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北宋的平凡生活 > 第三章 新房子新家

第三章 新房子新家

    日头还在正午,张信和几个小孩坐着村长的牛车回家了。

    村里的老人都喜欢坐在村口驿站旁的大树下聊天,看着过往的行人。而村里的小孩,大些的都跟着家人出去捕鱼,小点的不是追鸡就是打狗,玩的吱哇乱叫。

    看到村长的牛车回来了,村里有些老人都会关心今天孩子蒙学的事情。张富远远的就跟老人们喊到:放心吧,这几个娃娃都被收下了。老人们也都开心的把话题转换到这些娃娃身上了。

    “我看这几个娃娃都不简单,村里还几年没出个秀才了,上一次秀才还是天禧年间的事儿”

    牛车一进村,张牛、张鱼就迫不及待的跳下来回家报喜去了。而张信待牛车停稳了才谢过村长自己走回家。

    今天张信回到家发现稍微有点不一样,门口停了一辆马车,车旁还有几个穿着得体的小厮。小厮看着张信要进来直接拦住:哪里来的野小子,没看到这里有大人办事吗,滚一边去。

    张信上辈子最讨厌就是这类狗仗人势的奴才,关键自己也不好惹:这是我家,怎么你不滚一边去。

    这时候那个小厮的同人立刻来作揖:不知道是公子回来了,这是新招的家奴冒犯了公司请赎罪。

    张信看同人可能知道自己是谁了,虽然表现出恭谨但也只是客套,而那位小厮只是随意说了声:见过公子,也就没了,依然比较高傲。

    张信没管两个小厮,径直进去。

    只见屋内站着一个男子,门口还站着两三人。而母亲李氏则站在男子对面。李氏看到张信回来了连忙叫到:虎儿过来,见过你大表哥。

    张信也没管那么多作揖:见过大表哥。

    后面母亲李氏介绍才知道,这是大舅舅家的大表哥李,外祖母让她来看看母子二人,并带来了一些钱粮。

    张信也没太管表哥,直接找到母亲李氏兴奋的说:“今天见过了王夫子,他让我三日后卯时开始就去蒙学,而且夫子觉得我从没不收我的束脩,还说每天中午管一顿饭,让我告诉你不用担心。”

    李氏一听不收钱,说:怎么不收呀,大表哥带了一些钱粮来了,咱家现在不缺钱了,三日后你带500文去,一天一顿饭也不老少钱呢。

    大表哥和从人听到后也非常高兴:虎儿现在都能蒙学了那是太好了,我还说要是没蒙学要不就接到江州城我那边去,祖父帮我在江州城谋了个差事在庐山巡检司押官,我家媳妇姑父就是州的训导,可以让他弄到州学里去。

    张信:州里才子那么多不一定夫子能关照到我,这边王夫子挺看中我,会很用心教我

    表哥:没事没事,反正以后有事可以到江州找我,我家就在州府德化城南城那边一打听就能找到我,对了来之前祖母让我带基本书来让信哥儿平时认字读书用。

    表哥之后又闲聊了半个时辰就坐马车走了。此时母子两人才敢偷偷看了看送来的东西:肉10斤,米1石,鸡10只,猪两头,钱5贯

    李氏第一件事就是把钱放入罐子中存好,然后在床下挖了个洞埋了进去。而张信这时候犯难了:娘,咱家院子这么小,猪啊,鸡啊根本养不了呀。

    母子二人还在为东西怎么放发愁时候,周遭邻居也都围了过来问东问西,邻居家王婶率先说了:李家娘子,你家咋这么多好东西,是不是来了什么大官啊。

    李氏笑笑说:也没什么大官,就是我大哥的儿子,前不久刚到庐山巡检司谋了个押官差事,今天寻了个空来看我这个姑。但搞了两头猪,这么多鸡没处放啊

    这时候村长媳妇周氏说了一句有用的:你家这房子的确有点小了,要不你和张旺家商量下,张旺去年不是打仗死了吗,现在就一个老人带俩孩子守三间大瓦房,那么大院子也照顾不来,要不我去帮你说说,两家合一起住。

