮的儿子张淮鼎在父亲死后回到河西,受封沙州刺史。

    在朝廷有意无意的“挑拨之下”,归义军内乱,张淮深被杀,张淮鼎成为第三任归义军节度使。

    张淮鼎打开了归义军内斗的潘多拉魔盒,自此之后归义军数次内乱。

    公元892年,张议潮的女婿索勋篡权,两年后嫁给李明振的张议潮第十四女又与诸子合力除掉了索勋,除掉索勋后,张议潮之孙张承奉方掌控实权。

    九世纪末十世纪初时,归义军实际控制的已仅有瓜沙二州。

    张承奉不甘坐守瓜沙,想用武力恢复归义军兴盛时的旧疆,并在开平四年(910)建立了“西汉金山国“,自称至文神武天子。因与后梁交恶,连年的战争使瓜沙地区经济凋零,不少百姓家破人亡,境内“号哭之声不止,怨恨之气冲天“。

    失去人民支持的张承奉政权终于在开平五年被甘州回鹘击败,被迫认回鹘可汗为父,成为甘州回鹘政权的附庸。

    乾化四年(914),曹议金取代了张承奉,恢复了归义军称号,自此曹氏成为归义军领袖。

    曹议金死后,曹元德、曹元深、曹元忠、曹延恭、曹延禄等为节度使,凡七代,至公元1002年,将近90年时间,敦煌地区经历了从动荡不安到繁荣稳定的历史过程。

    从公元851年张议潮光复河西走廊,到公元1036年,归义军为西夏李元昊所灭,第八任节度使曹贤顺以千骑投降西夏。

    这其中的艰难曲折,令人闻之落泪,捶胸顿足,难抒其意。

    直到后世21世纪,归义军的事迹依然游离在史书之外,不为世人所熟知。

    曹有光以亲历者的角度,将归义军的历史娓娓道来。

    与慕容复所了解的历史不同的是,曹有光声称六十年前,沙洲回鹘起兵叛乱,杀死时任归义军节度使曹贤顺。曹贤顺之弟曹贤德仓皇东逃,以瓜州王的名义率领千骑投降西夏。

    至此,归义军势力彻底消亡。

    曹有光和部分曹氏子弟因父母亲族多死于党项人之手,不甘心投降西夏,隐匿数年后逃往高昌回鹘。

    五十多年过去,当年的归义军旧部存活至今的包括曹有光在内只剩下寥寥数人。

    他们的后人之中坚持说汉话,保留汉家习俗的只有数十人。

    余者为了适应高昌当地的生存环境皆已回鹘化,与当地人再无差别。

    听完曹有光的讲述,慕容复心神激荡,久久不能平静。

    “老丈,与你一般的归义军旧部可还在生活在这高昌城中?我想请他们共饮一杯!”

    “当年与我一同逃来高昌的伙伴,活到现在的已经寥寥无几了……”

    曹有光长叹一声,随后鼓起勇气说道:“公子若是有心,可否提携一下阿古力,老朽在此谢过公子了……”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曹有光知道自己天命将近,活不过多少时日,现在最让他放心不下的,只有阿古力这些后辈子孙了。

    “烦请老丈放心,只要有我王杰在,就决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汉家子弟。”

    慕容复正愁没有足够的人手为自己打理西域的生意,他心想高昌城中的汉人固然稀少,但若是能把他们团结起来,仍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当下他唤来阿古力,将100两黄金交到阿古力的手中。

    “老爷,这钱实在太多了,我不能拿!”

    阿古力平生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钱财,一时间反倒有些害怕。

    “哎,这钱又不是给你一个人的,是让你替我去办事的。你拿着这钱去买上20头羊羔,置办些好酒好菜,请上几个歌舞乐队。今日我要宴请全城的汉家后裔,祖孙三代只有汉家血统的,麻烦你都帮我邀请过来,咱们痛痛快快大吃大喝一场!”

    慕容复最后叮嘱道:“千万不要吝惜钱财,花完了只管找我要便是,老爷我有的是钱。”

    前世在西海漂泊数年,慕容复为了活命做起了梁上君子的勾当。

    一开始出于愧疚心理,他每每得手之后便要慷慨解囊,救助身边的穷苦百姓,因此被冠以侠盗之名,悬赏通缉。

    久而久之,慕容复也养成了花钱如流水的习惯。

    一旦手中有钱,非得想方设法的花干净,才肯罢休。

    阿古力连连点头,把100金揣进怀里,一溜小跑钻进了隔壁邻居家。

    “艾力大叔,我有事情找你帮忙!”

