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三国当纵横家 > 032 来自豪强们的质疑!

032 来自豪强们的质疑!

    邹平显然心底还要想着多一层关系多一条退路。

    无论陈文如何说,也改变不了陶谦现在是徐州刺史的事实。

    而今的徐州,说到底还是陶谦说了算。

    看出了邹平脸上的难处。

    在一阵沉默之后,陈文哈哈一笑:

    “邹县令,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万物有得就有失,增损互补,世上万无两全之法。”

    陈文已经把话说得很明白了。

    不是一路人,不说一家话。

    现在邹平要是下不了决心表态,那么自己接下来要谋划的事情。

    也就和邹平没有多少关系了。

    邹平看了看周卜,又看了看陈文。

    “陈兄,我邹平军中出身,出任淮阴县县令,已经是我不敢想的,这要多亏陶谦刺史的提拔。”

    “这个恩情我不能忘!”

    一旁的裴正闻言点点头:

    “古来春秋有大义,忘恩负义者非为君子,邹县令不忘恩,乃君子之德。”

    邹平继续道:

    “陈兄盛情相邀做一番事业,是抬举我,看得起我邹平一个行伍出身的粗人。”

    “今朝横财五百万钱,已足够我一生富贵!”

    “陈兄……这……实难抉择!”

    陈文哈哈一笑:

    “邹县令,良禽择木而栖,大汉要亡了,天下英雄如过江之鲫,顺势而为应天道民心者如鱼得水。”

    “继续做大汉的县令,无异于坐以待毙!”

    陈文说完这话,便打算言尽于此。

    要是邹平还下不了决心,那自己只能放弃邹平了。

    邹平思来想去,自己在这县令的位置上坐了许久,也不见陶谦有提拔的意思。

    就算是有表现的机会,日后顶多就是到郡府去做事。

    一眼便能看到头。

    可现如今,要是跟了陈文,兴许还能有一番作为。

    即便没有多少建树,就是赚来的这钱,也够自己在这徐州成一号人物。

    想到这里,邹平赶忙一把端起面前的酒,示意了一下陈文。

    随后仰头吞下,

    “我想明白了,这日后的天下,就需要陈兄这般有智慧有大志的人驰骋。”

    “跟着陈兄喝汤,我邹平就心满意足了!”

    陈文见邹平表态了,这才满意地点点头。

    “邹县令,周堡主,我打算,从今日起,先将县内所有能联合之坞堡拉拢过来。”

    “举全县之力,发展一支两千人的兵马。”

    “由蔡旭练兵,兵器甲胄由我们坞堡亲自打造。”

    “先建一支千人精兵,不知你二人觉得如何?”

    蔡旭吞了吞喉咙。

    “千人精兵?”

    “这军费,就是全县财力供养,恐怕也有困难。”

    陈文呵呵一笑:

    “这钱,我拿!”

    “现在,邹县令所要做的事,就是不能让上边州郡的官员得知我们所做的事情。”

    “眼下的这些日子中,我们要一边扩大买卖,一边韬光养晦。”

    “切记一点,不能卷入任何是非。”

    说罢,陈文便将组建兵马的详细事宜进行了安排。

    第二日,邹平便派人前去通知各乡各里各亭,以及各堡的代表。

    第三日,号称淮阴县三大家的另外两家,郑家堡的郑家,淮阴县城的罗家两位代表率先走入桃花堡。

    后面跟着其他小堡的堡主,亦或者乡里长。

    几人走入桃花堡的时候,也和邹平和周卜初来桃花堡一样。

    看着四周的建筑和景色,满脸的惊诧。

    进入屋内之后,陈文便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其实陈文的想法很简单。

    就是将全县的一万多人口集中到桃花堡。

    打造一个集耕地,以及军械制造工坊为一体的大型坞堡。

    这样,就能彻底解决桃花堡眼下人口不足,生产力低下的问题。

    陈文一些关于兵器的设想也就能够实现。

    “诸位,乱世之下,黄巾频起,青州太平道无孔不入,徐州已有黄巾成势之趋。”

    “董卓挟持天子西去,关东诸侯纷纷自立,不日各州府间必然互相攻伐。”

    “到时大战一开,流民遍地,匪寇四起,诸位是想做流民饥民乱民?”

    “还是想做安定一方,自强自立的富足之民?”

    陈文说罢,仅次于白河堡的郑家堡,郑家代表郑三台一脸不屑道:

    “既然是为了抱团取暖,为何非要来你这桃花堡?”

    “我郑家堡虽然比不得周堡主的白河堡,但也算得上是整个淮阴县最大的坞堡。”

    “为何诸位就不能搬到我郑家堡?”

    不等这郑三台说罢,一旁的淮阴县城的罗家代表,罗丞一脸冷笑地站起身:

    “我们淮阴县都是老实本分的农家人,祖祖辈辈靠着种植粟米和稻谷为生。”

    “你却要拉着我们造兵器?去贩卖刀剑甲胄做商人?你这和逼良为娼有何区别?”

    “只怕土匪还没打来,流民还没过来,我们淮阴县就要因为不种粮食造兵器活活饿死了。”

    “邹县令,你可不能拿我们全县一万多口人的性命开玩笑。”

    陈文一脸铁黑。

    他哪里看不出来,这两家就是不服气自己。

    这罗丞说罢,其他各个坞堡的堡主还有乡里的代表也纷纷表达不满。

    “百姓们在自己的地方上过得好好的,为何要强人所难搬至此地?”

    “抛家舍业,离开自己世辈耕种的土地,却要来做这贩卖兵器的凶险勾当?”

    “这要是传出去,不说广陵郡,整个徐州恐怕都要看我们的笑话。”

    质疑的声音无休止地传来。

    只有极个别的几人保持沉默。

    众人见县令邹平不说话,周卜不说话。

    于是郑三台看向二人:

    “邹县令,桃花堡陈堡主乃是外来人,可不是我们淮阴县土生土长的,周堡主,你白河堡在桃花堡边上,挪挪地方很是方便。”

    “可我郑家堡可是隔着十万八千里。”

    “你们倒是言语两句啊!”

    邹平面色冷峻,他知道,这郑家无非就是不想寄人篱下,做土皇帝做惯了。

    而这罗家,则是无利不起早,这时候嚷嚷,无非就是后面能多讨要一些好处。

    见陈文沉默着,邹平发话道:

    “我和陈堡主,也是为了全县的安危考量,二位要是不打算与大家搭伙,自然可以自己过日子。”

    “我今日召集诸位前来,就是想着,商议商议。”

    “罗家主,郑家主,二位无须如此激动。”

    就在这时候,陈文冷不丁道:

    “入我桃花堡的百姓,必分一间砖房,月月有足粮。”

    “而且能够受到我桃花堡兵马的保护。”

    “想自己单过的,此刻只管离去便是,这件事,不强求。”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