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历史直播:老祖宗们帮我写论文 > 第八十八章:清末新政和岌岌可危的社会,那么变革吧!

第八十八章:清末新政和岌岌可危的社会,那么变革吧!

    田里的农伯,屋里的妇孺,茶馆里学士。

    无一不被这一段血腥的侵略史给弄沉默。

    各个皇帝此时都是低着头,到底是没眼看,还是不忍看,反正他们都不敢看向天幕,与秦明跨时空对视。

    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也会感到心虚,也会刺挠。

    。。。。。。

    “辛丑条约给予了各挟持清政府的权利,清那边也愿意俯首帖耳,甘当儿皇帝。所以各国变本加厉,对督抚调派大员也插手干预。

    然后还在1902至03年英美日三国先后和清政府签订通商航行条约。主要就是对华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

    1900年我国出口总值3.7亿关两,入超5000万;1906年,总值到了6.4亿,入超6.4亿,入超就是贸易逆差,自行了解。

    其实就华夏本身而言,对外贸易的发展是相当迅速的,进出口贸易的增长说明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入超方面依靠外资和侨汇才使华夏的国际收支没有发生严重问题。

    并且外国在华投资也是不断发展变大,包括借款和投资。其实他们这么疯狂的资本输出,也是不断刺激我国国民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边也是掠夺我们的资源和财富。

    无非想要通过操纵经济命脉,进而操控政治和军事,然年后把控制权伸展到各个领域。从金融殖民到真正的殖民。陷我国于名存实亡的绝境。

    我国的铁路,矿物等都是他们掠夺操控的目标,尤其是铁路。还是那句话,要想富先修路,他们也是一样的。其中为典型的就是英法德三国与清政府订立湖广铁路借款合同。但美国强烈要求参加,也就形成了四国银行组。

    综上,从掠夺到奴役,到斗争与妥协,亡国灭种的阴霾一直都是挥之不去,深刻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清末政局,同样,清政府也迎来它最后一舞。

    也就是清末新政。”

    秦明说完也是转身在黑板上写上四字“清末新政”,这四个字其实说白了,就是秦明给清政府的吊唁,以及“催命符”!

    。。。。。。。

    “清末新政,我不知道你们在高中学了没,反正我们当时读书只是了解了,但被老师忽略而过了,有点笼统,所以你们哪怕学了,我也帮你们复习一下。

    其实清王朝在义和团战争期间已经垮台了,为了得到扶植,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系和资产阶级上层人物且还欺骗百姓人民。

    慈禧太后在挟光绪逃亡西安的期间,就发布了罪已诏和改革的谕旨了,要求官员们就现在情况,斟酌中西政治,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并且限期奏报。

    所以1901年4月,命奕劻、李鸿章、荣禄等六人为督办政务大臣,刘坤一、张之洞参预,逐步退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改革官制。应了西方的要求,撤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设立商部、练兵处、巡警部、学部。撤掉河东道总督,云南、湖北、广州三省巡抚及詹事府。

    废除勒索性陋规、供应等,自隋唐沿袭下来的传统六部至此瓦解。不过撤销添新的操作,并没有改变以及触动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没有革除清政府腐败无能的弊端。

    所以整顿吏治就是一纸空文,而且在1906年还宣布预备立宪,官制改革成为了首要预备项目,而且还引发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纷争。简直好笑!

    第二就是改革兵制。1901年下令停止武举,各省筹备武备学堂。按西方的营制,学洋操、使用洋枪洋炮,还别说到了1907年都有17万人左右。泛称新军

    只不过也激发了满汉统治集团的矛盾,从这里面出来的人都是有具有某些方面的知识,这次清政府是拿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最后到新军成为反清力量,清政府是怎么也想不通的。

    第三改革学制。停科举、设学堂、奖游学三项内同,但是科举也没停,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了一些西方政治、艺术的策论,废除老朱的八股文。

    各地方设立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可以取得功名,以及出国留学,毕业赏赐等一系列奖赏行为。细节自己去了解,要学会自学。

    其实这個举措是可以的,因为接受了西学之后,感受着民族危机的刺激,就逐渐走向了清朝统治者所无法控制的社会力量,对,也是砸了自己的脚。

    第四奖励工商。概括就是为工商业的振兴立法和给予兴办实业卓有成效者给予奖励。也意味着传统的士绅推出舞台,新得商绅已经崛起。

    这四个是重点,需要重点记住,有可能期末会考!”