    邻家大叔艾力是个四十出头的中年汉子,他的儿媳妇正是阿古力的大姐。听闻汉家豪商出钱宴请城中汉家后裔,艾力撂下手中的活,立刻来到阿古力家的小院拜见慕容复。

    得到慕容复的许可后,艾力召集众人兵分三路,数十人浩浩荡荡前往城中各处采买各种馕饼、肉类、香料、蔬菜、水果和美酒。

    100两黄金折合宋钱1000贯,能买2000多匹白布,购买力相当惊人。

    偌大的队伍如同蚁群一般,几乎将整个高昌城的食物采买一空。

    一时间,高昌城中许多店铺清空了存货提前关门,处处喜气洋洋,好似过节一般热闹。

    这般举动自然引起了高昌城守卫的主意,但看在金子的面子上,守卫们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高昌城中的汉家子弟说多不多,说少不少,算上那些混血的后裔,足有数百人之多。数百人聚集在一起,以至于阿古力家的小院站都站不下,众人随即转移到了院外的一片空地上。

    数百人各有分工,有人砍柴,有人点燃篝火,有人布置餐桌,将一车又一车的食物堆满桌子。

    众人围着篝火,吃着香喷喷的烤肉,喝着可口的葡萄酒,载歌载舞,一片欢声笑语。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慕容复高唱李太白的将进酒,引来众人连声叫好,却无人能够跟着一起吟唱。

    时至今日,高昌城中的汉人们还保留汉家习俗的寥寥无几,多数汉家后裔都已经回鹘化。

    见慕容复下场,他们拿起传统乐器吉里塔尔,弹奏起了欢快的回鹘音乐,跳起了整齐划一的舞蹈,口中唱着的是回鹘人的歌。

    望着这一幕,慕容复心中伤感不已,又不禁回想起了西北有孤忠的另一股势力。

    大唐贞观十四年,唐太宗在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咸亨元年(670年)四月,吐蕃军队攻陷了安西都护府。

    咸亨四年(673年),唐朝恢复了安西四镇,仪凤三年(678年),又被吐蕃控制;仪凤四年(679年),安西四镇被唐将裴行俭收复,垂拱三年(687年),武则天被迫收缩战线,放弃安西四镇,安西都护府治所移至碎叶城。

    此后,吐蕃、大唐相互争夺安西都护府。

    肃宗上元元年(760年),陇右军镇多被吐蕃攻陷。

    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吐蕃政权趁唐衰弱之际尽取陇右道。是年冬,吐蕃攻占了唐朝的京城长安,半个月后才撤离。此后十余年,吐蕃又夺去河西之凉、甘等州。吐蕃的军事行动,使安西都护府面临重重困难,但仍有旧将李元忠守北庭,郭昕守安西都护府,二镇和沙陀、回鹘相依,吐蕃久攻不下。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李元忠、郭昕派遣使者间道奏事,德宗对其进行了嘉奖,封李元忠为北庭大都护,郭昕为安西大都护。

    随后,吐蕃联合葛逻禄、沙陀攻击唐军、回鹘。

    德宗贞元六年(790年),吐蕃攻占北庭,唐朝与安西失去联络,不知安西存亡。

    李元忠、郭昕等人在没有朝廷支持的情况下,坚守西域数十年,一次次打退吐蕃的进攻。

    半个世纪的光阴,让他们从青壮小伙变成了白发老翁,然而他们守卫边疆的决心历经时光考验却始终不变,至死不渝。

    公元788年至790年,从天竺返回的高僧悟空在他的回忆录悟空入竺中提到,他路过安西时见到了时任安西唐军统帅郭昕,这也是郭昕最后一次出现在古籍文献之中。

    时至今日,三百多年过去,汉家势力依然无力触及西域。

    汉家子弟为了在吐蕃和回鹘对西域的相互争夺之下生存下来,选择回鹘化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此时此刻,慕容复默默在心中发誓。

    “我慕容复有生之年,一定要让汉家王朝的旗帜重新飘扬在西域千里国土之上。

    让所有汉家儿郎挺直胸膛,自豪的承认自己的身份。”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