    李氏:这忒好啊,但住过去那还不得要租钱。

    周氏:他们老的老小小的,平时饥一顿饱一顿都是邻里接济的,你们过去了只要管了一家老小的温饱就行,还算是做了善事。

    李氏: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感谢村长娘子了。

    周氏也是风风火火的人,过去没一炷香就回来了。

    周氏:李家娘子啊,我跟张旺老娘王姨说了下,人家还巴不得呢,让你今儿就可以搬过去。

    说着周氏就开始招呼看热闹的,附近的村妇们都过来帮忙,而李氏有点不知所措,还是张信这时候冷静说:娘,咱家也没啥东西,你看看哪些需要拿就让婶婶们帮着拿,最后的东西我来检查收尾。

    李氏一下子明白了张信说话的意思,于是让几个村妇帮自己拿着锅碗瓢盆、衣服被褥,有让几个大点的孩子和周氏把猪、鸡、粮食都背了过去,而让张信美其名曰最后检查有没有遗漏。

    破家也没有多少东西,也就半注香东西都搬完了,最后张信自己装模作样的说检查检查,看着都没人了才敢把床底下的钱罐拿了出来,但问题又来了,自己抱着这么一个大罐子出门肯定会被人看见,想了想只能先装书包里,晚上分批弄走。

    可当张信想先把一贯钱放进包里又发现麻烦,书包放进去后,背起来钱挺重,很压肩膀,自己必须一只手托着才行

    (注北宋1个铜钱约中4克多,1贯就是1000个,约4公斤多,一个7岁多小孩背着会有点吃力。)

    为了防止意外张信把剩下的钱从新埋了回去,并把房门锁好。

    于是迈着沉重的步伐去往自己新家。

    新家离原先的房子也就50多米,在村口靠将那一边。

    很快来到新房门口,以前经常路过从没进去过,只是知道张旺以前在鄱阳湖当兵也算是个小军官,5年前给家里盖了三间大瓦房,旧的土房则留着做厨房和猪圈。但去年剿匪张旺战死了。朝廷才多给了两个月钱粮几贯钱,可谁想张旺娘子拿着抚恤金丢下一家人跑了,现在只剩下张旺50多岁老母和1个9岁儿子,1个5岁女儿从。日常就靠老母给人浆洗,儿子去渔船上帮闲勉强度日。

    (注:资治通鉴记载:军士抚恤除月给外,别赐两月钱粮。意思也就最多给三月工资)

    张信背着钱小心翼翼进来,之前帮忙的村妇们东西放院子里后就走了。李氏正在收拾院子里的东西时候,看张信来了,张信连忙眼神示意李氏。

    李氏立刻明白带张信去了左间大屋。原来张旺母亲王氏特意把左间的大屋让了出来,自己和两个孙子住西边小屋,而中间堂屋两家共用。

    张信进了左屋放下书包,把里面的一贯钱拿了出来交给母亲。李氏也没顾着孩子,拿起一个小锄头就在床下挖洞,看着挖了一尺多深,就先把钱放了下去。简单盖了些土

    李氏:虎儿,钱先不着急,把外面的东西弄进来,娘给你做肉吃,吃完肉。晚上我们再去把钱带回来。

    就这样晚上李氏切了2斤肉,其他肉都用盐腌了起来,又煮了2斤米,做米饭。又让张信去找村口货郎买了点咸菜。

    当晚张信母子、王氏及张旺的儿子张舟、张翠一起坐下来吃了个饭。

    三个孩子也是很久没这么吃过肉,吃过大米饭,都是大口吃饭,吃肉,一点都不带停。

    倒是王氏有点拘谨,不停给李氏夹菜就行老母亲给自家女儿夹菜一样。吃完后王氏也主动去洗碗收拾。

    可能张信母子刚来,张舟、张翠有点怕生早早的躲进房里。而张信母子也是识趣的进了自己的东屋。

    夜戌时三刻,母子二人确认西屋睡着后,偷偷回到旧屋,拿上包袱布把剩下的4贯多钱分成两个包袱,张信背1贯多,李氏背3贯。

    或许是背着钱,两人像做贼一样小跑回家。

    家里李氏把钱全部拿了出来,看着这么多的钱,李氏非常大房的计划起来。

    月底赶集去德化城给儿子扯布做两套衣裳,家里买一些家具,农具也买几个新的

    后院是江看着是不是买点鸭子或鹅

    马上儿子要上学了,得买一些文房四宝。

    经过一算5贯钱又不剩多少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