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重返1983浪潮之巅 > 第40章 长途电话

第40章 长途电话

    军训一周便匆匆结束了,在国家还没明确大学生军训政策前,各个试点院校基本都是象征性地练练。

    等江佑白办完户口卡、学生证这些琐碎事情,经济系就正式开始上课了。

    上辈子在浮梁陶瓷学院学的是会计专业,小地方的小院校,大学生活那叫一个轻松又愉快,每个周日还能回趟家吃顿赵素芬同志烧的米粉肉。

    但这会儿在岭南大学,江佑白属实有些吃不消。

    学校课程安排紧凑、难度也不是一般的大。

    英语、微观经济学这些科目暂且不提。

    光一门微积分,就足够给班里这些文科生整趴下了。微积分的教材其实并不难,关键是这年头各省的高中教材各不相同,学生的数学基础也是良莠不齐,更别提不少人高中连简单的排列组合都没学过。

    不得不承认,从这个年代起,沿海地区省份的基础教育就已经领先好几个身位了。

    那几个一上微积分课就满头大汗、抓耳挠腮的,大部分都来自中西部地区。

    但有一个例外,施雨虽然来自湘省,但无论微积分还是专业课在班里都是遥遥领先,除了英语口语差点意思。就连江佑白也服气得很,想看看施雨的小脑袋瓜里究竟是个什么配置。

    班主任黄教授和其他几位老教授每天都是忧心忡忡地讲,虽然我们人造卫星、原子弹、氢弹一个不缺,但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其他国家相比还是差得太远。

    远的不说,咱们的老邻居、老对手岛国,这会儿正经历黄金年代,国内的生产总值直追老美。

    每每提到这儿,黄教授都气得牙痒痒,督促大家要认真学习、迎头赶上。

    前些年动荡时期,学校停办,各学科的人才断层真叫一个青黄不接。不仅是理科,经管类学科也是一个光景。

    大学的基础学科虽然这几年稍微恢复点元气,但仍然急需新鲜血液去补上。

    于是各位教授,也不会按部就班地安排教学节奏,各种知识点一个劲猛塞,恨不得学生们能在一个学期学完四年的课程,每周更是有各种考试。

    学生们也都个个争气,学得懂的主动预习下学期课程,学不懂的就拼命学,嚼也要嚼烂了。

    就连平时日骚包的周岩和廖志伟,每到上课期间也是全神贯注、目不转睛。江佑白偶尔困得不行了上课打个盹,都会被老大哥卢振华苦心教育,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能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要认真学习...

    没办法,这年头大学的学习氛围太好了,大家都是发自内心地想要努力学习建设祖国。

    更何况,不用交一分钱学费,每个月还有饭票和补贴发,包吃包住,相当于是拿工资上学了。要是开小差,都对不起国家咬牙硬挤出来的经费。

    大家都在拼命学习拼命追赶,迫切地想把错过的几十年给抢回来。江佑白虽然两世为人,对学习提不起太浓厚的兴趣,可还是打心眼里佩服班里的同学们。有了这样一批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这个民族有什么理由不强大?

    一周六天课,每天都是满满当当的。处在这种热火朝天的学习环境里,江佑白也没好意思摸鱼,每天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遇上不懂的知识点和不会的题,就去请教学习委员。

    施雨也从不推脱,只是每次解答完都笑眯眯地念叨:“大财主下次记得请我吃饭。”

    嘴上说着没问题,江佑白心里却是嘀咕“等这5万块用出去,恐怕就得你请我吃饭了。”

    上次和李金纬二人吃饭没避讳施雨,江佑白也是有他自己的考量的。

    后面厂子如果做大了,他希望自己身边的人也能参与其中,王跃东自然不能落下,室友里周岩和廖志伟估计不感兴趣,卢振华可以算一个,另外就是施雨了。

    这段时间的相处下来,施雨给他的感觉是双商都很高,人又很上进,更不用说酒量还好得很,给她机会在商海搏浪,指不定就是下一个周群飞、吴亚军。

    倒也不是不信任李金纬,江佑白只是觉得时势造英雄,大时代的浪潮已来,人人都有机会成为历史舞台上的主角。

    好不容易熬到周六下课,婉拒了廖志伟一起去图书馆自习的邀请,江佑白背起包就往教室外走,来羊城大半个月了也没联系家里,他要给浮梁那边打个电话。

    一路小跑来到邮电局,好家伙,喧闹的大厅里,十几个电话机位都捉襟见肘,扯起嗓门的声音此起彼伏跟吵架似的,营业厅外排了整整一百多米的队伍,都是等着打电话的。

    左等右等一个多小时,好不容易快轮到自己,结果前面的大姐拿起话筒就说个没完,硬是东拉西扯了十几分钟。

    江佑白刚想发作,后面的几个大叔大妈先不干了。

    “有没有公德心!大家伙都等着呢!”

    “就是,话那么多干脆去发电报好了!”

    “打那么久电话,显你有钱是不!”

    江佑白心里暗自发笑,这年头电话打久一点都成炫富行为了,毕竟长途电话6毛一分钟的价格搁那儿摆着呢。

    大姐白了几人一眼,心不甘情不愿放下电话走了。

    江佑白赶忙走上前,拿起还有余温的话筒,按照指示牌转动了电话拨号盘。

    “长途台,请讲。”话筒里传来一个清脆的女声。

    “您好,麻烦帮我拨赣省浮梁市国营宇宙瓷厂家属院,电话号是603724。”

    “好的,找哪一个?”

    “江立功,三点水的江,立刻的立,成功的功,我是他儿子。”

    话筒那头传来一阵写字的簌簌声,“好的,同志你稍等,我们去转接。”

    话音落下,便是一阵忙音。

    江佑白也不禁感慨,这年头打个跨省电话是真难,得先给长途台报信息,再由话务员去联系宇宙厂,厂子那边的接线员再去找人,简直不要太麻烦。

    等了好几分钟,话筒才重新恢复通话。

    “是崽哩吗?”

    赵素芬同志的声音上气不接下气,显然是急急忙忙跑过来,气都还没喘匀。

    “妈,我在这边一切都好,你和爸放一百二十个心!”

    “食堂的饭菜还合口味不?一定要和同学、老师处好关系哈,缺钱就给家里打电报,路上遇见不平事千万别一根筋想要见义勇为,刀子可不长眼...”

    话筒里响起一阵阵的滋滋声,信号不太好。

    “知道了,妈,后面还有老多人在排队呢,就先这样说了!我爸呢?”江佑白也扯起嗓子,没办法,营业厅里实在太吵了,跟菜市场似的。

    “好好学习,建设祖国。”老江同志还是那不变的八个字,波澜不惊的语气。

    “好好好,就这样说了,你们照顾好自己。”

    挂下电话交了钱,江佑白满头是汗地走出邮电局,奶奶个熊,这打个长途比后世大清早去超市和老头老太抢鸡蛋还难。

    正准备打道回府时,营业厅走出来一个熟悉的身影,擦着汗的江佑白一愣,竟然是几天不见的范大女神...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