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扬州

    船行在长江上已经两日日,一日才行不足二百里,到扬州估计还要个一两日。但这跟坐车比起来还是比较舒服的。

    船上的小厮、女使、婆子已经在李氏教导下开始有点做事的样子,而张信身边除了张翠又多了个花铃,但张信还是喜欢叫她花花,不过张信自己在内这边都是小孩子,更多时间也是去玩闹,忘了还有读书一茬,这也不是张信真正忘了,而是他突然觉得当了勋贵,以后也不用努力科举了,就这样过着吧。

    出发的第六日早晨,官船停在了扬州长江码头。岸上已经有一队官兵在码头等候。船只一停稳,李中具就带着自己这20名弓手下船待命,紧跟后面的则是小厮、女使。最后才是王婆子搀扶下的李氏,而张信起床太晚只能带着人跟在最后面。

    但听着前面说:扬州府通判沈弘代刘知州恭迎伯爵大娘子及小爵爷。

    李氏:那就多谢沈通判了。

    沈弘:这边安排了官驿,请大娘子和小爵爷移步官驿稍事歇息。

    李氏:不妨事。运河这边的船安排的怎样了。

    沈弘:回大娘子,现在正值新年,船夫船工都在家过年,可能还需稍等几日,这几日大娘子和小爵爷可以在扬州城多逛逛,扬州城还是有很多适合大娘子的好去处。

    李氏:行吧,请沈通判带路吧。

    宋时,扬州是淮南东路路司所在,同时也是江南排名前几的大都市(基本就是北上广深那种级别),加上宋时海外贸易日渐兴盛,全世界好玩的、有意思的基本也都会在扬州聚积。

    张信很早就对这个古时候的国际大都市向往,现在终于来了,而且听说还要多待几日那还不到处逛吃逛吃一番。

    是日,一行人来到了扬州城外,在张信的印象里,扬州这种浮华、富裕的古代大城应该到处都是烟花柳巷、到处是灯红酒绿。

    但映入眼前的却是一道城墙延伸到山上,山上也到处是隐约可见的敌台、高高的城楼。

    张信现在非常好奇为什么有古代上海之称的扬州为何感觉像个边境城市做的像个军事堡垒。于是偷偷问了问表哥李中具

    李中具其实也不算完全知道,只是简单说:原来太宗时候打下扬州后,并没有想继续消灭南唐,暂时只想隔江而治。而唐代扬州在蜀冈下筑起了南北十五里、东西七里的“罗城”,把蜀冈下面沿古运河的东南一大片居民区和工商业者居住地包进城内,形成市井相连的“十里长街”。山上的叫“子城”或“牙城”,是官府、衙门的集中之地,后周李重进移守扬州,对已经荒废的罗城加以改建,并向东南延伸,称为“州城”,也就是后来“宋大城”的部分基础。所以形成了扬州半军事要塞、半国际都市的形象

    而张信一行人的官驿就在州城里靠近比较繁华乌衣巷,张信很想跑出去玩但他的小动作早就被李氏看到了,直接让王婆子把张信拉到自己身边防止他一个不留神跑了。

    张信也没其他办法,只能跟着一大家子人先去官驿。这个官驿其实不完全是个官驿。之前太宗来扬州时候,扬州官员为了讨好太宗准备把南唐的一处皇家别院给改造成了行在,可是还没改完,太宗走了,之后也没哪个皇帝来过。于是只能把这改成官方驿站,好在平时来往扬州的大官挺多,这个官驿也能发挥一定讨好上级的效果。

    张信为了早日脱身,一路跟个乖宝宝一样,官驿堂中沈通判不停的和李氏聊人文、聊家常一副巴结的样子让张信有点受不了,而李氏也有意结交这个大城市的通判,要知道如果有人提携说不定沈弘就能进东京为官了。

    慢慢李氏也看出张信的无聊和不耐烦于是就让他可以走了,但要李中具跟着。恰恰此时沈通判也说话了:小爵爷可是要去扬州逛逛?

