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北宋的平凡生活 > 第十九章 科举(三)

第十九章 科举(三)

    张信看着这柄宝剑后,又是一剑柄打过去:这是官家赏的,你以为可以随意送人吗?还不如给我钱。

    甄复一听:要钱。。。

    立马从小厮口袋里掏出很多铜钱:我每天家里给我一贯钱零花,我存了好久,现在有4贯多,都给你

    张信:才4贯能有啥用,去樊楼都不够吃一顿(宋代话本《赵伯升茶肆遇仁宗》里有首诗颇能说明樊楼的消费水平:“城中酒楼高入天,烹龙煮凤味肥鲜。公孙下马闻香醉,一饮不惜费万钱。”)还是去曹婆婆肉饼店吧(当时真实店铺)

    曹婆婆肉饼店离张信家其实不是很远,两个孩子,带了五六个小厮就过去了

    这边吃肉饼加2个炊饼,一碗羊杂汤才50文,张信也让小厮们坐一旁吃着。

    甄复:大哥,听说你要参加殿试了。。。

    张信:对啊,可惜朝廷推后一年了。

    甄复:这也不得了啊,我现在的水平夫子还一直骂,赶紧再过三四年才能去参加科举。

    张信:不错了,很多人三四十都不一定能

    甄复:我们是官宦人家不一样,听我爹说,他们正准备游说官家对于殿试就不搞淘汰了,第一比最后强多少,这也不一样,现在听说这次战败大部分都是一些落榜举子去西夏组团搞出来的。

    张信:MD,我要当官第一件事就是弄死这群狗日的。

    甄复:到时候大哥要拉小弟一把。。。

    张信:对了,听我老爹说,让我取你妹妹作妾室,你这妹妹长啥样

    甄复:我妹啊,长我这样啊。

    看着虽然唇红齿白,但是留着大鼻涕的甄复:哎,还好是个妾室,要是正妻,就你这样,我估计会情愿镇守边疆永不回京

    就这时候一个书生也带着小厮进来吃食,就看到那个书生长相还是不错,就是人比起书童气势都差很多。

    甄复:大哥,你猜这个书生什么背景。

    张信看了看说:看穿着倒是很好,衣服材质也不错,应该是南方来的,家庭殷实。此时来京八成是参加殿试的,但身边就一个小厮要么家贫要么就是庶子不受重视,看他样子有唯唯诺诺说明这人谨小慎微,胆小怕事畏惧强权。

    没想到两人说话声音大了点,那边的书生走了过来:二位小哥,你们这么说盛某就有点过了吧,虽然盛某只是一个庶子,但却不是小哥所说的蛇胆小怕事,最多就是谨小慎微。

    张信:哦,是吗,你觉得你不怕事,那如果遇到这东京的高管家里子弟打你,你跪着求饶人家不打你还会拉拢你,但不跪着就会打残你还没人管。你怎么选。

    “我,我,我据理力争,这是东京不是随便什么人敢乱来的。”

    张信:老弟,要做纨绔子弟不。

    甄复:来人,把这小弟打的他妈都不认识。

    说着甄家三个家丁就上去对着这个学子就是胖揍。

    张信:老弟,你家好歹是文官中的领袖,怎么家里人没事就揍人啊。

    甄复:哎,也是多年的教训啊,我爹是只是个工部员外郎,工部都是一些军户工匠

    刚说着,那名学子开始爬过来求饶:我求饶,我求饶,别打了,别打了。

    张信:别打了,你小子过来。

    学子爬过来跪着。

    张信:你介绍下自己把。

    学子:学生盛宏,今年19淮南东路扬州府有阳县人,是本届应试的举子,因为殿试推后滞留京城,可是盘缠用尽。。。。

    张信:看你样子不像穷人家庭啊。

    盛宏:如小公子所说,我父亲在荆湖南路担任了通判,只是我乃家中庶子,家中这次参加科举的也不是我一个人,所以就给了一个小厮跟着。

    张信:19就参加殿试看来你也算是个才子啊。

    盛宏:家父乃是前朝谈话,盛某也不能差到哪里去啊。

    这时候张信拿了一个小腰牌:我爹是洛川候,以后你有困难可以来找我。平时饿了就来这里吃,记我账上。

    说完张信叫来店主说了一番,店主记住盛宏长相后给张信作揖了一下就离开了。

    离开店铺后,还看到盛宏跪在那边磕头。。。他知道自己遇到贵人了。

    甄复:老大,我们现在去哪里。

    张信:闲逛呗。。。

    甄复:大哥,要不我们去打一个人。

    张信:谁啊?

