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北宋的平凡生活 > 第五十二章 北伐

第五十二章 北伐

    皇祐五年,三月

    张信才回到江宁就有消息传来,本来该明年去世的的辽兴宗病危,耶律洪基被交回临潢府。

    而这时候耶律和鲁斡借机带兵封锁了耶律洪基回燕京的道路,而仁宗也不知道哪里不对,派了河北、河东14万大军直奔燕云十六州的六州-涿州、瀛洲、莫州、顺州、尉州、蓟州顿时燃起了战火。

    也不知道是不是河北、河东几路这几年富裕了,宋军并没有出现败仗,反而打的挺有张法,尤其是大名府的军队直接就是进攻的主力,大名府的军队昼伏夜出打了辽人一个措手不及,加之一直对燕云几州的侦测,竟然在魏州节度使杨文广的带领下拿下了吗,莫州,逼降了瀛洲。

    顿时风头超过了少年战神张信。

    关键这时候张信也请示要不要从海上去袭击辽东,可是宋军一路高歌猛进,而且原来臣服辽人的西夏势力也卷土重来收回了不少土地。

    倒是历史上覆灭辽人的女真一族安分的很。

    对于现在的宋国朝廷策略,张信是支持的,乘你病要你命,即使要不了命也要折腾你个半死,可也不知道是不是大宋朝廷现在是最鼎盛时候,一些大聪明开始想着从张信的势力范围调兵,而且第一把就是要调张信的骑兵部队。

    明面上张信也就那不到2000人的突骑,而兵部一纸调令那就是3营突骑调走

    但张信的人哪里是那么好调走的。先不说突骑士一人双马。突骑的每一名士兵都有随扈2人,辅兵2人,驽马车一辆,而突骑兵的装备更是长短武器各2套,弓弩各两套,软甲、硬甲各一套。养一名突骑的开销完全可以养10名禁军还不止,所以每年突骑的花费接近50多万贯,这还是因为张信打仗打的少,好在张信有钱、有矿,养突骑还是不担心。

    现在突骑被调走了,那就不一样了,这些开销都要朝廷来支付。

    当张淳、李洪被任命为突骑的正副将来到莫州前线时候,杨文广那是热烈欢迎。

    尤其是突骑来的三营:一营铁骑、两营飞骑,他在南边是见过突骑的能力,无论集团作战,还是马站,甚至陆战,从大宋军队中根本挑不出一支军队或者一小支精锐师其对手,而且突骑营的人一个个都是精壮无比的汉子,甚至负责突击的铁骑营,那各个都是虎背熊腰,其他禁军、边军比起来那都跟还没发育完的小孩一样。

    10天后,杨文广从开心到了难过,直接跳过了不开心。

    突骑营一共来了1万人,可他们的粮食开销相当于3万人,而2000匹马只吃精粮,普通的粮食根本不吃,连驽马车上的驽马也要吃豆子和小麦。2000骑兵直接间接用了杨文广最少5万人的开销。

    因为突骑的存在让其他宋军的补给有点吃紧,这让其他人对于突骑非常不爽。

    修整差不多了突骑被任命为前锋军探查燕京情况。。。

    没想到在燕京西南遇到一支五千多人的辽京州军,乃是拱卫辽南京的一支部队。对方是骑兵与步兵的混合部队,只是骑兵都是契丹等草原民族的人,步军都是汉人。。。

    两军互相发现对方的时候,已经是铁骑居中冲了过了,而两个营的飞骑的弓弩已经射了出来。

    等杨文广大军跟进来的时候,这支辽人军队已经击溃,仅有200来人回到燕京,死伤2000多人,俘虏2000多.而突骑这边只有20伤,无一人阵亡。

    关键是杨文广还没高兴一会儿,一直踏白军来报:禀报节度使,张淳大人已经杀入燕京西门,请求支援。。。

    杀入了燕京,可是何等泼天功劳,杨文广命令全军不管队形,不管辎重,只有一个目标杀入燕京。。。。

    张淳这边也不是轻易入得燕京,追到燕京西门时候,契丹人其实已经关上了门。。。可他们没有料到的是燕京西城主要是这几年张信已经派了很多人渗透,尤其是靠近城门处有一支高丽、日本人的混居区域,人数多达万人,或许这些人不是汉人,契丹人放松了警惕,可当张淳击溃了燕京的军队,城内慌乱时候,这些人纷纷从自家灶台、地板下拿出武器,而盔甲都是张信做的竹木、铁片的挂甲。。。

