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792章 暴利行业(第三更,求订阅)

第792章 暴利行业(第三更,求订阅)

    有时候,真正的大客户是出人意料的。

    原本李毅安以为F1战斗机的大客户,应该是来自南亚土邦之类的国家,土邦虽然不大,但是他们买个几百架还是可以的。

    而且南阳对于他们是有一定政治影响力的。本身嘛,军火贸易在很多时候,都涉及到政治层面。

    所以,这边儿甚至都已经准备好了和那些土邦达成出口协议。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真正的大客户却来自欧洲,不仅如此,而且还是一个铁幕国家——南斯拉夫。

    在目睹了F1b战斗机出色的表现,并进行了多次试飞之后,南斯拉夫派来了以空军副司令为首的谈判小组。

    南斯拉夫一下子开出208架飞机的订单,按照他们的要求,南洋除了向其出口100架整机外,剩下的108架订单则以散件的方式,在南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在南斯拉夫进行组装。

    除此之外,南洋还需要负责训练并帮助其建立飞机维护体系,整个合同金额高达7800万美元!

    对于南洋来说,这绝对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军火订单,对于这笔订单李毅安自然是是非常关心的。

    “军方在要和公司协调好,一定要做好接下来的工作,毕竟,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开了一個好头之后,将来才能争取更多的订单,而且……这些可是南斯拉夫人民的血汗钱,咱们不能让他们觉得不值得了!”

    “我明白,25万美元一架飞机,军方采购一架F1算起来才8万多美元,出口军火可真挣钱啊!”

    李毅安点点头,说道。

    “难怪过去那些欧洲国家一个个的都愿意把武器卖到全世界,弄了半天,这玩意儿是真挣钱,不仅挣钱,而且有利于自身的武器研制,这么挣钱的生意可要一直做下去啊。”

    在合同签订不到一个月,8架F1B战斗机就通过超巨人运输机运抵了贝尔格莱德,而对新装备渴望已久的南斯拉夫军方激动地对外宣称:“‘雷电喷气战斗机’已经到来了,现在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终于拥有了一支具有一流技术水平的空军。”

    “在教官选用上,也要选一流的教官,毕竟,将来这些飞机要是上了战场,是要靠那些客户为咱们的产品扬名的。”

    而作为直接反应就是,半个月后,苏俄就宣布向匈牙利、罗马尼亚以及保加利亚这些南斯拉夫的邻国提供米格15战斗机。

    然后李毅安又简单的叮嘱了几句。

    作为一个商人,李毅安无疑是称职的,在对待客户的态度上,绝对没有任何挑剔的地方。

    何止是挣钱。仅仅只是靠这一笔订单,不仅把研制战斗机的经费给挣了回来。基本上把其他几个客机项目的投资给一把挣了回来。

    “另外因为南斯拉夫军方的需求很迫切,他们希望在年底之前,就提供首批飞机给他们,所以我们从空军订购的飞机中,移出了8架给他们,然后从明年1月起,航空工业公司会以每个月8架的速度向他们交付。”

    通过这笔订单,航空工业公司终于实现了真正的盈利。虽然军方的订单他们的也是非常丰厚的,但是远远无法和出口相比。

    考虑到F1B战斗机的性能,南斯拉夫的说法倒也不算夸大其词,甚至可以说南斯拉夫一下成为欧洲大陆,除苏俄之外第一个拥有高性能喷气式战斗机的国家。

    感慨之余,邹同杰又补充道。

    “嗯,这个速度还是非常不错的。”

    不得不说,军售在很多时候只会加剧各国的军备竞赛,甚至加剧地区的紧张形势。当然,对于军火商来说,这绝对是个利好。

    当然,F1B战斗机在欧洲掀起的一场小小的军备竞赛,李毅安是一无所知的,毕竟,有些未来他也无法预料。

    忙完了正事之后,看了一下台历上的日期,李毅安的眉头微挑,自言自语道。

    “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就是这两天吧。”

    李毅安说的这两天,自然是大名鼎鼎的“伦敦大烟雾”事件。

    事情发生在一九五二年,伦敦上空受反气旋影响,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大量废气难以扩散,积聚在城市上空。伦敦被有浓厚的烟雾笼罩,烟雾是如此的浓密,以至于城市中某些地区的居民在行走时都无法看见自己的脚。烟雾使伦敦瘫痪,并使除了地铁系统以外的所有交通无法投入使用。烟雾不仅将市民们的生活打乱,人们健康也受到严重侵害。许多市民出现胸闷、窒息等不适感,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增加。

    这场大雾整整持续了五天——从12月5日至9日,覆盖了整个伦敦市,直到一股强劲而寒冷的西风吹散了笼罩在伦敦的烟雾,才结束了伦敦伸手不见五指的生活,当月因为雾都事件死亡的人数超过数千人。

    “应该让斯坦娜、姬丽她们来南洋了……”

    想到伦敦的那场大雾,李毅安自然想到了斯坦娜、姬丽和孩子们,他们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

    “让她们赶紧过来吧,就这两天的时间……”

    心里这么寻思着,李毅安特意抬头看了一眼天空,与伦敦不同的是,长安的天空依如往日一般——碧空如洗、窗外也是鸟语花香了。这并不仅仅是因为海滨城市的优势,更重要的原因是,南洋没有英国那么多的烟囱——英国的工厂里充斥着大量的小型发电机组,这是历史的遗物,毕竟,过去发电设备功率不大,工厂用电往往都是自己解决。

    小型的蒸汽发电机组,恶化了伦敦的空气质量。

    相比之下,南洋是靠着几座临海大型发电厂统一供电,像冶金等企业都在远离城区的工业区里,城内的空气质量自然一流了。

    不过目前,全世界都不在乎什么环保问题。哪怕是伦敦的天空都看不出来本来颜色,也没有谁会觉得那是一副落后国家的表现,甚至在很多人看来,那就是工业强国的体现,也是不少人刻意追求的存在,推开窗户就看到大烟囱,烟囱里的黑烟遮天蔽日,才是人家的追求。

    当然,李毅安不在意这个,他之所以会对“伦敦烟雾事件”,记得那么清楚,是因为其导致大量伤亡,这是人类史上最为知名的大气污染事件。

    这一事件不仅让伦敦开始着手清理工业污染,将发电厂和重工业作为排烟大户被强制搬迁到郊区的同时,事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环保的关注。

    而社会的关注则直接导致了“环保主义”在欧洲,完成了从“非主流”到“主流”的转变,并最终催生了什么一系列环保团体,而最终KGB也注意到了这些团体。

    等到六七十代的时候,环保啦、平权啦、动保啦等等各种思潮开始在欧美流行,而KGB也在其中大显身手。

    “这把刀,他们用的倒也是挺爽的……”

    李毅安自言自语道。

    “既然如此,那就让你们好好的用一用吧。”

    其实,对于环保主义,李毅安并不反对,但他坚决反对极端环保主义,想追求原生态,可以到非洲去啊。

    再看看那些所谓的环保主义者,一个个的都是既要又要的心态,他们会完全可以脱下现代工业纺织的衣裳,回归到男耕女织嘛,可以扔到现代交通工具,选择步行不是。

    结果呢?

    嘴上说着环保,实际上生活上全他妈没有一个环保的主。嘴上说着用家发电的时候,没有一个愿意抛弃现代科学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不过在冷战期间,环保是什么?

    是弹药,是武器……虽然不是南洋的,但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西方世界的力量,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南洋的利益。

    伦敦啊!

    想到大雾事件后,伦敦的治理,李毅安不禁可惜道。

    “哎,再也见不到雾都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