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北宋的平凡生活 > 第十七章 科举(一)

第十七章 科举(一)

    五月初,张忠禀报官家赵祯后,官家也觉得元昊此人不得不防,于是令其率领禁军3万前往延州支援

    不到两个月,前方就传来了战报,为了攻取延州,夏人开始攻打延州外围的金明十八砦,守将李士彬是西北世族名将李继周之后,李继周当年曾经大破夏军,获器甲六十余万,可惜李士彬虽然号称铁壁相公,实际却是个有勇无谋之辈,为人残暴,本来他因为杀死自己的堂侄女在内的几个亲戚犯了死罪,但考虑到是功臣之后,宋廷就免去了死罪。

    李元昊针对李士彬为人贪暴,他手下士兵虽多达数万,但基本上是蕃兵忠诚度差的特点,开始了他的阴谋,首先行反间计,试图借宋人之手,轻取李士彬首级。他派人捎书信、锦袍、金带投置金明砦境上。书信大意是说同李士彬相约叛宋。不料该反间计被鄜延副都部署夏随识破。当有人怀疑李士彬对宋不忠时,夏随即辩解道:“此夏人行间耳,士彬与羌世仇。若有私约,通赠遗,岂使众知耶?”其次,行诱降之计。反间计失败后,元昊暗中派人到金明寨,许以高官厚禄,劝其投降。不料士彬斩使拒降,此计又成泡影。

    李元昊不甘失败又想出一条毒计,派出大批士兵假投降,李士彬原来准备把这批人送到南方,但后来听从范雍“以德怀远”的建议,统统收编入本军。李元昊见计谋得逞,突然围攻李士彬,大批内应也同时杀出,李士彬大败,内应又故意牵了一匹劣马给他骑,李士彬结果被李元昊逮住,割了耳朵。

    金明砦一败,延州就暴露在西夏军面前了,李元昊早先派一个叫贺真的军官去范雍那里表示西夏愿意放弃独立,范雍信以为真,延州防备极为薄弱,石守信的孙子石元孙带兵在外援救土门(今陕西省安塞县镰刀湾),城中只有几百个士兵,而延州城则是“夹河为两城,雉堞卑小,兵士登九州台瞰城中如画“。李元昊军势浩大,史载“夏人大寨在城北五十里五龙川口,其后队直接鱼家庄,庄去州二十里,较其众约十余万。“范雍哪见过这副阵势,被吓破了胆,丑态百出。钤辖卢守勤也没了保安军一战的勇气,吓得号啕大哭。范雍和卢守勤于是谋划和西夏人议和,命令都监李康伯出城谈判,李康伯听到范雍要议和大怒,当即义正言辞拒绝,同时要范雍把自己斩了,至于命令决不接受,范雍和卢守勤心中有鬼,也不敢发作,只好连忙召集人马保卫延州。

    正在延州危急时刻,一支精锐的宋军部队正在飞速昼夜兼程赶往延州,带队的正是建昌伯张忠带着环庆副都部署副总管刘平、鄜延副都部署石元孙。

    只是这支援军不是一起来的而是陆陆续续到达,最早刘平先是在庆州接到援救土门命令,所以匆忙带了3千骑兵出发了,和石元孙会合后又接到命令援救延州,同时刘平向各路人马发出集结命令。刘平急着往前赶,走到离三川口(今陕西省延安市枣园)10里发现其他各路人马没到,又向回走20里终于和鄜延路都监黄德和部2千人,以及巡检万俟政、郭遵部会合,宋军总的数量宋史记载“步骑万余“。西夏军约10万人。

    之后两军大战一番,宋军凭借郭遵勇猛竟然赢了,可这时候刘平的人马开始抢掠战利品,并打扫战场,被西夏人打了一个反击,宋军一阵慌乱,加上征战疲惫,被西夏人一冲,有点支持不住,阵列向后退了30多步,前军4个指挥2000名骑兵被包围,加上宋军旗号系统混乱和刘平失去联络,正在紧要关头,宋军后军都监黄德和贪生怕死,见前军后退,就带兵逃往甘泉。