    甄复:鲁国公有个弟弟叫齐休,下月的马球会他要上,可是我根本不是他对手,我又不想丢人,就说打断他的腿。

    张信:人家哥哥是国公啊,你打他干嘛。

    甄复:谁让他和我哥哥都想娶平宁郡主,这次马球会谁赢了就能得到郡主青睐。

    张信:我觉得吧,男人就要在正面赢得对手,而不是玩阴的,让你哥来我家,我急有一些契丹、西夏的骑奴可以教你哥。

    甄复:真的吗?

    张信:骗你干嘛,我也要学呢,我母亲让我到时候选个未来妻子。。。

    这时候甄复突然沉默了。。。过了好久说:老大,其实吧。我有个姐姐长得也很不错,你要不娶我姐姐吧。

    张信:咋地,你家一下姐妹都嫁过来,你爹不会弄死你吗?

    甄复:不会的,到时候你不娶我妹妹就行,反正我妹现在傻不愣登的。下月。。我让我姐也去。

    三月初四,甄复的大哥甄直真的来了。

    张家是武将家,自家有马场,这段时间不少关系不错的家族都把儿女送来学习马术,只是男子跟骑奴学。女子则跟着骑奴的妻女学。

    张信从小跟着家里的骑奴或者家丁学习起码、射箭。而这次他真的觉得射箭太累,早早几天让家里的铁匠按照要求要求把铁棍钻孔,又让木匠做了枪身,最后箍桶匠把枪管枪身绑起来最后还找了家里做金属工艺品的巧匠做了火药盘河扳机等部件,这样多亏张信穿越前在乡下玩时候,把亲戚家的火枪拆开看过,后来又去博物馆温习了,才知道结构

    这时候枪管的后端装有一个火药盘,发射时,扣动扳机,机头下压,用浸泡过油的火绳进入火药盘点燃火药就可以射出弹丸。

    提早拿到自制火绳枪的张信还是爱不释手,抓了自己小厮张和,让他开了几枪后,发现50步还能打的准一点,100步就属于要技术,200步就是运气。。可也发现一个事情,50步打穿1层门板还有威力,100步就是只能嵌在门板上(赵士祯也做过实验,鸟铳用柳灰火药百步外射击可以穿透2层1寸厚板(合计约66mm),北方用的麻秸灰火药只能穿透1层(33mm))

    对于这些造枪的流程,张信还让人专门记录下来,不为了别的,就是以后老爹再出去打仗可以快速组织一批火枪部队。要知道现在训练一个弓手得半年,熟练的就要几年。

    而训练一个火枪手几个时辰,熟练不过个把月而已。而且如果需要只要会开枪装弹,普通百姓都能立刻上。

    这时候张少贤已经能下床走路,没事也会耍一套枪,射几支箭,可看到张信玩的火枪时候,他敏锐感觉,自己儿子弄出了一个了不起的东西。

    张少贤:信儿,此为何物。

    张信:我弄的火绳枪,根据禁军的突火枪改造的,突火枪用竹子,一次一发,威力还小。我用铁管,只要使用得当,无限发射,并且结阵发射威力无穷,最关键。。。一个百姓从到手到作战,最多四五个时辰足够了。

    张少贤:这比弩手训练起来还容易啊。这东西造价不便宜吧。

    张信:4000钱(我按照明朝造价翻倍,万历四十三年的《工部厂库须知》所载鸟铳费用。物料钱五钱二分九厘二毫八丝,工食银和火炭钱是一两四钱九分,工部盔甲厂一把鸟铳的成本在2两)规模化标准化可以控制在2000钱左右。

    张少贤:小声点,这东西没别人知道吧。

    张信:都是自家庄子上的工匠做的。

    张少贤立刻喊来随身护卫张德:去吧做这东西的工匠看管住。。。

    张信:不要的,爹,你这样欲盖弥彰,不管。。别人可能还不会在意。

    张少贤:好吧,听你的。不过这玩意你还是慢慢来,以后作为我张家军的大杀器。对了,你准姑父明儿过来教你武艺。

    张信:那个折啥的啊。他行吗?

