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历史直播:老祖宗们帮我写论文 > 第四十三章:汉法与旧俗之争,来自忽必烈的疑问!

第四十三章:汉法与旧俗之争,来自忽必烈的疑问!

    八王之乱这一段历史已经结束,秦明虽然一口气说了很多,毕竟西晋值得说的历史也就这一段,和五胡乱华,而其他的压根不值一提。

    当秦明说完的那一刻,司马炎不知道为什么,还轻叹一声:

    “总算结束了,要不然心脏真的受不了。如果我死了,这些个牛鬼蛇神该怎么办。”

    。。。。。。

    其实秦明不是很想给司马炎洗白,因为东汉末年以及三国时期,英雄人物太多了,数不胜数,可西晋建立后,确实也少了强有力的统治者。

    就算毌丘俭、诸葛诞等人牛逼,反抗了司马师,司马昭,可最后历史的结局是输的,也不知道别人当皇帝又能有什么样的骚操作。

    而司马炎那边初期上位还是有实打实的政绩以及战绩,而且严格意义上来说东吴的覆灭也能够算到他的头上。

    所以干脆死马当活马医,只要这个司马炎能够听进去,那么讲述这一段历史就还是有作用的,并且还要做出一定的改变,不然重蹈覆辙是一定的。

    秦明觉得八王之乱中,真正需要帮助的其实是司马衷,或者是重立太子。

    如果强势,其实杨骏等人,从一开始压根就不能够独权,退一万步也只是司马衷和门阀士族之间的斗争,外戚要不是司马炎,压根上不了台面。

    所以一个时空,一个时期,一个朝代,真的需要一个好的君主,百姓不说安居乐业,至少能够吃饱肚子吧。毕竟封建社会,就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

    “好了各位,司马炎的问题其实早就回答了,但我发现西晋国祚太短就干脆一起说了,等下次有机会我会说五胡乱华,那一段历史只能说是太乱了。

    而对于西晋我最后想说,司马炎要我说试试推恩令算了。前期先试试,后期再说。”

    秦明最后的推恩令司马炎倒也不是没有想过,但士族的存在,以及司马皇族的特殊性,司马炎倒是觉得秦明有点想当然了。

    司马炎感觉一旦自己效仿汉武帝发动推恩令,那么绝对不出意外,那些狗贼觉得会想将八王之乱提前到现在。

    毕竟司马家的江山,没有忠诚可言,不管诸王还是群臣,忠诚两个字太奢侈了,都怪司马懿开了一个好头啊!

    。。。。。。。

    “好了,接下来,让我看看今天第五个问题。那就是元朝的忽必烈,他的问题是如何处置对待汉地原有的生产方式,统治方式和思想观念。”

    好家伙,啥玩意?啥叫如何统治汉地?

    这个姓忽的你要干嘛?上来就是要统治汉族?妈的,士可忍孰不可忍,说的就是张飞等一众暴脾气武将,或者是刘彻这种随意变脸的皇帝。

    “爱妃,天幕刚才说的?我没有听错?那个忽必烈是说要统治汉族?我耳朵没有问题?”

    刘彻一手拿着酒杯,一脸惊讶的看着卫子夫,侧过头看着她,可眼神里充满了各种怀疑,这是那个五胡乱华后的政权吗?看来汉族最后还是不行了啊,那个晋朝也真是窝火啊!

    一群傻逼,一天天的搞什么内斗,搞着搞着这不就出事了?居然让别人得到了提问题的机会,并且问题还是这么的耻辱!

    “陛下,您刚才确实没有听错,臣妾也是听到了说那个忽必烈想要统治汉族。。”

    卫子夫娇柔的声音立刻被汉武帝给打断了。

    好家伙,这是听西晋以来,第十次摔杯子了,真不心痛酒啊?

    “混账东西,朕真是他们这群异族脸了,等秋收之时,就是我大汉出征之日,等粮草足够,定能横扫北方。只是。。”

    汉武帝也似乎想到了什么,于是皱着眉头,但又不好开口,要不是说要横扫北方,不然真的忘记了这个人了。

    而卫青看到了陛下的为难,立马上去问:

    “陛下为何事而忧愁?”

    汉武帝重新一边弯腰将酒杯拿好后,然后不自然的说:

    “就是那个张骞是不是还没有回来?”

    张骞!

    要不是汉武帝突然说了这个名字,自己居然都快忘记了。不过也确实好久没有回来了,总感觉回不来了。

    于是他别扭的说道:

    “陛下,臣觉得张骞会不会。。。”

    卫青用右手比划做一个刀子,然后在自己的脖子前晃了晃,表情也是木讷。

    汉武帝没有说话,但也只是轻轻叹气,毕竟西域那几个国家还是很关键的,到底怎么打匈奴,要不要限制西域那边偷袭,真是一件为难的事情啊!

    汉武帝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然后重重的放在桌上,重新看了看天幕,虽然气愤,但既然问了,毕竟也是治国问题,自己还是需要好好听的。

    自己的先祖主打就是一个听劝,不然怎么搞得定的项羽,开创大汉,自己也必须要学习!

    。。。。。。。。。。。

    “大家的气愤,我都能理解,毕竟统治汉地这四个字让你不舒服,但人家确实是被承认的正统的朝代,并且承认他的还是我们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不知道为什么,此刻非常庆幸看不到别朝嘲讽的样子,以及听不到别朝的辱骂声。虽然在众目睽睽下有点脸红,可他不后悔。

    如果不承认的话,不然很多东西就不能名正言顺了!

    所以出门在外身份是自己给自己的,妈的,老子打了半辈子仗,不继承点东西这么行!可他看向一旁的小朱棣若有所思的摇头晃脑后,那种尴尬的感觉立马消失了。

    于是拿起东西直接就扑过去了,接着又是一段父慈子孝的场景。

    。。。。。。

    “这个问题怎么说呢?其实你们蒙古国到元朝,统治者当中确实有一个争论,选择的过程。

    其实首当其冲的就是汉法和旧俗之间争论。其实汉法和旧俗早在成吉思汗那个时候就已经有具体的表现了。

    就比如最出名的就是契丹人的耶律楚材,和西夏的常八斤之间的文武之争。当然常八斤只是一个代表,而真正要说的是这耶律楚材这个人,因为根据正史记载,当时的别更迭说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

    说真的,这个计划一旦实施,应该是非常恐怖的,甚至不亚于五胡乱华,因为建立在游牧经济基础上的蒙古族对中原地区的农耕经济制度毫无所知,更谈不上管理。蒙古统治者认为汉人留着没用,应该统统干掉,把土地腾出来放牧。

    说实话,根据蒙古既往的历史上的作为,真的能够作出来这种事情,真的就是一群莽夫,这也暴露了你们弊端!只会打不会管!你们元朝灭亡也是这个原因!

    你们元朝国祚也很短,百年内灭亡!”

    秦明前面说的事情忽必烈是知道的,可最后那句话太刺耳了,什么叫做只会打不会管?一群莽夫?

    并且还是百年内灭亡。

    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觉得大都的空气为何如此稀薄。

    有点缺氧!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