    秦明也感受到了当时给自己讲课的老师那时候的快乐,什么划重点啊,留作业啊什么的,看到学生痛苦的样子,他就十分开心!

    主打一个风水轮流转!

    其实“清末新政”还是很重要的,毕竟是为辛亥革命提供了许多有生力量,从军队到学者,还有资金等方面,其实说白了,就是革命前的准备工作,只不过清政府没想到而已。

    “此外清政府还发布了禁缠足、禁鸦片、废酷刑以及允许满汉通婚等命令。以上的政策在某些方面确实有成效,可太支离破碎了,并且敷衍、拖沓等,缺乏总体目标和实施规划。

    根本原因其实就是政治制度改革的滞后、官制改革没有触动根本,新学堂也是新瓶装旧酒、财政那是更加,早就入不敷出了,而而且还贪污军队经费等,简直没眼看。”

    虽然秦明没眼看,但很多东西其实对古代王朝有那么一些帮助,所以一边的讲的同时,一边将新政的几点挂在天幕上,供他们参考。

    。。。。。。

    “辛亥革命的第三个部分,从帝国主义侵入扩大,到清末新政。那么最后一点就是农村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难。

    哪怕进入了20世纪,其实广大农村仍然是封建统治下的小农经济,土地还是在地主手里。在1911年的调查,主要农业省份,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民都是缺地少地的佃户和半佃户。

    压迫嘛,就都将土地给奉献出去了,在地租等方面上,都进行了全方位的压迫,甚至还敲骨吸髓了,历如江苏震泽县。

    记载这么写的,田每亩得二十斗粟已庆大有,代价不过六七元,除去肥料人工,所余几何?乃收租竟至五六元,少亦须五元,是以冬期农民只可罗掘以应,不足则卖妻鬻(yu四声)子以偿。

    就很简单的意思,税收高的离谱,如果没有钱,那就卖妻儿子女。

    所以亿万农民的赤贫化,不能不引起农业生产的衰退。还有连年不断严重灾荒,农村经济趋于崩溃,1906年的报纸称,今年华夏饥馑之状,实为从来所未有,广泛于八百万方英里,灾民一千五百万之多。

    甚至1910年至1911年长江流域遭受水灾,江、浙、湘、沔、淮、泗之间,嗷嗷之声,达于比户。汉口地方聚集二十余万人,湖南饥民卖女,价仅2000文,皖北一带,往往数十里内炊烟断绝。

    再残破的农业经济背景下,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也是举步维艰。1895至1898年兴办高潮后回落,从1904年起开始回升,然后又高朝,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太难了。

    商办民业企业的突飞猛进是这时期的特色,资产阶级上层让人物的经济力量发展迅速,社会地位也显著提高,可另一方面工业基础也是十分脆弱,资金不足就是表现。

    赔款、入超、外企盈余等你都是原因,光这三项就卷走了2亿元以上,所以1908年以后,我国钱庄接二连三的引起了金融风潮,整个工商业也是岌岌可危。

    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他们的力量和组织程度都是有所加强,一些商会组织、上层人物等一些人,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于是他们就成为了立宪派的代表,资本主义中下层人士反帝反封建要求虽然强烈。

    但还是害怕的,所以没办法,上层要立宪,他们就跟着走,成为追随者。民主革命的倡导者主要是资产阶级只是分子。

    以上就是辛亥革命的三个前提,那么在风雨飘摇的华夏,岌岌可危的农业经济,支离破碎的近代工商业,如果要挽救就势必要变革。

    而且不再是什么百日维新,戊戌变法,而是要来一次彻彻底底的武装变革!反帝反封建是主旋律,推翻清政府是目标,倡导民主是远大理想。

    将这三点集于统归于一身后,有一个人站了出来!那就是孙文!”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