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 买坞堡!

    直到这个时候,通过一路察言观色。

    伏寿也是明白了陈文几人之所以要逃出宫去的原因。

    陈文杀了董卓的亲兵!

    伏寿从父亲口中知道,董卓此人暴虐霸道,进京第一日便纵兵劫掠。

    满朝公卿对于董卓是敢怒不敢言。

    而陈本一个小小的执戟郎,却无惧董卓淫威!

    伏寿对于陈文这个救了自己出宫的男人愈加好奇起来。

    同时也莫名多了一丝好感。

    马车平稳走在官道上,但是陈文心里却很急。

    一旦董卓知道他跑了,还盗走了少府金条,拐走了贵人伏寿。

    肯定会派追兵赶来。

    “蔡旭,再快些,只要赶在追兵追上我们之前出了虎牢关。”

    “那我等兄弟便是天高任鸟飞了。”

    蔡旭驾着车,也是累得满头大汗。

    “主公,就怕董卓画像张榜缉拿,我等就功亏一篑了。”

    陈文看着马车提不上来速度,知道是太重的缘故。

    陈文没有说话,在出了洛阳的第一个驿站之后。

    又买了五匹快马。

    减重后的马车只载着装有金子的箱子以及伏寿,随即便在官道上疾驰了起来。

    而陈文和李腾几人则是下车骑马。

    位于洛阳东面的虎牢关,又名汜水关。

    距离洛阳四十里,快马三个多时辰便可赶到。

    日落黄昏,陈文几人赶在虎牢关闭关之前,出了虎牢关,这才长松一口气。

    当夜也没住驿站,因为驿站要严查符牌,类似于身份证的东西。

    而能出虎牢关,还得多亏董卓的通缉令没赶到虎牢关。

    陈文和其他几人凭借代表虎贲卫身份的龟符,直接出关,没人敢过问。

    但住驿站,虎贲龟符无异于是在表露几人的身份,自引追兵。

    六个虎贲潜逃,其中还包括一个执戟郎,一个宫中的贵人,还是侍中伏完的女人。

    大事中的大事。

    整个虎牢关闭关戒严,严查过往之人都是最基本的。

    当夜,陈文带着几人找了一处荒山,烧火硬扛了一夜。

    一路上也算是舟车劳顿,出了虎牢关,沿途道路也并不好走。

    路上的官道早就因为年经失修,变得坑洼破败,车马行走极其遭罪。

    伏寿似乎是有点不适应这种天天赶路的节奏,显得有些水土不服。

    身子一直不舒服。

    而路上也都是陈文一个人悉心照料。

    而陈文这些大老爷们糙汉子,虎贲出身,自然是没有丝毫不适。

    这一路走来,陈文见到最多的就是逃难的流民了。

    可这些流民从一个郡逃到另一个郡。

    遇到的,也只能是另一波流民。

    这和陈文了解的汉末历史别无二致。

    汉末财政崩溃,朝廷赋税加重。

    导致许多农民破产卖地,承担不起赋税。

    最终便把自己也卖了,给地主豪强当农奴。

    土地加速兼并,导致的就是朝廷财政收入减少。

    社会资源高度集中在门阀大族手中。

    新兴的门阀势力开始和宦官外戚等势力争锋相对。

    而豪强崛起的同时,也会导致贫富差距太大。

    一部分不做顺民农奴,当起了流民亦或者匪寇。

    这也导致各个州郡或多或少有匪患存在。

    而这般,便让豪强们的坞堡大行其道。

    所谓坞堡,就是地方豪强自己的私人“农庄”。

    陈文心熟。

    坞堡大约出现于王莽天凤年间。

    当时北方大饥,社会动荡,匪患猖獗,富豪之家为求自保,纷纷构筑坞堡营壁。

    即平地建坞,围墙环绕,前后开门,坞内建望楼,四隅建角楼,略如城制。

    黄巾之乱开始,各地豪强纷纷热衷于建造坞堡。

    而且坞堡驻有大批的部曲和家兵,农奴更更加多。

    如此乱世,六郡之地的故乡回不去。

    军阀混战,做一个自由农,交税就能交破产。

    田亩赋、算赋、口赋、力税……

    而且汉朝还是全民皆兵。

    一旦打仗,受到征召就要入伍,最坑的是,其中很多费用需要自理。

    这和虎贲卫的待遇就是天差地别。

    故而最好的出路,就是买下一个坞堡,与世无争。

    行走多日。

    进入徐州地界,陈文一行借宿在一个农户家中。

    深夜,几人商议具体去处。

    王坤似是想到什么,开口道:

    “广陵郡淮阴县,那里有好几处坞堡,是我一个叔父的产业,前年家信中,就说要出手!”

