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北宋的平凡生活 > 第三十一章 王则起义

第三十一章 王则起义

    任何打击都不如爱人给自己的打击,而且这还不是谁抢了,而是人家根本就没怎么喜欢你,当你是个妹妹而已。

    想想人家是正儿八经宗室,自己虽然挂了一个皇后的侄女,但是皇后多不受官家待见有目共睹。

    可是高家的事情并没有因此了了,没多久很多高门贵女、城中富户的女儿们就来到高家,希望他们主动退婚。

    原来张信以女儿家身份写了一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哀伤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

    之后张信又做了一首,破阵子

    。。。

    很快一个少年将军的形象跃然纸上,加上张信的高大威猛,政绩斐然,很快在场的贵家小姐们开始心猿意马了

    而这时候男主人公张信已经到了大名府,此时的张信只是府尹还不是最高长官留守,兵马都总管还不归他管,可是这个留守没有设立也是有原因,张信太小,设置了恐遭到朝廷众臣反对,不过也留了一个机会就是不设置留守,等张信立功了再来。

    来到大名府后,张信第一件事就是搞经济,这是无论哪个时代都比较正确的事情。

    第一件事还是卖盐,河北东路沧州靠海,而张信之前靠作糖中想到了做盐

    北宋还没有食盐专卖,宋代盐的经营方式根据时间、地点不同而有两种:一是官,二是通。所谓官鬻即是官府对食盐的生产、运输和销售进行全面的垄断管理;所谓通商,即是政府允许人民自由生产,政府实行统购,然后卖给商人,令其运销,或政府只收一定盐税,令民与商自由贸易

    张信两个都占了,并且本路的三帅,沧州的大小官员都被拉下水分钱。

    至于销路,一个是靠和小娘白家合作的张记,还有一个就是准备倾销契丹和西夏。

    虽然西夏有丰富的青盐,大宋还大量进口,可他们制盐技术太差,大宋进口过来还要精加工一番。

    于是张信想到了玩经济战争,那就是倾销。。。。

    西夏的经济重要之一就是青盐,于是张信计算完利润后决定每年利润的3成用来贴补出口西夏的盐价。后面导致出口到西夏的盐价比大宋国内的还要便宜。

    到了4月王珪终于来到大名府担任通判,而张巨因为斩杀王伦得到一个元城县巡检司巡检的职务,而张信那300乡兵也转职成了厢军,装备和待遇都提升了一个等级,最少是每个兵都有一套铁甲,还是十字纹的。

    顺带说下这时候的大名府是个重要的交通水道,黄河从这分开一路去了天津,一路去了青州。

    想起黄河经常泛滥,于是张信开始着人去山东寻找黏土、矿渣等料,同时加上生石灰,按照73比例调和。

    然后研磨成细粉,最后用炼铁的窑烧制出熟料

    最后用部分石膏搅拌一起出。。。。水泥。

    水泥的测试自然丢给曾巩去干了。定的任务是到时候在大名府的元城县到馆陶修建水泥路,长度120里。

    张信在这边行政工作就是王珪和公孙策干了。

    练兵自然是张德和张巨

    私人护卫则是让展昭监管,如果不是志村大藏各子不高,张信还真想一直带着这群倭人招摇过市,要知道这群倭人从小受到武士道熏陶,对于主人那是死忠一般,有时候比家将还要可靠。

    这时候的这些倭人全部穿上宋军扎甲,手持雁翎刀,只有几个还带着武士刀。他们日常的工作就是护卫张信身边。

    可到了六月时候,在贝州的公孙策传来消息,他被打了。打他的是贝州知州张德一,原因竟然是张德一派人去那个锡伯部落征税,从人头税、到地税、田税、苗税等等三十多个税种,而这些锡伯人来这边的工作是。。。。放牧。那些税和他们没关系。

    可张德一并不觉得,于是打了过来理论的公孙策。

    张信也不想过多与张德一产生冲突,于是把这群人迁移到了自己治下馆陶。在那边张信的铁场刚刚开始投产,并且因为这边水系发达,直接做了七八个巨大的水车,并用上了水力锻锤,只要开始用之前把开关打开,在强大水流作用下水车带动齿轮,从而启动内部的水力锻锤。

    水力锻锤节省了很多工匠事件,同时张信也在让人研究锻造板甲,不过现在只是在扎甲基础上做一些大块精铁配件而已。

    当然水力钻孔设备还是张信最需要的,对付契丹和西夏最好的还是火枪。只是华夏古代都是钻枪管。

    张信这边钻的同时也用欧洲的方法打造枪管。就是用一个U型槽把一个烧红的铁块,通过不断敲打,使铁块不断凹进去,之后再两个U槽中间放入一个枪内口径的圆铁棒,然后加热,捶打,加热,捶打,让两个U槽合拢直到没有缝隙为止,这样造出来的枪管速度比钻孔更快,良品率高,但气密性和强度不如钻孔的好,但适合大批量装备部队用。

    这时候有个小人物开始闹事了,王则原为沧州人,少年时期正值北宋仁宗初年逐州一带战乱不止,连年灾荒,无法生存,流落到贝州(治所在今河北清河),自卖自身为人牧羊。后来投入宣毅军,升为小校。

    而这时候的王则有个好任务就是跟着张信的锡伯人放羊、养马,这让王则及他的弟兄不仅多了一些肉食还有一些额外收入,本来过的挺好的

    可当时贝州为永清军节度,是驻有大批军队的军事要地。因河北一带战争频繁,赋税繁重,贪官污更层层加码,横征暴敛,只闹得民不聊生,老百姓恨透了赵宋王朝,盼着改天换日,纷纷传言“释迦佛谢世,弥勒佛当持世。”于是弥勒教秘密结社,在河北的贝、冀、齐、德等州广泛活动,迅速发展起来

    贝州知州张得一,更是一个贪得无厌德酷吏,一点正事不办,整天只知道吃、喝、嫖、赌向老百姓多要钱。各店铺卖的金银彩帛即应用物,他任意索取,概不给钱,害尽诸行百业。连驻军的薪饷供给也全被他贪污。因此人们都骂他是“绮罗裹定真禽兽,百味珍养畜牲!”