    张信:然

    沈通判:那正好犬子长柏年岁和小爵爷相仿人又在外面候着,我让犬子领小爵爷到处看看逛逛。

    张信:求之不得

    这个沈长柏张信怎么能不知道,以后可是会入封名臣阁的两朝元老,四次入阁,三度拜相,履及六部十三省,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现在要是能跟这人成为好朋友,以后自己就能安安稳稳的过日子了。

    于是乎沈弘暂告李氏,带着张信来到门外马车前,只见一个与张信差不多大的男孩倚在马车边打盹,旁边的小厮看到沈弘出来了,连忙叫醒了男孩。

    男孩一看沈弘出来了,连忙过去行礼:父亲。

    沈弘也没多说什么:小爵爷这就是犬子长柏。长柏小爵爷想在这扬州城逛逛,你为陪同一定要把小爵爷配好了。

    长柏:是的父亲。

    说完沈弘向张信告退后又进了院子,而沈长柏则一旁行礼到:不知小爵爷有何心仪之处。

    张信:别什么小爵爷,我10岁,你多大。

    长柏:我今年13

    张信:那我叫你长柏兄,你叫我信哥儿,信弟都行。

    长柏:还是叫信哥儿吧,不知你想去哪里看看。

    张信:我对扬州也不太熟,你就哪里热闹带我哪里看看呗。

    说着两人就上了马车,而李中具则带上张舟坐马车前面。李中具驭马,张舟一旁不停学着。

    很快两人来到了扬州城最繁华的朱雀街,按照长柏所说这里是沿着运河而建的,无论是宋的、辽的、西夏、占城、东瀛甚至泰西国的商人一来扬州都会选择在朱雀街上开个铺子卖东西,一是这里人流大,二也是因为在这里卖东西才能彰显你的实力。

    张信跟着长柏一路逛下去发现果然如所说,大宋各地的特产、西夏的宝刀、大辽的名马,甚至看到不少大食商人在那里卖奇珍异宝。

    张信也凑过去看了看,发现基本就是红、绿宝石,镶着金边的宝刀。而隔壁的高丽商人直接就是上来卖人,新罗婢,虽然新罗已经叫高丽了,但高丽商人还是用非常标准的汉化吆喝着:最新到的新罗婢,只要30贯。

    长柏看到如此发出愤慨:这高丽女子如此不自重,竟然抛弃故土卖到大宋。

    张信:长柏兄这就不知道了,高丽一般百姓家穷的每天都吃不上饭,即使官员家里也只能吃一些腌制的萝卜、白菜,所以会有一些家中有女儿的百姓会想着把女儿嫁到大宋来,最少大宋富庶,为奴为婢都不至于饿着,好一点的还能被主家收当妾室,这比在高丽挨饿强。

    长柏:原来如此啊。

    这时候张信突然看到一旁的金发碧眼商人再卖一些金器,但居中有个机械装置让张信感觉到稀奇,直接上前问询:你那个是什么

    只见金发商人立刻用蹩脚的汉化说:这位小官人,这是罗马帝国最精巧匠人做的自动长笛演奏器,里面存了5首曲子,我给小官人演示演示。

    只见商人用一个钥匙版的东西上了上发条,发条一送,长笛就直接播放起了一个曲子,虽然不是很好听,但还是让一旁观看的客人纷纷议论感慨机关的神奇。

    张信:这个东西咋卖。

    商人:这个是我朋友的东西,我帮你问问。

    商人立刻找到一旁一个矮子商人聊了聊。

    商人:我朋友说要1000贯。

    张信:1000贯?你确定?

    只见张信跟矮人商人说:Mipiaccionomoltoletuecose,Puoivendermelopiùeconomico?

    商人:SolocinquantaGuan,Sepuoiaiutarmiacomprarelaporcellana,possodartela

    张信:Buonamico

    张信笑笑看了看金发商人后问了问长柏:长柏兄哪里可买瓷器,这个商人说如果我们能帮他买瓷器,这个机关长笛就送给我们做礼物。

    长柏:这点小事啊,前面就是修内司的一个店铺,我带这个外邦商人去吧。

    张信又跟矮个商人说了下,商人立刻跟着张信一群人走。

    聊的当中知道,商人叫阿特柔斯,神圣罗马帝国下面希腊地区商人,这是第一次跟着一名亲戚来大宋买瓷器,因为不会汉语半个月一个瓷器都没买到,自己身上除了买货的钱什么都不剩了,只能变卖自己的随身物品了。

    很快到了修内司的店铺,张信和长柏与店铺的伙计说了声后,里面出来一个伙计打扮的西洋人,这人说:我叫阿西拉斯,专门负责接待罗马国的人。感谢两位小官人给本店带来生意,这是给两位的小礼物,请一定不要推辞。

    只见阿西拉斯拿了两个小盒子递给张信、长柏。

    长柏还有点不敢接受,张信却直接收下,打开一看竟然是印着神罗徽章的金质徽章。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