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历史直播:老祖宗们帮我写论文 > 第六十九章:天崩开局到蜀汉复苏之路,宛如神迹!

第六十九章:天崩开局到蜀汉复苏之路,宛如神迹!

    如今还有一两年的就要的北伐的诸葛亮,今天听到天幕的回忆。

    想到了自己的先主刘玄德,不禁感叹岁月的变迁,以及当时和刘备之间的君臣美好回忆,不由潸然泪下。

    至今也不能忘怀当时自己跪在刘备的病床前,听着他不断诉说匡扶汉室还未成功,自己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办完,多少有点死不瞑目。

    可一想到夷陵之战那些枉死的兄弟们、将士们后,心中那一份不甘已经直挂在脸上。

    可惜那些人无法葬在这白帝城内。

    不能与众将士同眠,遗憾万分!

    诸葛亮的脑海里,从三顾茅庐到隆中对,到荆州,到赤壁之战等一幕幕并肩作战的回忆不断地在脑海里浮现。

    惋惜先帝并且感叹道:

    “今日我必将重铸蜀汉荣光!挥剑北方!匡扶汉室!”

    。。。。。。。。。

    “其实,东汉末年到三国期间地军阀混战,没有出现一个像秦汉一样的大一统封建王朝,而是形成了三个割据政权鼎立的局面,也是由很多方面造成的。

    比如地理,蜀汉有剑阁,三峡之险。进可攻,退可守,简直就是天然的屏障;吴有长江天险,同样易守难功。

    经济方面,蜀汉有益州,沃野千里,天府美誉;吴国就是长江中下游。所以另外两国能够与强势的曹魏形成三国,从客观原因大家都是有利有弊。

    并且谁也无法说可以轻易拿下。

    而主观原因就是,其实三个集团的领袖、谋臣、武将其实差不多在一个水平上,没有位面之子,刘秀那种一万年出一次的人,又不是满地跑。

    曹操用人不拘一格,豪爽,唯才是举,武将和谋臣数不胜数,不胜枚举。而刘备与诸葛亮就是以诚待人,知人善人等,孙权江东鼠辈。”

    孙权这会就有点不舒服了,不是别人家都是优点?

    怎么到了我这里就是什么江东鼠辈了?有点过分了好吗?

    小心我拿10万大军现在就去攻诸葛亮了!

    。。。。。。。。。

    “皇帝和权臣,尤其是把握大权的朝臣,伊尹、姬旦、诸葛亮等这几个都是有好名声,并且和帝王配合的好,还有最后善终吧,霍光还差点吧,张居正最后也被清算了吧。

    这些都是圣贤,而今天的主角诸葛亮,就是家喻户晓的角色。

    他的伟大,他的能力,他的做法。不是我能够三言两语就能概括的。

    你可说他北伐总是失败,所以让先帝失望;你也可以说他独揽大权,很多事情都要亲历亲为而病死之遗憾;你也可以说街亭一战,没有看清马谡的自傲而导致失败等。

    对于诸葛亮的评价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可是谁又能不承认他的忠呢?就像刘备那样,在外打着仁慈的名片,哪怕私底下不仁慈,可哪怕别人装了一辈子,那也算仁慈了。

    三国真正成立后,蜀汉到了诸葛亮独揽大权的时候,不管是军事、经济、政治基本上他大包大揽,不是他不愿意外包,而是时间不够了,以及没人了。

    夷陵之战估计将那些年轻人打光了吧?赵云都有点老了,而且当时益州虽然十分富庶,但和别人曹魏的黄河流域相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后主才智平庸,蜀国被别人戏称主幼国危,政权随时都有可能被颠覆,所以诸葛亮在受到刘备托孤辅佐后主之后,着重焦虑的就是如何使蜀国恢复元气,甚至变强!

    内忧外患,肯定是当时蜀汉最困扰的地方,不管是南边的那些叛乱,以及北边的曹魏,还有东边东吴等,这些都是外患,那内忧呢?那就是蜀国的经济崩溃了。

    所以说各位大臣,请各位可以代换一下,当你诸葛亮的话,这场拯救蜀汉的游戏你该如何玩?又怎么玩?”

    别的不说,很多人其实有去了解过当时那段三国的历史,因为蜀汉的困难正如天幕所说的那般,要什么没有什么,并且还举步维艰。

    所以一时间大家都陷入了两难。

    先平南蛮也不是,先搞内业也不是,同时开花的话,又怕自己反应不过来。

    因此,其实三国后时期的那些朝代,没有一個人看不起诸葛亮,或许很多历史都是后朝之人书写的,有可能有夸张的成分。

    可是蜀汉当时的困境可是实打实的,而自己需要带入诸葛亮的视角去治理国家后,简直比登蜀道还难!

    。。。。。。

    “其实各位都读过史书,都知道诸葛亮的做法。可以说这种情况就是要多面开花,不开还不行。猇亭一战蜀吴联盟破裂,长江又被孙权封锁,并且还支持蜀南中夷帅叛乱。

    只能任命雍闿为永昌太守,任命刘阐为益州刺史,为招降纳叛。所以为了外成二弱以抗一强,内绝南边叛乱,诸葛亮只能派邓芝出使东吴,重修联盟。

    孙权那边这会倒也懂事,知道天下局势,所以答应了邓芝的请求,蜀吴重修于好。这样诸葛亮就有了喘息的机会,重新修正内政。

    主要还是采取两个方面,政治上,严格实行法治,在统治阶级中行法,主要为了打击、控制专权自恣地益州地主们。不过为了保持公允,不止当地,对外来的地主也是同样。

    主打就是一个执法公允,所以在三国期间,诸葛亮的治理是唯一的,而陈寿对于诸葛亮的评价也是相当不错的。

    第二个方面就是经济,因地制宜是诸葛亮重新振兴的唯一出路,充分利用益州原有的条件,花了大约五年左右,全力务农殖谷,闭关息民等。

    发展水利都是老生常谈,出发点就是为了保障成都平原的农业灌溉,农产这边开花,井盐方面也是同样,以及让蜀锦驰名全国等,这些都是利国利民的事情。

    两个方面就代表了诸葛亮已经将蜀汉的弱势逐一消灭,而剩下的,那就是全力备战南边,和戎抚夷!

    南中四郡,三个反了,说实话这些人也是不会看形势,诸葛亮的大名照我看来也没有传过去,所以趁着刘备死后,那边就开始了反叛了。

    但是三路反叛,诸葛亮派李恢以及马忠平定南边两个,他自己去干最牛逼的越嶲,最终三路高歌猛进,全部平叛。

    而这里面最著名的就是马谡的心战为上,诸葛亮采纳了马谡的建议后,双管齐下,从军事到心理,而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孟获。

    也就是孟获被擒,南边的人对诸葛亮还是佩服的五体投地的。

    至此,蜀汉,哦不对,是诸葛亮已经成了南边人民中的梦魇,可是真的是梦魇吗”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