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历史直播:老祖宗们帮我写论文 > 第八十五章: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第八十五章: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世界的残酷性,总会在不经意间,就体现的淋漓尽致。

    我们或许会遍体鳞伤,甚至是沦为阶下囚,可只要不放弃,就定能重新笑看“长安花”!

    。。。。。。。

    “其实煤的运用最难在哪里?就在于开采和运输,如果一旦没有控制好,就会出现大量的损耗。那么人为了生存,以及对煤的需求和渴望。

    那么势必想尽一切办法来将煤运到需要的地方去。简单举个例子,朱棣为了迁都北京,修故宫,当然需要那么多木头,从哪里来?

    我记得不错的话,应该是今天的四川那边,但是砍伐的树木一个个都那么大,走陆运肯定不行啊,劳民伤财不说,还慢,怎么办?

    那就走水运,顺着长江到运河,一路水运到北京。这里不是说水运多么的新鲜,而是要秉持一个概念就是,当人类定要完成某一个任务的时候。

    有些时候,这個事情会逼迫他更新自己的想法,甚至超越现在固有的思维。所以一个不管是修故宫也好,还是运煤,其实都是迫使人类不断寻新的运输方式,变相推动了交通运输技术的进步。

    我们古代是如此,英国也是同样。长距离陆运的成本就已经很高了,但对于大宗商品的运输,那是效率又低,并且还哪哪有问题,所以英国当时能够很早的用煤,其实和他们发达的水路运输离不开关系。

    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市政工程发展飞速,1760年英国开凿了庞大的运河,首要目的非常单纯,就是要让煤以低廉的价格运送到各个地方去。先内后外。

    打通内部的交通命脉,然后再对外开始大航海,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这个时代总说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只有当人和商品,甚至是货币能够良好的流通,那么经济肯定会变好。

    这句话有可能会很绝对,但效果却是真实存在的。当英国促进了海上投资贸易后,也推动了海上运输业的发展。”

    很多人听到这里其实大致都明白了,什么侵略不侵略,说白就是别人被迫发展。

    但是没有想到势头会这么猛罢了,甚至还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开始全球割据称霸模式了。

    强行将亚洲,非洲,美洲等一些国家拉入地球online的世界服务器里。

    从这几个方面来说,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根本逃不过,也绕不过发生于18世纪的动荡,如果不能顺流而上,那么未来就是最苦痛的战争和殖民。

    但如果谁掌握了核心科技,谁就不顾其他国家的脸色,想上桌就上桌,想掀桌就掀桌,就是这么简单,粗暴,不过却特别好使!

    没别的科学的源头是烧开水,但崛起的源头可以说是生存!

    。。。。。。

    “所以一个小小的煤炭,居然引发全国性的交通革新,这无疑不是一种奇迹。或许你们觉得我是在吹捧他,那倒也不至于,你不会真的以为光鲜亮丽下的英国,社会一片祥和?

    不可能的,只是今天不会说而已,我们今天最后一个问题,其实就是想通过一种矿物原料,而引发的工业革命,从而为什么让英国崛起如此之快,甚至是当时的全球第一。

    继续,工业革命下对煤炭的需求肯定越来越大,毋庸置疑,那么水运不好使,陆运不好使,那么怎么办?虽然蒸汽机出来了,可是不能让它中看不中用啊。

    于是当人们还在与泥泞做斗争的时候,蒸汽机车就完美解决了煤运输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铁路运输。所以哪里有什么天才?不都是被生活逼迫的。

    所以从简单木材枯竭论,到煤的大肆运用,再到必需,甚至是后面的工业革命,以及交通革新。就可以看出很多问题,为啥那么他们可以做到让别的国家望其项背。

    说白了就是不断地更新核心技术,这一时期出现的发明、新工艺、如蒸汽机、水力织布机、珍妮纺纱机、焦炭冶铁技术等都有一个共同特征。

    那就是煤炭消耗量且造价偏高而人力耗费降低,这些新式机械设备和技术与英国独特的资源禀赋和产品成本结构相匹配,为技术革命提供了有利可图的社会经济环境,而同时段其他地区不具备类似的条件。

    科研成果转化为可实际应运的技术就是一个耗资巨大的过程,唯有英国这样煤炭工业规模庞大的国家才会对先进的煤矿排水技术产生迫切需求。

    当然也只有英国才能做到以低廉价格近乎无限量供应充当机械燃料的煤炭,承受科学发现转化为实用技术的高昂成本。”

    老百姓对于这一段的概念是相当的模糊,甚至云里雾里。

    当然最后一句话倒是听懂了,那就是想要这些天幕口中的新型技术,那就势必要耗费很多很多的真金白银。

    可这些真金白银从哪里来,妈的!这回过头还不就是百姓啊!

    一时间很多人想明白后,脸色变得非常难看!如今的税收本就入不敷出,今天这些新技术,肯定让皇帝十分动心,并且还会加以投入到现实当中。

    那么一旦开始,恐怕对百姓的征收会日益增长了!

    也就是这会,蛮多老百姓看向天幕的眼神不再和善以及崇敬,更多的却是怨恨!

    。。。。。。。。

    “综合我刚刚说的,科学一旦发展,以及人类尝到它的甜头后,那种感觉你们绝对停不下来,或许这个过程是粗暴的,甚至会引发很多社会矛盾。

    不过当生产力的提升了,很多你们如今困扰的问题也就随着湮灭了。

    这个东西就是双刃剑,当你不去弄,别人就会去,别人弄完后,发现资源不够了,跟不上了,怎么办?那就是大炮和舰队了。

    舰队的威力我想朱元璋再和陈友谅于鄱阳湖的时候,应该是体会到了。可是你们之间的攻坚互博,说白了就是争夺中原大地归属的情况。

    而那边的舰队可就不是跟你嘻嘻哈哈了,残暴程度比你们在鄱阳湖有过之而无不及。

    对科学的重视,我并没有想你们能够在今天就能付出行动,而且我想现在有很多老百姓在心里,或者已经是指着我的鼻子骂娘了。

    我都全盘受着,说真的,回顾华夏近代史以及如今你们的辱骂,那我宁愿选择前者,这个问题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

    因为等你知道科学所带来的好处后,或许就明白了我们今天为什么只在运河问题上感谢杨广、感谢元朝、感谢朱棣。

    毕竟还是那句话,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