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829章 给天才插上翅膀(第一更,求订阅)

第829章 给天才插上翅膀(第一更,求订阅)

    科学用人。

    自然要科学的把人才应用于急需的领域。

    现在南洋急需的是什么样的人才?

    化学、生物、数学、物理、材料、机械、计算机、航空、航天……

    可以说各行各业都需要,毕竟,科学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行业拖后腿都不行。

    就像南洋现在虽然有了电脑,但是距离因特网还差远了,想要因特网,还需要解决光纤,而光纤则需要解决激光等一系列的问题,等到这些问题解决了,才能解决上网问题,其实,中间还有无数问题需要解决,科学是个系统工程,并不是说突破了哪一个关键的节点,就可以得到整个体系。

    事实上科学就是短板理论,决定科学水平的永远都是水桶上最短的那块短板。

    总之,现在南洋需要的是各个行业人才,毕竟,南洋是要以一已之力,推升小破球科技水平的,改变人类命运的。

    当然,主要还是改变南洋自己。

    其实,改变南洋自己的同时,也就改变了整个世界。

    就像瓦特、爱迪生、福特等人为什么可以写进历史书,为什么很多人佩服比尔·盖茨,佩服乔邦主。

    说是因为他们的企业和产品改变了世界,使人类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就这么简单。

    就像人们很少喜欢洛克菲勒、巴菲特和李嘉诚一样,因为他们虽然商业上非常成功,但也只是一个商人,他们的公司并没有改善普通人人的生活。

    未来的南洋,应该说是什么样的角色呢?

    就像历史书中的瓦特、爱迪生一样,提到南洋的时候,人们会惊讶的“哇”一声,然后历数南洋给人类带来的改变。

    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很困难,毕竟科学涉及到的学科很多。

    但是完全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选择一些重点领域,进行重点突破嘛。

    这一点有点儿像是苏俄的“攻关体制”。

    只逮住一只羊使劲薅,不一定能薅出一件羊毛衫来。

    但是要是逮住一群羊薅出一件羊毛衫,会有难度吗?

    如果有难度的话,那说明羊有点少了。也就是需要更多的羊!

    发挥体制优势我还不会吗?

    国王试验室不是现成的机构吗?

    自己以后每天从系统里弄出几本超越时代的技术书籍类,把“偷渡”来的技术,塞到国王试验室里,人才质量对自己来说意义并不大,反而是人才的数量更加重要。

    100个人攻关一个方向,量变足以引起质变。

    操作的好,到时候我不仅有“十万大军”,还很可能会有“十万科学家”?

    这些科学家并不一定都是天才,但是他们所需要扮演的角色就是某些领域的开拓者。

    或者说他们就是普罗米修斯——把火种带给这个世界。最后通过那些火种去促成天才的崛起。

    嚯!

    当真是机智如我,竟恐怖如此!

    用普罗米修斯去照亮天才。

    不就是去用人才去启迪天才吗?

    或者说就是用人才去充当天才的助推器。

    算一算时间,爱因斯坦差不多快走了吧,在科学家中,他算是长寿的了,他享年76岁,可是他的科研成果主要出自于什么时期?

    应该说是30年代之前。

    纵观爱因斯坦的一生,他的成果大都发生于其年轻时期。别不信,事实上,大部分科学家都是如此,都是在年轻时完成了人生的大部分成就的。

    因为人类的大脑是会老化,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知觉、记忆、运算速度、推理能力等等都会随着年龄的老化而不断减退的,这种生理现象被称为“流体智力”。

    人的流体智力大概在20岁进入高峰期,在25岁时会达到顶峰,25岁之后慢慢下降,所以年龄越老流体智力越低。

    爱因斯坦在25岁突然领悟,然后在26岁发表相对论,光电效应,质能方程等。

    牛顿是在23岁建立微积分,光学,力学,天文学等。

    海森堡在26岁提出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

    杨振宁于28岁提出宇称不守恒,几年后得诺贝尔奖。

    可见科研更看重流体智力,超过一定的年限科学家的各项综合指标就不足以支撑科研上的创新。

    20-30岁,这个年龄恰好是最容易出成果的年纪!

    而很多时候,很多科学家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就是他们提出自己的理论之后,受限于流体智力的衰退,导致他们在余生不能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理论,或者在自己的理论上进一步研究,从而实现阶梯性的跃进。

    人类历史早就证明了一点——天才是有限的,而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庸之人。

    但是人类的科技进步,离不开天才的灵光一现,天才具有更强的天赋,具有更强的观察力、计算力、发现力…因此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触发1%的灵光一闪。

    可是天才总归是屈指可数的,而且天才的年龄也是有限。甚至就连身体也是。结果直接导致了天才的发现,是一群庸才在那里去继续发展。

    “如果霍金在他25岁的时候时候,去研究他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那会给量子力学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呢?”

    李毅安的心里冒出这个念头之后,突然变得有些不可收拾了,因为他看到的是一个全新的未来,这种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没错,没错,就是这样,就是这样……”

    李毅安有些激动的来回走动着,他所看到的是一个全新的,不可预知的未来。

    或许天才的灵光一现被剥夺之后,这个天才也许会被埋没,但这只是一种可能而已有。

    而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当天才踩在天才的肩膀上,他们所能取得成就,注定是惊人的!

    科学本身就是一种递进式发展,人类每进一步都是无数人无数人积累的结果。一代代科学家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然后推翻前人的研究,再前进,再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给那些天才们提供一块垫脚石,引领着他们在自己开创的领域之中前进,他们必定会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至少其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可以取得更高的成就!”

    李毅安又特意强调道。

    “哪怕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也好!”

    心这么想着,李毅安甚至已经开始思索着,要不要剽窃霍金的理论了,虽然开启过物理学技能,但是他却发现自己对霍金的理论,却是一知半解的。

    “这事有点难办了……”

    虽然有些难办,但是李毅安转念又说道。

    “虽然有些难办,但是可以提出一个理念,一个构想,然后让别人去领悟,去思索啊,当年爱因斯坦不也是思索了十来年嘛!”

    现在霍金多大?

    十几岁吧!

    为什么是霍金?

    因为霍金,恰好在自己所能触及的最远未来……达到了人生的巅峰状态!

    是巧合吗?

    命运……有时候真的很奇妙。

    就让他和其它的物理学家们一起去领悟,去思索吧,没准十几年后,他就能够在其它物理学家完善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那个时候的他应该是刚刚20多岁的年纪,到那时候,他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呢?

    就把这个问题交给时间吧!

    虽然心里这么想着,但是李毅安微信同样充满了期待,期待着天才能够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成长。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