    就在京州军刚进城感觉逃过一劫时候,四周街坊处杀出一支几千人的队伍,他们武器精良、各自矮小,却都非常勇猛,没多久城门处的士兵都被杀散,这时候张淳还在城外犹豫时候,发现城门开了,城内冲出一支军队,挂着的旗帜却是张信私人锤子镰刀五星旗。。。

    张淳知道这是张信很早告诉他的内应。。。

    燕京好歹是个大城,城内这时候也有3万多人,即使宋军杀入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他们的。。。

    而张淳拿下西门后就守着城楼拒敌,他的理由很简单,自己是骑兵。。。

    而配合的那些内应部队却按照张信的要求,整理战场的武器、盔甲后再次藏回自家。。。因为张信保不准以后自己要不要再夺一次燕京。

    杨文广带着8万人奔到燕京西门,看到城门开着,城楼挂着宋旗,他老泪纵横,跪在地上说道:高祖、祖父、父亲,杨家的列祖列宗,我们夺回燕京了。

    之后燕京的清缴用了十几天,直到后面张淳带着张信的信件来劝降他们,这时候城中的主帅是耶律隆基的亲军大将飞狐司正使萧近山,其手上还有一万多人。。

    张淳来到萧近山面前说:萧大人,此仗我家少爷也是无能为力,大宋天子怕我家少爷掣肘已经把他的兵权削了,老爷也罢免了。但少爷想着和新皇是兄弟,你们又是新皇的兄弟,不想你们就此都死了。

    萧近山:投降就不可能,但张信大人能想到我们燕京人,我们会记住的。

    张淳:我家少爷说了北院大王已经拿下了临潢府,新皇已经逃到了西北路招讨司驻地可敦城,但北院大王应该不会放过他。不过张家已经安排西凉的人帮忙新皇去往西域高昌回鹘。而给你们的命令就是投降,留在燕京,待来日新皇杀回来之日,夺取燕京也没那么多麻烦。

    萧近山:我也想过这个事情,可我们是陛下的亲卫,一定不得北院大王所容。。。

    张淳:这样把,你选一些新皇的亲信精锐,投降后会把你们安排在城东,到时候你们向东逃,在来州海边我们的船会送你们去日本。你们就先委屈在日本待着,那边也有很多事情需要你们帮忙,待王师归来之日,有你们用武之地。

    萧近山听了听也觉得有道理,就答应了。。。

    果然投降后,城内的契丹军被安置到了城东的原契丹军大营,半夜张信的暗探在北城制造骚动,萧近山率领7000多人抢马逃脱,最后有5000人到达来州,乘船走了。

    对于这等俘虏逃脱,杨文广也就当时正常,反正燕京下来了,俘虏抓了好几万,这可是连张信都没有的大功劳。

    而河东那一路就没那么顺畅,应、朔二州抵抗强烈,换了三个将帅都无法拿下,还被敌人反攻了一波死伤万余人。最后还是原州知州种古带着种家军才拿下朔州,而折继闵攻打应州败了,直接被下狱。不得已让范仲淹挂帅并增加河南、山东军队10万去攻打应州。

    虽然最后应州拿下,却死伤三万多人。

    而这时候耶律隆基已经西逃,耶律和鲁斡在耶律宗元、耶律查葛的扶持下于临潢府登基称帝,年号咸雍,并派人与宋停战,约定宋已经占领的归宋,但没有占领的不要再动刀兵。

    现在宋军才获得5州之地,离目标的10州还才完成一半,赵祯自然不愿意,加上现在契丹内乱不断,军势偏弱,于是直接剧烈了合议,转而命令种古攻打寰州、范仲淹攻打云州大同府,杨文广攻打涿州、应州、顺州、蓟州,为此又从河南、西北、两淮、川蜀调了10万人过来,要的就是乘你病要你命。