    当时在贝州、冀州一带流行一种宗教,叫弥勒教。弥勒教创立于南朝梁武帝时期,源于大乘佛教,教义认为弥勒下生成佛,反对把释迦牟尼当作佛。两宋之后,弥勒教与明教合流,叫白莲教,更为有名。王则接受了弥勒教,由于他有些小聪明,善于与人交往,又不甘心平庸,逐渐成为河北一带弥勒教的领导人。

    王则任用小吏张查、卜吉作出周密计划,他们准备同河北、山东各州府同时举事,首先占领渲州上的黄河浮桥,截断朝延与河北的联系,防止京师部队前来镇压。然后建都大名府,与大宋划河而治。

    由于串联范围广、时间长、涉及人数众多,保密工作难度很大。

    九月时候,一名叫潘方净的信徒怀揣匕首拿着书信去见北京大名府府尹张信

    张信也不知道这个人要干嘛,但既然有书信给自己那就让他进来吧,潘方净来到张信书房,只看到几个半大孩子在一旁忙碌,赶紧是家中书童吧。

    张信:你有什么书信给我。

    潘方净:这封信有点特殊,需要小人亲自给您解释。

    张信:那就上来吧,上来吧。。。

    张信这时候挺烦的,因为高家送信来说,高滔滔失踪了两个月了,他们担心去了张信这边。

    这时候一个侍女端着张信的中午饭进来:府尹大人,该用饭了。。。

    就在张信分神去拿食物时候,突然潘方净掏出一把匕首就朝张信刺去。。。

    侍女:小心。。。

    侍女一把扑在张信身上,匕首刺进侍女背上。。

    而一旁书童的是志村大藏等人,看到主人被刺杀,他一刀过去把潘方净的手,斩断。

    而门外的家仆,家将纷纷冲了进来。

    张信:叫大夫,,这个狗东西看好了,别让他死了。

    这时候张信把侍女翻过来一看,人已经翻白眼了,样子。。。。高滔滔!!!!

    张信被刺杀,元城县直接封城。

    而张信家里全城的大夫都来了,最后还是一个锡伯老巫医给高滔滔止住血。

    锡伯老巫医:回主人,血止住了。我们族里还有一个法子就是腹罨疗法,杀了一头牛,并将牛的内脏全部掏出,把人塞进牛肚里。曾经契丹有个将军受了很重的箭伤,我们把他塞入牛肚里,救了回来。

    很多大夫一听都傻了,认为这个方法匪夷所思。。。

    直到一个老大夫说:此法我见过,29年前我去契丹游历时候见过草原人用这法子救过人。牛血起到了止血和凝固伤口的作用;另一方面,牛腹有保温作用,能够帮助伤者很好的恢复。

    于是一头牛莫名其妙的病死了,而高滔滔被塞了进去,第二天张信还给他打了一针青霉素消炎

    而展昭这几天审完了潘方净,原来王则准备起事,如果张信被杀,大名府一定会乱,到时候他们就可以趁乱拿下大名府

    计划泄露,王则被迫提早起事,几天后趁知州张得一带领下属官员拜谒天庆观之际,王则率领起义士兵抢占了武器库,打开库房把武器发给参加起义的百姓,组成了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吹响了起义的号角,喊着号子直奔天庆观,去捉拿贪官张得一。

    张得一闻变,大吃一惊,打马向保骁捷营逃去

    保骁捷营内士兵也早已焚烧营门举行起义,喊着号子要捉拿贪官张得一

    张得一走投无路,被王则捉拿做了囚犯。贝州通判董元亭被活捉后,因拒绝交出军资库钥匙,被士兵当场杀死。兵马都监田斌率领少数从卒边战边撤,仓惶出逃。

    义军为防止贪官继续逃走,关闭了贝州城的四门。提点型狱田京、任黄裳带着官印和家属由南门鲍城而下,慌慌张张如丧家之犬,抱关鼠窜而去。

    起义军打开监狱,释放了囚犯,并发给武器让其参加起义,这部分人多是苦大仇深,见贪官就杀。司理参军王奖、节度判官李浩、清河令产开、主簿王滦等一些贪官污吏都被愤怒的起义军当场杀死。

    起义军到处是一呼百应,各行各业纷纷参加,拿起武器,杀贪官,除恶霸,大快人心,很快就占领了贝州城

    义军占领贝州之后,推王则为东平郡王,建国号为安阳,改年号为得圣,以原州张峦为宰相,人为枢密使。城里12岁至70岁的居民都组织起来,旗帜号令均称“佛”字,人人面部都刺上“义军破赵得胜”六个字,以表示誓同赵宋王朝斗争到底的决战

    张信得到贝州兵变的消息后,一面立即派遣大名府兵马钤辖郝质率兵前往贝州针压,一面立即上书奏明皇帝。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