    “咱们要买坞堡,去的还是徐州,不如我们便去广陵郡?”

    陈文没有贸然答应,而是找来一张舆图。

    广陵郡位于徐州最南,再南下就是淮南了。

    地理位置简直得天独厚。

    日后的徐州,也如一个香饽饽。

    让曹操,吕布,刘备,甚至淮南的袁术,都垂涎三尺。

    “就去广陵郡!只要有了坞堡,有粮有人,命就真正握在我们手里。”

    最终陈文拍板定论,一行人翌日清晨就动身前去淮阴县。

    赶路两日,陈文便来到了广陵郡的郡城。

    王坤的这个叔父,名叫王兴,是个地主也是个商贾。

    平日就住在广陵郡城中,其许多产业,也都在广陵郡。

    王坤没有露面。

    陈文则是扮作打洛阳来,分家出来的贵族子弟。

    找到了陈坤的叔父,王兴。

    一听陈文是来买坞堡的。

    王兴脸上既带着诧异也带着欣喜。

    一番洽谈,王兴给陈文划定一个坞堡。

    位于淮阴县的李家堡,而之所以叫李家堡,原因就是之前这个坞堡的地主姓李。

    人口五百多人不到,田亩分上中下等田,合计两千余亩。

    包括坞堡内的,以及坞堡外的。

    要价一百万钱。

    陈文估摸了一下,按照原主记忆,徐州这个地方土地肥沃,人口比上天水郡还要多。

    在天水,坞堡卖价少说也要一百五十多万钱以上。

    这价格也是洛阳次等豪宅的牌价。

    怎么到了徐州广陵,还便宜了不少呢?

    看出陈文疑惑。

    王兴解释道:

    “这坞堡近来发展艰辛,困难不少,急着想要脱手,陈公子自洛阳来,尚且家世不俗。”

    “一百万钱,就当是交个朋友!”

    陈文闻言,也就没有再多疑。

    当场就给王兴用金子结算。

    这次从洛阳出来,一共带了一百八十根金条。

    总算下来,一条一斤,换算如今的官方金价。

    也就相当于一百八十万钱。

    见陈文给的金子成色如此之好,转手就写了坞堡的转让契约。

    一并奉上的,还有坞堡的地契。

    而为了保证契约的效力,签字画押时,王兴将广陵郡的几大豪绅都请到位。

    当见证人。

    如此画押,这才算是买卖正式完成。

    而这坞堡买卖,包括的,还有坞堡内的农奴。

    而坞堡内五百余农奴的卖身契,则是在坞堡存放着。

    等陈文到了这所谓的李家堡,便可拿到手。

    虽然一下子花去了一百万钱,但陈文并没有觉得不值当。

    离开广陵郡城后,陈文一行便慢慢悠悠地赶往了淮阴县。

    至于所谓的朝廷追兵。

    过了虎牢关,再想要找到自己,那就无异于大海捞针了。

    一路问路,陈文一行便终于赶到了李家堡。

    这一路上,陈文见识了大大小小的坞堡。

    说是坞堡,实际上算得上是一个小型的城池了。

    外围有堆砌的高墙体,以及防御设施。

    农奴们住在坞堡里面,里面有耕地,还有一些作坊,满足坞堡的日常需要。

    坞堡的核心区域,就是豪强的府宅。

    而在坞堡附近的田地,也大都属于坞堡的主人。

    李家堡,和陈文想象中,差距有点大。

    第一印象便是破败。

    外墙年久失修,甚至有一处坍塌,就用篱笆围了起来。

    而第二个印象就是直观的穷。

    孩童们几乎是赤身裸体,坞堡内没一间正经屋子,全是草庐。

    而大人们也是补丁摞补丁,粗布麻衣下裹着骨瘦如柴的身躯。

    一个个面黄肌肉,比流民好不了多少。

    这哪里是坞堡,这不就是一个难民营吗?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