    张少贤:他不行你行啊,好歹几次大战他都是英勇无比,武艺上也是深的家传。

    张信:可我以后是文官啊,我要打什么仗

    张少贤:你以为真的让他来教你,是你祖母让他有理由过来认识你几个姑母,好选个嫁他。

    张信:这守孝三年呢,现在选好了不能嫁,那不心痒痒。

    张少贤:怎么就你事多呢。

    张信:我还是去看书吧。

    马会的日子来的挺快,而这期间那个叫盛宏的也就来了2次,都是拿自家的特产上门,每次都是找张信讨论学问,因为他也是回家才听说了洛川候府小公爷是这次年纪最小的举子,而且很多主考官都说张信的文章写的好,尤其是几首诗词已经在民间流传出来了。

    于是马会当天张信带上了新收小弟盛宏来到马场,盛宏虽然也是官宦子弟,但是东京城的这些勋贵玩法他还是没有见过。

    张信等人年纪小故而更多是看比赛及玩射箭、投壶。

    开始没多久李氏就带着家中2个已经出嫁的女儿,大女儿张如平,张丽平,4个未嫁人的女儿张梅平、张佳平、张爱平、张卫平也跟着母亲去到王佑家这边。。本来张家这种勋贵家庭是不受文官待见的。

    可是张家表明了要和王家联姻,于是张家开始受到了文官接纳。而且张家的下一代已经弃武从文,也代表张家不再盯着军权,这也是文官愿意看到的。

    张家人刚到陈尧佐家的,太子少傅韩亿家、枢密使杜衍、新任开封府知府吴育家、泾原路安抚使王尧臣家、韩琦家、范仲淹家、富弼家等文臣家的大娘子们纷纷围了过来。

    张信本来想跑,但是李氏还是把张信抓了过去行礼。

    张信:张信拜见母亲,请各位婶婶慈安

    秦国夫人马氏(吕夷简正妻):这就是小侯爷啊,真是雄姿英发很有老侯爷的样子啊。今年年岁几何。

    李氏:回夫人,小儿今年虚岁10岁了。

    马氏:哦~~~我儿公绰有一女今年6岁,可以定个娃娃亲啊。

    王佑妻周氏:马夫人你晚了,我家夫君已经定了我家女儿跟小侯爷了,现在就看小侯爷喜欢大女儿还是二女儿。。。

    。。

    大人在上面聊着孩子们却在下面见到了,这时候朱熹那老货还没出来,还没有出现男女见面大逆不道

    张信还在和几个功勋家的子弟聊天,突然过来两个姑娘:王若与、王若弗拜见张家哥哥。

    张信:王家姐姐,妹妹好

    盛宏:学生盛宏见过二位小姐。

    张信:这是我同年盛宏,江南人士,没见过马球会带他来见见世面。

    两个半大的小姑娘看着已经是大人的盛宏一点都没有好感,倒是对年岁差不多的张信还是挺有好感,尤其是大女儿王若与一口一口哥哥的叫着,各种小问题问着。一点都不管跟着后面的妹妹摔倒了。

    倒是安静的盛宏看到小姑娘摔倒了一把扶了起来。没想到王若弗直接喊道:哥哥背我。

    于是马场边上年岁不大的王若弗被盛宏就这么背在背后跟着张信。

    而张信则是想甩掉王若与,这姑娘虽然挺好看的,但是一身的茶味让人提别不舒服。

    可就这时候一个比张信大几岁的男子走了过来,仔细辨认后发现是光禄寺少卿康怀安的儿子康海丰。

    张信能认识这人是这家伙不久前跟自己父亲来过自己家提亲,想迎娶自己的六姑姑,而六姑姑虽然才19岁,康海丰17。。。

    但是候府的庶女怎么也不会考虑一个小官的儿子,而且还是庶子。

    可是康海丰貌似和个泰迪一样,看到王若与就过来献殷勤一点都不看颜色。

    张信看着有人来纠缠王若与,自己赶紧逃跑

    可跑出去几十步,迎面和一股香风撞到一起。

    张信连忙道歉:小姐对不住,小生唐突了。

    “张家哥哥”

    张信抬头一看,一个和甄复九分相似的美女站在自己面前:张家哥哥好啊。

    张信:你是,甄家小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