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降世求道

    玉帝有大爱,苍生得福恩。

    仙家各出谋,身化指路人。

    一切非无因,祖宗种福根。

    凡躯有神佑,还要勤修身。

    神州大地民生艰难,玉帝哀民生之多艰,问各位神仙有何办法帮助凡人常得喜乐。

    一仙云:“可普降财宝。”再有仙云:“可使凡人得神通。”又有仙云:“曾经凡间有个龚自珍写了一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不拘一格降人才。玉帝,不如请各路大神下凡到人间,各出本领,帮助民间致富。”玉帝深思片刻:“财宝终有用尽之时,而乱用神通祸害甚大,还是要有谋生之道,方是长久。”

    于是,天道轮回,天上各路大神怜悯世人之多艰,从天上先后下凡为世人揭示财富之道。只要得法,凡人亦可得道,人人都可成财神,人人都可成佛,人人都可成道德天尊。

    自此各界能人纷出,不一一细说,本书单单说说身为资质平平的凡人苦苦求道而终得偿所愿的事情,他以平庸之资终得中西文化思想大成,觅得世间真道,做事方法在其中,赚钱窍门亦在道中,道是一不是二,无为方无所不为。各位读者细读,若能有所得,亦是本书存在的意义。

    丙辰年一个夏日下午,天气晴朗,阳光似乎带着一股仙气照在洋城光平镇山清水秀的秦家村。秦家村,历史悠久,出过很多文化人,曾经是镇上唯一的文化之村。

    此处宛如世外桃源,背靠小山,前有大片大片田地,村前有一口大池塘,一棵长了不知道多少个年头的老树盘根错节长在池塘边上。村口池塘对着的是一块空地,连在空地后的正是一座古老的大祠堂,香火鼎盛。

    祠堂这片空地,既是重要日子召集村民讲话的地方,也是日常秦家子孙练功锻炼身体的场所。村子一共上百户人家,每条巷子相隔六尺,房屋整齐,正是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朴素之乡。

    此时秦复兴一家正激动和紧张着,准备迎接新生命的到来。秦复兴年过三十,却皮肤光滑,白里透红,眉毛较淡,却双目炯炯有神,鼻子挺拔,长相清秀。黄佛体不到二十岁,身材高挑,皮肤稍黑,面相端庄而含威,其出身是航海村的大队长之女,名字“佛体”是路过家门的尼姑所取。

    黄佛体经过一番剧痛和宫缩,产下一名白嫩粉红的男娃娃。虽然是小小的一团,声音却非常大,一声响亮的啼哭,宣示着这一生的开端。此时的天空绚烂多姿,云彩分外的美丽。

    长子出生,秦复兴心情喜悦,忙着杀鸡煲汤给妻子补补身子。夜晚,屋里光线昏黄而温暖,初为人母的黄佛体经过一番休息,已经缓过劲了,面色还可以,眼睛非常有神。她看着旁边的儿子,笑着说“复兴,你说给我们儿子起个什么名字好?”秦复兴说:“我想想……不如就叫秦正吧,以后做人堂堂正正,光明正大。”

    秦正一生神奇的故事由此拉开了序幕。

    小秦正刚刚出生时白白嫩嫩的,眼睛黑亮,睫毛纤长,很爱看着人笑,很多熟人都喜欢看他。不知道为何,几个月的时候忽然面黄肌瘦,皮肤发皱。秦祖母说是看的人多了,大家对他手指点点不好。黄佛体听老人家说到一个土办法,用刚刚蒸熟的红薯来熏蒸。热气把秦正体内的湿寒邪气散去,经络疏通了,身体就一天比一天好起来,直到恢复正常。

    秦家一向是注重读书的家庭,一位老祖宗,曾经养着非常出名的风水师。老祖宗在寿终正寝后葬在一处风水宝地,对后代说不立墓碑不拜祭,五代之内必出大能之人。到秦正这一代已经是第五代了。

    秦祖父去世之前,把当时怀着秦正的黄佛体叫到床前,交给她一支钢笔,说:“一支笔吃天下!”黄佛体心里做了决定:以后再难都要供子孙后代读书。

    时光荏苒,秦正已经三岁了,一头黑短发,白白嫩嫩,小脸肉乎乎的,长得很可爱,眉毛黑而浓密,眼睛大而有神,鼻梁高高的,依然爱笑,一笑就显出两个酒窝,整天似乎没有任何烦恼。

    秦正平时不怎么爱说话,笑呵呵的看着有几分呆头呆脑,太乖了,不喜欢哭闹,也不像别的小孩那样总要钱买吃的,反而让父母生出几分担心。秦复兴有点担心儿子的智商,于是起了试探之意。

    秦复兴拿了5分钱给小秦正,说:“阿正,给你买冰棍吃。”

    秦正开开心心地一扭一扭跑去村里的小卖部,把钱给了老板说:“我要买条冰棍。”拿到冰棍就吃上了,边吃边跑回家,到了家门口,却在门槛处勾了脚摔倒了,冰棍掉到地方,沾上了泥巴。秦正不哭也不闹,起来拍拍手,冰棍也不要了。

