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仙武一世双雄 > 第一章:大盗

第一章:大盗

    在古今历史之上,每逢天灾,必有人祸,大灾之年,必有大盗。

    大盗分为两类,一类聚啸民间,趁灾打劫之盗。

    二类是那些,趁大灾之年,狂征暴敛之暴吏。

    锦绣王朝,明真年间,北方数州爆发瘟疫,方圆数里,不见活人,十室皆空,尸殍遍野无人收。

    阴冷的死亡气息,在北方大地之上盘旋,每一秒都有人死去,死亡和瘟疫,无情的收割着人的性命,掠夺着生的希望。

    瘟疫最开始,在一个小村庄爆发,一个年轻的汉子,摔倒在地,最开始的症状是头疼,浑身发热,几个时辰之后,全身上下遍布红斑。

    请来的赤脚郎中,根本就不知道这是什么病症,后来才从书上了解到,可能是得了瘟疫。

    不到一天,这个年轻的汉子,就死去了,浑身上下变得紫黑!

    如果确定是瘟疫的话,整个村子所有的人,都跑不掉,如果得了瘟疫,就是不治之症。

    赤脚郎中,立刻将情况上报给官府,官府当时根本不以为意,等真正重视的时候,当地的官府,也已经彻底沦陷了。

    无数的人,拖家带口的逃离这里,朝着外地跑去,拼命的找寻着生的希望。

    但是无疑,把瘟疫传播的更远,更多的城市村庄沦陷,一排排的尸体散落在路边,无人去收尸,原本尸体腐烂,的气味让人作呕,但是现,却更让人置若罔闻。

    消息传回皇城的时候,皇帝和年轻貌美爱妃,正大排宴宴,歌舞升平。

    对于这场瘟疫,完全是置之不理。

    一群贱民,死了就死了,这样的贱民多的是。

    下方,一个胡须洁白的大臣,开口说道:皇上,瘟疫再蔓延的话,就快蔓延到皇城了,再有现如今国库空虚,北方现在闹瘟疫,赋税今年恐怕难以收上来了。

    那你们倒是,拿个章程上来呀,不要总把问题提出来,等着我去解决,如果是那样的话,我还要你们干什么?

    瘟疫,绝对不能蔓延到皇城来,税收一分也不能少。

    听到这话,下方顿时鸦雀无声,面面相觑再无人言语。

    众位爱卿,你们倒是说话呀,怎么现在一个个的,不说话了呢?

    行,你们不说我说吧。

    张爱卿,问题是你提出来的,你就把这个差事,给解决了吧。

    皇上,这!

    好了不要再说了,这件事就交给你全权处理,如果有反抗的,直接就杀了吧。

    下去吧,朕也玩累了!