    而这时候后军总管乃是大将张忠,他上马一刀斩了黄德,率领张家军1000人直奔敌营,没别的张少贤当时带人去阻止刘平等人抢掠战利品没想到也被围了。

    这时候敌阵中西夏人见宋军大乱,加紧攻击,张少贤见大势已去准备带人杀出给众人争取退却的机会,于是独自一人杀入西夏战阵,杀的西夏军人仰马翻,西夏军无法抵挡,连连后退,张少贤立即殿后护卫宋军退却,舞动大槊击杀左冲右突,无人可当。

    西夏人用铁索企图拦住他,郭遵此刻已经杀疯了,这些铁索统统被其打断,西夏人只好调来弓箭手,郭遵的战马中箭倒地,西夏人疯狂的冲上来,就在这时候郭遵手舞铁鞭杀退西夏兵,而这时候刘平也带着人围拢过来,张少贤也没有时间去责骂他,而是收拢残兵开始后退

    宋军此刻彻底溃败,但也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他们边战边退,和西夏人激战了三天,一直退到西南山,西夏人少有退却,张少贤带着残兵修建了7个寨子。

    李元昊得意洋洋,晚上派人求见张少贤,张少贤不理睬,接着又派人伪装宋军送文书,被张少贤斩首,又派人高呼“汝降乎?不然,当尽死!”张少贤不应。

    李元昊恼羞成怒,带领骑兵冲击,宋军早已精疲力尽,那里架得住虎狼冲击,顿时大乱,被一分为二,在军阵东边巡查的刘平和石元孙被俘获,残余宋军只有200多人在郭遵护卫下与张少贤继续南撤,眼看就要被追杀,终于张忠的部队四下杀出,原来张忠根据张信的提醒准备了2道埋伏,无论西夏人是进攻哪里都会遇到埋伏

    宋军州都教练使折继闵、柔远寨主张岊,随张忠杀出,袭破浪黄、党儿二族,斩军主敖保,并代钤辖王仲宝,以兵入贺兰谷,击败蕃将罗逋于长鸡岭,李元昊接到败报,焦头烂额,只好退兵。

    张少贤被带到张忠面前时候已经昏迷不醒,军医在其身上发现了十几处伤痕,不过好在都没有致命伤,需要修养时日就可以了

    而这时候追击西夏军的都教练使折继闵来报:斩杀西夏人3000多人,救回刘平、石元孙二位大人。

    张忠:好啊,你当立首功啊。你今年多大了,哪里人。

    折继闽:末将府州人,家父耀州观察使折惟忠,末将,末将天禧二年生人。

    张忠:天禧二年。。。那不才22,少年英才啊,可有娶亲

    折继闽:末将父兄早亡,还没人给末将定亲

    张忠:不妨事,我之前就看你非常喜爱了,我家有6女,我欲招你为婿你可愿意。

    折继闽怎么算也就是一个地方军州的小武官平时管着的无非是教导军事训练的,现在当朝勋贵,官家身边的红人看中自己了,那以后就一定飞黄腾达了。

    折继闽直接下拜:末将。。。小婿拜见岳父。

    三川口之战以后,宋仁宗深感西夏强盛,下令封夏竦为陕西路经略安抚使,韩琦、范仲淹为副使,共同负责迎战西夏的事务,而张忠则是带着残军回了开封。

    这次战斗虽然不胜不败,但是最后时刻张忠指挥得当打退了西夏军还是得到了封赏,正好这时候李氏又怀上了,于是就封了李氏一个四品硕人,张信得到一个从八品宣议郎的散官。

    八月,张家收到了战场消息,张少贤重伤现在回到了京兆府养伤,张忠则是配合夏竦整顿西军边务。

    可这时候张信却忙着要参加科举解试。

    宋朝的解试没有固定时间,宋仁宗嘉祐年间前后,发解试锁院在七月。但《宋会要辑稿》又有记载:“祖宗旧法,诸路州军科场,并限八月五日锁院。缘福建去京师地远,遂先期用七月。川、广尤远,又用六月。”这时的旧制,由于史料的局限性,不能确定具体是北宋什么时期。当时大部分州县是在八月五日锁院,但又可以依据距离京师开封的远近自由决定解试锁院的时间,距离较远者,则锁院相对较早