    只是赵祯太高看了自己军队,开始阶段的胜利完全是耶律洪基的人被大面积抽调过于打内战,之后又因为耶律洪基西撤,让宋人占了便宜。现在新帝登基,耶律宗元率领12万人南下,宋军虽然3倍于敌,可张信知道这是必败无疑。

    于是六月初,种古的大营里出现了一个人。

    种古一看是自己的堂弟:种亮。

    种古:亮弟,你不是在江南吗,怎么张信有什么好东西带来给我。

    种亮:是的,带来一个礼物,那就是你必须罢官夺职。

    于是种亮说了辽人的一些举措,种古再待下去一定会兵败,为了保全他。。张信定了一个计谋。

    几天后出现了一股辽人残军,监军太监要求击杀,种古说有诈。。两人因此吵了起来,种古失手杀了监军。

    后来虽然侦查发现果然是辽人的阴谋,但杀了监军事挺大的,枢密院直接拍了人抓了种古,换其他人领军。

    但因为种古只是失手,加上之前的战功,外加还有张信求情,于是被贬到郴州做了团练使,而种家的一些精锐也找了一些方法离开军队前往郴州或者江南张信那边。

    不过最为棘手的还是突骑,这是杨文广手上的撒手锏,他不会轻易派出,也不会轻易让他们走了。

    只是让张信意向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范仲淹这时候得病了,赵祯任命李青为河东经略使接替了范仲淹的位置。而李青一接替范仲淹位置后,派军绕过云州,直击契丹腹地,之后又派人化成耶律洪基的人骗开了云州,仅仅三个月,云州、寰州全部拿下。

    为此赵祯直接封里青为晋阳候,让其配合杨文广夺取其他几州。

    而张信这边这几个月过的越来越窝火,或许是赵祯发现不需要张信这个能打的大臣了,只让他赚钱。于是直接封了张信为两江总督管理江南东西两路,并把张信辖区的军队调走不少,这也做到了,虽然不动你的人,但是你的兵却没了。

    而江南西路也没那么安稳,李家的人因为李乐的发迹很多人开始把宝往李乐身上压了下去。

    所以当张信来到江州府时,李家七成的人都去了晋阳,理由很正当,晋阳才是李家的真正发迹之地,而留下来的都是张信派系的人,而家族的资源和人力基本都走光了。。。

    虽然很多人对于李家的抛弃感觉不爽,可张信却看到了机会。

    于是张信让李剑回来任江州李家的族长,把一些平时李家的旁支都归拢了过来,还把其他各地的李家人也都迁移到了江州。

    而张家的人,张信则是选择在了和州作为张信这一支的宗庙,为此张信把自叔叔张少安叫了过来作为这一支张家的族长,同时张信把早前在和州置办的人口全部迁移过来,一度张家依附的农户、家人有了四五万人。

    而清河张氏那边也因为和州张氏发迹了,很多人开始南迁。

    而在和州周边几个县甄家、高家等家族也开始迁移过来人。只是张信想弄的老爹和岳父母们一直搞不过来。

    不过也许是感觉张信没了威胁,甄家甄义被任命为河北沧州知州,甄会为青州通判

    高家高遵甫则是博州防御使,沈弘为河间县知县。

    除了张少贤,其他人都被安排到了外面为官

    而张少贤这时候官很大,知枢密院事,乃是大宋军事层面最大的官,只是这个本来都是文官担任,现在却是张少贤这个武官。

    张信能当这个官除了知道军事,也是对政治很是敏感。

    他从最近朝廷的一系列举措看出朝廷对于张信越来越不利,尤其是北面的战事结束后,一定会把张信调到京中,到时候再剪除张信的羽翼,之后张信就一心一意当个文官。

    但张少贤还是感觉不安,于是写了一封信给张信,内容用的是两人的暗语,意思就是自己想纳个贵妾,问张信意思。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