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筹备

    让周岩和廖志伟先回宿舍,江佑白赶忙走上前。

    “李厂长,你啥时候来的?”

    “下午来的,在校门口碰到上次一起吃饭的施同学,她说你住在这栋。”

    “还没吃饭吧?老地方边吃边聊。”

    李金纬笑笑说好。

    ......

    粤之味里,江佑白叫了几个小炒菜,没要酒,毕竟谈正事要紧。

    “李厂长,想好了?”

    接过江佑白递来的凉白开,李金纬重重点点头:“没什么好犹豫的,你说的对,干得再好也不过是给别人做了嫁衣。”

    江佑白开了个玩笑:“我没想到李厂长这么果决,本来还想去三水县三顾茅庐请李厂长出山呢。”

    “叫我老李就行,我已经从三水酒厂辞职了。”李金纬摇了摇头,脸上也多了几丝落寞。

    作出决定,给县里打辞职报告的时候,县里领导连一句象征性的挽留都没说,马上就安排人手去接管厂子,看来自己花了好几年功夫才弄出来的“强力啤酒”早就被人盯上了。

    体制内想干点实在事,真是难如登天,早点出来也好,自是一番新天地...

    想到这儿,李金纬也放下筷子,眼里重新燃起斗志,拍了拍自己的公文包说道:

    “这里头还有我这些年的积蓄,一共8600元,这一次不干点像模像样的事情来,我是不好意思回三水了。”

    江佑白心底也是有些惊讶,毕竟这会儿欧阳霄那边的配方还没好呢,自己属于是开了天眼,清楚配方总归是会成功,但李金纬可不知道,这下可是连人带钱不给自己留一点后路啊。

    平复下心中的佩服,江佑白也豪气地举起杯子:“老李,以水代酒,我敬你一杯!”

    李金纬也举起杯子干了,凉白开下肚,有些干燥的嗓子也恢复过来,从公文包里翻出一张写满了字的白纸。

    “我昨晚列支了一下目前需要准备的事项,以及初期大概的花费,你先看看。”

    江佑白拿过计划书,仔细看了起来,李金纬则是不紧不慢地吃起了炒河粉。

    良久,江佑白放下计划书,轻轻吐出一口浊气。

    有个职业经理人就是好啊,老李在三水县酒厂这十年没白干,这份计划书虽然不算完备,但基本把从筹备到生产的关键步骤都罗列出来了。

    指着计划书上的一个红圈,江佑白好奇地问道:“老李,我看你在‘注册执照’这里勾了一个圈,是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李金纬苦笑着说:“你上次说成立一家私营企业,目前来讲还比较困难,工商局只给发个体经营户的执照。”

    江佑白皱起眉毛,这一点倒是疏忽了,不过记忆力那些后世赫赫海尔、万科应该都是这一两年里成立的,应该不打紧。

    “没事,无非就是少张皮,明年应该会明朗一些。”想到还有几个月,邓公就要首次南巡了,江佑白心里也平添了几分底气。

    李金纬笑道:“我也是这个想法,先申请一个个体工商户的执照再说,该干的还是得干。”

    “现在雇工有没有什么说法?”江佑白又问了一个关心的问题。

    也不怪他紧张,前两年有个著名的关于承包鱼塘的争论。

    粤省一个叫陈志雄的农民,从79年开始承包队里的50亩鱼塘,第一年就挣了3000多元。

    第二年他又承包了邻村50亩鱼塘,加上喂鱼需要割草做饲料,最后,来陈家帮忙割草的短工最多时有30多人,一人一天给工钱2元,这一年陈志雄100亩鱼塘净赚7000多元。

    这不但引起了周围人的眼红,也触碰到了一根“红线”,毕竟,“雇工”几乎是和“剥削”画等号的。

    《人民日报》甚至开了一个专栏来讨论此事。

    后来,一个叫做林子力的经济学家从马克思《资本论》的一个算例中,推算出一个结论:“8个人以下就叫做请帮手,8个人以上就叫雇工。”也由此定下一个成文的规定,只要雇工不超过8个人,就不算剥削。

    李金纬想了想才说:“还是七上八下的老规矩,不过现在管得也没那么严了,没听说有谁因为雇工被罚的。皖省有个傻子瓜子,顶着个体户的帽子,好像已经请了一百多个帮工了。”

    江佑白点点头,认可了李金纬的说法。这几年光是在羊城,每天新增的个体户就成百上千,工商局哪里有功夫去管这么多个体户的雇工情况。

    再说,前几年1700万知青汹涌返城,如果不让个体户雇工,哪里消化得了这么多的就业。

    一国营二集体,不三不四干个体。现在的民营企业,就只差一个合法的身份了。

    讨论完执照,江佑白看着计划书里的费用,眉头紧锁。

    李金纬预估的费用主要有三块。

    配方的研发,得根据欧阳霄的进度来,先框了个1万元。

    场地的租赁费,按照500平的厂房,越秀区是不敢想了,天河区起码一年的租金要5000元,海珠区也得3000元往上。

    最费钱的还得是设备,基本只能靠进口,饮料生产线,加上灌装设备,从无到有没个20万根本打不住。

    “前两年三水酒厂搞啤酒,生产线有现成的,最难的就是批量灌装,后来从一家日企那里花了12万才买到设备。”回想起当初的经历,李金纬也是一阵唏嘘。

    上哪儿能搞到20万呢...江佑白心里有些发苦。

    本来以为5万块已经够用了,没想到缺口这么大,怪不得老李把全部家当也带了过来。

    “没事,前期我们可以找国营厂帮忙代工,或者直接租国营厂的设备。”李金纬安慰道。

    “嗯,生产线和设备的事情先不急,实在不行从银行贷一部分款也成,方法总比困难多。”江佑白想了想说,“明天上午系主任的课不好请假,下午我们一道去一趟欧阳老师那边,尽快把事情敲定下来。”

    李金纬点点头,两人又继续商议了一些细节。

    把老李送到学校附近的招待所后,江佑白只觉得身心疲惫。

    娘希匹,之前看那些穿越小说,主角动动嘴就指挥其他人建立了一个商业帝国,简直就是扯淡。

    江佑白恨恨地想着,得快点把康力宝的框架弄起来,让施雨和王跃东过来给自己搭把手。

    还有费用的缺口,老李说的代工是一个法子,银行那边贷个两三万还行,多了指定没戏,毕竟不是国营厂。

    还是得想办法搞点钱啊,有什么东西现在是供需不对等的呢?江佑白苦思冥想,顿时一个头两个大。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