    秦复兴看着从来没有去买过东西的儿子竟然懂得买冰棍,眉头一舒,心想:“看来我儿子不傻。”心里放下了,高高兴兴地再给钱秦正去重新买过。

    村里的池塘养了很多鱼,每年春天都会放鱼苗,到冬天鱼长大了,村长就会召集大家把鱼捕捞上来卖掉,所得的钱就是村里公共财产。

    当时的物资非常缺乏,一般家庭都是很困难的,天天有肉吃的家庭非常少。所以当池塘里的鱼长大了,时不时就有十来岁左右的小伙子在边上垂钓,把钓上来的鱼拿回家吃。

    鱼竿都是自制的。到竹林里找到那种小黄竹,把细长又直的砍下来,削掉旁枝,再绑上一条绳子,绳子中段有一块浮水的浮标,末端勾着鱼钩。大家都是用手去翻砖块石头底下的蚯蚓,或者用锄头翻肥沃的泥土里的蚯蚓,把蚯蚓弄断了穿在鱼钩上做饵。

    也许是大鱼吃水草多了,不贪吃蚯蚓,也或者是大鱼都变聪明了,不再吃蚯蚓做的饵,大家钓上来的鱼都是比较小的。已经五岁的秦正在边上看大家都在钓鱼,他想了想,也回家拿了鱼竿,还到厨房拿了一个煮熟的红薯。他走到池塘边上,把红薯掰开一小块,用鱼钩勾着。

    旁边黑娃说:“阿正,哪里有人用红薯钓鱼的,能钓得上来吗?”黑娃,大名秦得宝,人长得黑,还有点胖。他家里是卖狗肉的,有祖传的熬肉秘方,每逢熬煮狗肉的时候,香味能飘得远远的,把大家的馋虫勾出来。

    秦正未语先笑露出小酒窝,笑道:“试过就知道了。”秦正在大家质疑的目光中把鱼竿垂入池塘,看着浮标。

    没有想到很快浮标就沉下去了,秦正手里感觉到有重物拖拽,心里不由大喜。小小的身子往后仰,手紧紧地拽住鱼竿,想用力提上来,发现力气不够提不动。只好求助旁边的黑娃:“钓到大鱼了,快帮我拉上来。”有了帮手就好办了,一下子就把一条很大的鱼拉上来了。

    大家看到这么大的一条鱼,一下子心里五味杂陈。秦正喜滋滋地把鱼拿回家了。但最后这条鱼还是被村长放回了鱼塘,因为鱼太大了,秦正被人投诉了。

    黄佛体发现很奇妙的事情,她有时候去镇上赶集,带着秦正去,自己想买的东西,却没钱买的时候,秦正就会看到地上有钱,就捡给她,说:“妈,没钱了吗?这钱给你用。”

    黄佛体:“阿正啊,你怎么看到钱,我却没看到呢?”秦正:“不知道啊,我就随便一眼就看见了。”这样的事情发生次数多了,黄佛体也就习惯了。

    待秦正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家里也早就多了两个弟弟,二弟秦东,三弟秦亮。秦正到了小学期间变得顽皮了。

    秦正怕被妈妈打手掌心,上学从来不敢迟到,学习不是太认真但也不敢太马虎,但是也做了不少无厘头的事情。比如同学都折纸飞机飞得到处都是,老师看到满地飞机,就说:“谁做的纸飞机,自己乖乖上黑板前站着。”

    在老师严肃的严肃扫视下,一个个同学都上到黑板前站着,秦正看着大家上去了,他在下面好孤单,也跟着到上面一起站。秦正站了一会,听了一会老师说教,心想不知道要站多久,又打报告说:“老师,我没有折飞机。”老师头痛地说:“没有折,你上来干什么?”秦正笑嘻嘻地说:“大家都上去了,我在下面坐着太无聊了。”老师无奈:“那你回去坐着。”

    有一天学校边上停了一辆破旧的东风车,破破烂烂的,铁板都要掉出来了。几个同学走过去左看右看,有一个同学说:“车应该废了,没有人要的吧,这些铁卖了钱能有不少钱呢。”话一出,有人就开始动手了,拆了一块出来。于是围观的都一起动手,见者有份,一人拿一块。秦正也走过去拿了一块,跟着大家散了。

    没有多久校长就把拿铁板的同学抓住了,在操场罚站,说要给他们记过。秦正走过去说:“校长,我也拿了铁板。”校长正在气头上恼道:“跟你没有关系。你走开。”

    秦正认真地说:“我真的拿了。”校长没遇到过要这么主动认罚的学生,见他主动就有心放过他,奇怪地看着他说道:“这里没你的事,你走吧。”秦正不知道校长为什么不罚他,只得听话地走了,后面悄悄地把车铁板放了回去。

    有一次荡秋千,有个高年级学生松哥怂恿秦正站在秋千上摘头顶上的树叶。秦正竟然真的站在秋千上放开双手,没有抓住绳子,结果不出意外地,整个人飞了出去,在地上滚了几圈。

    松哥忙跑过去问秦正有没有事。秦正拍拍沙子站起来,检查一下身体,笑着说:“没事,没事。”松哥窃笑:“没事就好。”

    有一天天气很热,秦正跟着一群玩伴去河里游泳,他还没有学会游泳,想着试试这条河到底有多深,一个人不声不响往深处走,然后任由重力一直往下沉,水很快到了鼻子,水开始往鼻子里灌了,但还没有到底,秦正也不知道害怕。眼看着水就要没过他的眼睛了,情况很危险。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