    而今年的解释就是八月初五,解试当天,张信这么小的一个人参与过去,引起了很多人注意,只不过大家的心思都在科举

    解试三天,张信准备蒲扇、吃食,而笔墨纸砚则是在考场领取。

    解试分了几种:诸路州府军监、转运司解试、国子监解试最后就是开封府解试。

    而张信参加的就是开封府解试,这个怎么怎么理解,那就是后世在京城参加高考一样的录取率。经史子集都会考。而且有个比较夸张的,他们玩的是每天淘汰一批,能熬过三天的才能被排名。

    而张信第一天考的就是死记硬背,好在这个是他擅长的东西,以前的王夫子就在这块专门培训过他。

    没想到顺利的过了第一天。

    第二天,更是有点吃惊,以史说今,阐述一下西夏及西域各国。这不是撞到张信这个穿越者的枪口上了吗。

    最后第三天,张信遇到一个比较难的事情了那就是说明当今天下土地问题如何解决?最少列两个举措。

    张信一看到这个不是不会写,而是太会写了不知道写哪个?从一条鞭法到摊丁入亩到官绅一体纳粮都是解决方法,只是要是写了估计自己会被人弄死,必须写一些符合这个朝代该有的。。

    张信突然想到一个自己在德化乡下想到的问题,火耗问题,历史上解决的方法就是火耗归公

    火耗:就是地方官征收钱税时,会以耗损为由,多征钱银,更称为火耗或耗羡,但耗羡的范围大于火耗,耗羡还包含雀鼠耗等。征纳运京的米谷,被雀鼠偷食损耗,称为雀鼠耗。汉朝时,每缴粮食一石,加耗两斗,后汉隐帝时,雀鼠耗由纳粮一石加耗两斗增到四斗。

    火耗归公就是把这个损耗由朝廷出了。

    第二个就是一条鞭法,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洋洋洒洒张信写了近万字,等写完时候离交卷还有半个时辰。

    张信交完答卷离开考场时候,母亲李氏等人已经在门口迎接。

    李氏:我儿今天考的怎样啊?

    张信:感觉挺好的,学到不少东西

    回到府里,张家的三个小娘,蒋绮云、董翠青、白如玉已经站到门口迎接张信,他们来到张家知道的第一个规矩就是张家张忠最大,第二就是张信,就连祖母梁氏都排在后面。

    这个其实还是有渊源,梁氏其实是张忠的侍妾,可张忠的正妻早年病亡,续弦后生的都是女儿,其他纳的妻妾也都是女儿。

    而梁氏来源也比较不好言语,因为梁氏是扬州瘦马,是张忠去南边剿匪时候在路边抢的,那时候梁氏刚被人赎身要去主家的老家,走在半路就被抢了。后来梁氏在张家待了2年剩下张少贤这个唯一儿子才把地位提上去。但她的出身背景还是让她抬不起头,不然到现在她为什么没有封诰命就能说明一切。

    不过好在梁氏是张少贤亲母,张信亲祖母,在家中还是备受重视。

    张信回到家里大家都嘘寒问暖,有人张罗吃食,有人张罗茶汤,有人张罗按摩捶背。

    张信:母亲、祖母、三位小娘,我父亲重伤在京兆府,我们不该如此张扬,不然会被人说道。

    李氏:也对,但我儿今日参加解试,这可是张家第一个参加科考之人。

    五天后,京兆府收到了消息,张少贤已经苏醒,张忠用马车把张少贤送了回来,还有两天就到开封府。

    得知父亲已经苏醒张信这才释怀,虽然家中有他这个男丁,有祖父在,可自己年龄还小,仕途路上还需要家长扶持到二十岁最好。

    又是两天,张少贤的马车进了伯爵府,全家都忙得乱七八糟,几个人女人哭的不行,只有张信跟着太医一起进去。

    太医:小公子,指挥使虽然伤多,但没有致命的,现在基本是血亏造成的虚弱,将养两个月应该就没事了。

    张信:那就好,父亲你怎样啊。

    张少贤:我儿。。。你爹我年轻没事的,多吃吃肉,躺一躺就好了

    突然外面跑来一个小厮:大喜,大喜。。。小少爷中举了,小少爷中举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