    这位张爱卿,颁布的第一条政令便是,北方诸郡,所有居民,皆不可随意流动,随意流动者全家处死。

    第二条政令便是,将北方诸郡,进入皇城,其他州郡的要道,全部封锁,只许进不许出。

    第三条,政令便是,当地官员加紧征收,今年的赋税钱粮,一厘一毫皆不可拖欠。

    但没有一条是,派遣医师,运送药材,进入北方救人。

    这两年本就大旱,颗粒无收,百姓靠着吃树皮,老鼠为生,触目可及,树皮精光,老鼠不在。

    当真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饿死在这光景之中,的人不在少数。

    然,屋漏偏逢连夜雨,又赶上了这场大瘟疫,更是让百姓民不聊生。

    无数的人,被困在这场瘟疫里,他们想挣扎,想逃脱,想出来。

    但是因为封城,他们根本就出不来。

    凡有反抗者,皆是被官家的长矛利刃,给斩首示众,挂在城门之上以儆效尤。

    但,也有无数的人,逆流而行,朝着瘟疫的区域而去。

    这些人当中有好人,也同样有恶人。

    锣声响起,在城中回荡着,乡亲们,快出来,我们有救了,官府专门请来法师,来给我们却邪治病了。

    快出来呀,快出来呀。

    无数的人神情淡漠,面无表情,躺在地上或者家里,等待着死亡的临近。

    但是听到这声音,仿佛溺水的人,抓住了救命的稻草。

    无数的人拄着拐,步履阑珊者,朝着县衙这里走来,仿佛来到这里,就有了生的希望。

    几个肥头大耳的和尚,手上拿着柳条,身边跟着官府的人,他们用布掩住口鼻,表情之中,满是厌恶之色。

    官老爷走了出来,说道:这是专门请来的,佛门法师,来给咱们驱除邪魔的。

    只要经过,咱们法师的驱魔,就能百毒不侵,恢复健康。

    众位施主,我们乃是佛门弟子,佛祖感叹北方疾苦,受瘟疫所害,所以派遣我们,佛家弟子来拯救世人。

    官老爷开口说道:佛门大师来救我们来了,我们就有救了。

    但现如今,北方灾厄太大,乃是天上瘟疫,神君下凡,为祸天下,降灾而来,佛门出手极其耗损因果,今日,我们只渡有缘之人。

    官老爷在一旁,随声附和道:谁是有缘人,就看你们的诚意了,修建寺庙,为佛祖菩萨,修善金身。

    想要成为有缘人的,拿出你们的诚意过来吧,大师为你们驱邪避难。

    几个肥头大耳的和尚,伸出肥大的双手,面带笑容,接一捧又一捧的银钱。

    命悬一线的人们,满怀希望,面对感激的神情,将身上的钱全部掏出来,主动递到,这些和尚的手中。

    那些身无分文的人,也想靠前钱来,被和尚直接一脚,踹出去几丈远。

    满脸的厌恶,毫不掩饰。

    天语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法广大,不渡无缘之人。

    无缘之人赶紧滚,少在这儿,污了佛祖的眼睛。

    那些被踹飞的人,满脸都是害怕、讨好、祈求的神情,嘴里喃喃念着,救我们一命吧,帮帮我们。

    我可以为你们做牛做马,日后有钱了,一定日夜供奉我佛。

    其中一个肥头大耳的和尚,开口说道:看你们可怜,你们家中有没有,什么值钱的物件儿啊?也可以孝敬我佛的。

    其中一个面无血色,满脸褶皱的人,开口说道:佛爷,这两年北方大旱,又逢瘟疫,加上苛捐杂税,家中值钱的东西,早已经变卖一空了。

    哪有东西,能留到今日啊。

    现在你看看我们,哪个不是头发昏,眼睛饿的都发绿了。

    一堆穷鬼,没钱就赶紧滚,浪费爷爷口舌,赶紧找个地方等死就好了,别出来丢人现眼了。

    这个和尚转身,看向那些给了钱的人们,微笑着开口说道:各位施主,皆是与我佛有缘之人,接下来就让我,和众位师兄弟们,来为你们驱邪祈福。

    三个巨大的铜盆里面,盛放着满满的清水,这些肥头大耳的和尚,将柳枝在里面沾了沾水。

    然后让一个个,交钱的人们排好队,一个又一个村民,排着队走上前来,肥头大耳的和尚们,用沾水柳枝抽他们。

    每抽一下,都是使足了气力,这些村民,被抽得龇牙咧嘴,疼痛不已,但是仿佛被抽了这一下,就药到病除了,病魔离自己远去了。

    没有多久,这些被抽完的村民,感激涕零的离去了。

    这些肥头大耳的和尚,和官府的人,数着今天收获的钱财,喜笑颜开,乐的合不拢嘴。

    收获的钱财堆在一起,像小山包一样,满满登登。

    村东头,一间茅草屋内,两个衣衫褴褛的孩子,看着躺坐在地上,忍受着痛苦的男人。

    两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略大一些,比另外一个孩子,高出半个脑袋来,面色黝黑,双目灵动有神。

    另外一个孩子,个子矮些,有些瘦弱,但是却眉清目秀的。

    两个孩子,异口同声的说道:爹,你不是去官府,看病去了吗?

    躺着在地上的男人,忍着痛苦,开口说道:看来我还是,把官府想的太好了,什么请来大师,为我们医治啊?

    不过是狼狈为奸,为了骗取我们的钱财罢了。

    哪有一点儿把人命当回事儿,不过视我们为草芥罢了。

    就在这时,本就破败的木门,被一脚踹开,官府的人走了进来。

    为首一人,大声喝道:听着,我们是来收税的,今年的税赋要提前征收。

    今年应收田租,三担三升,应收税银一两三钱。

    说话间,一本破旧的账册,在他的指头上纷飞,黑漆漆的算盘,打的噼啪作响。

    再加上你历年积千,税费六两四钱,在加上利滚利、税翻税,一共应收847两5钱。

    无情而又冰冷的声音,从他的口中传出,那道目光像刀子一样,看着躺在地上的男人。

    躺在地上的男人,颤抖着说道:你就是把我剐了,我也没有这么多钱啊。

    自古以来,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何况你欠的是朝廷的钱。

    我也是跑腿儿的,你跟我说不着。

    有钱就赶紧把钱拿出来,没有钱我就立刻收缴。

    躺在地上的男人,面色愁苦的说道:那既然如此,你就收缴吧,我这里一堆儿一块儿,所有的东西,你都拿走吧。

    好,你个冥顽不灵的,来,给我进屋收缴。

    官府中的人,在屋里头一通翻找,四处乱砸,砸了半晌,才从一个黑色的箱子里,找到一袋种子,和一张地契。

    找到了,找到一张地契,一袋粮食。

    官府的几人面带喜色,哈哈哈大笑。

    躺在地上的男人,想去阻止,被一拳打倒在地,满脸是血。

    这是稻种啊,不是粮食啊?

    本官不管你什么种子,不种子,来到你这儿,就不能让我空手回去,地契和这袋粮食。

    我们就拿走了,走!

    官爷,这是我们全家的性命啊,你们要拿走了,我们就真的没法活了。

    刁民,这些话跟我们说不着。

    就在这时,那个略大一些的男孩,手持着一把锄头,冲了过来,拦在大门口。

    把东西放下,要不然谁也别想走出去。

    这句话传来,让几个官差听得哈哈大笑,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娃娃,在这儿威胁谁呢?

    小男孩提着,比他高出许多的锄头,那模样,看着要多滑稽有多滑稽。

    最主要的是面上的表情,十分的严肃,大有一种谁感迈出一步,就给他一锄头的感觉。

    就在这时,稍小一些的孩子,提着一把生锈的菜刀,也拦在了门前。

    什么话也没说,就那么静静的站着。

    跟他的哥哥站在了一起,此时无声更胜有声。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