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知青岁月之赤脚兽医 > 第八十七节 返城

第八十七节 返城

    六月的一天,我到丰仓医药公司购买兽药,中午回家正在吃饭。突然,同我一起下乡插在隔壁小队的一位插友王明来到了我家。

    我看来了一位从未到过我家的插友,忙放下碗筷迎了上去:“王明,你怎么认得我家?”

    “我问了与你同屋住的李卓,知你家地址在人民医院王家花园宿舍,我一路打听着过来的。”

    “有什么事吗?”

    “易一文,你吃完饭后,马上赶回大队,大队长在大队部等你。”

    “有什么要紧的事,要我马上赶回大队?你知道什么事吗?”

    “听说吴州市到我们吴州地区各县抽调知识青年返城。”

    “什么?你再说一遍!”

    “是吴州市到我们吴州地区各县抽调知识青年返城,听说吴州市各个单位都缺人,有些单位的岗位因缺人都开不了工了。”

    声音不大,但犹如晴天霹雳,似乎震得我耳朵有点儿嗡嗡作响,半天才回过神来。

    我爸妈也被这石破天惊的消息惊得放下饭碗站了起来,我妈嘴巴嚅动了半天也没有说出一个字来。

    倒是我爸比较镇静:“从吴州地区抽调知识青年到吴州市工作?”

    “没错,大队长是这样对我说的。”王明用肯定的语气回答着我父亲的询问。

    “大队长让我马上回大队,又是什么意思?”

    “大队长上午找到我,让我到丰仓城里跑一次,到你家通知你:经大队部领导对照上级有关抽调知青回城的相关条件,推荐你返城。”

    “返城还有条件,当年下乡插队怎么没有条件?”我自问自答……

    我爸急着问王明:“现在返城要符合哪些条件?”

    “条件共有五条:一是,政治思想觉悟高,阶级斗争立场坚定。二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好,由当地贫下中农推荐。三是,家庭历史清楚。四是、身体健康。五是、未婚。”

    “大队长让我告诉你,抓紧时间回大队,到了大队后,大队长要陪你到燕王市镇医院进行体检。”

    “那大队长有没有跟你说过,到了吴州市干什么工作?”

    “大队长倒是没有说干什么,但有小道消息说西山煤矿缺人,也有说是到工厂上班。”

    我定了定神,对爸妈说:“这个返城到吴州市去工作,我就不去了。我现在做大队赤脚兽医,干得好好的,离家也近。吴州离我们丰仓有一百多里地,来去交通不方便,乘长途汽车还要花钱。再说了,如果分配到西山煤矿挖煤,不知哪一天出了事故,人就给埋在地下,太危险了。”

    王明说:“到了吴州市,具体到底做什么工作,只是传说,因为这二年有复员军人退役后不回农村,直接分配到了西山煤矿挖煤,所以有人说返城知青会不会也到煤矿工作。我们大队31名知青,上级只通知了你一人去体检,别人想去还去不了。五个条件摆在那里,我们大队的团支部书记李娟,我们一批下乡插队的,但她已和另外一个大队的当地团支部书记相恋,领了结婚证书,被取消了返城资格。”

    我妈终于开口说话了:“这几年,只听说一批批城市青年下乡,今天是第一次听说知青下了乡,还能回来,国家的城市青年下乡政策有了变化。一文,先不管到吴州市分配什么工作,你马上回大队去体检,其他的事以后再说。”

    我思考了一下,王明和母亲的话在理,人家求之不得的返城机会,我还没有搞清楚具体情况,就表达不愿返城,是不是太随意草率了。

    谢了王明辛苦跑一趟,告辞父母,半个多小时就赶到了大队部。走进大队部,屋内好热闹。大队王书记、大队长、副大队长、大队会计,民兵营长都在场,独缺了大队团支部李娟书记。他们似乎守在大队部等着我的到来。见我进了门,大队王书记先开了口:“易一文,你来了,大队领导都在这里等你。”

    六月的天气,已相当热了,我提起衣襟下摆,擦了把汗,望望各位领导:“王书记,大队长,吴州市要来抽调知识青年返城?”

    大队长对王书记说:“王书记,还是你来宣布大队部的决定。”

    王书记站起了身,咳嗽了一声,清了清喉咙:“易一文,接公社革命委员会电话通知,上级领导已批准我们大队革命委员会推荐你,为吴州地区首批返吴州市知识青年人选,并于今日下午在大队主要领导陪同下,前往燕王市镇卫生院进行体检。”

    王书记宣布完上级通知,转身对大队长说:“大队长,你带着易一文就出发吧。”

    “好,易一文,我们走吧。”

    嘿!真有意思,大队部的领导也不征求一下我的意见,就让我跟着大队长走。

    “王书记,是不是让我先回一趟知青点,把上午在丰仓医药公司购买的兽药放下后再走。”

    你的挎包先放在我这里,等你体检回来再取。你今日下午2时前务必赶到卫生院参加体检。上级领导在电话通知时说了,抽调知识青年返城这件事,是一件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上级部门后面还有一系列程序跟进,环环相扣,抓紧时间,不得延误。”

    我把挎包取下,交给王书记:“王书记,这包里都是药品,有些药品是针剂,轻拿轻放。”

    “易一文,你倒好,遇到这样天大的事,不见你情绪上有啥变化,你倒是蛮定心的,竟然还在想着兽医方面的工作。走吧,你放心,药品放在我这里不会有事。”

    王书记,你可能不知道,到西山煤矿去挖煤,王明虽然只是随口一说,后又说这可能仅是传说,小道消息。但无风不起浪,我心里正打着鼓呢。返城到吴州市,远离老家,不知是祸是福,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我在心里回答着王书记充满惊讶的问话。

    镇卫生院对吴州地区首批上调知识青年返城有关体检工作这一环节十分重视,由院长亲自负责体检。整个体检过程结束后,院长对大队长说:“这位知青,其他身体的体检指标都符合要求,就是血压有些偏高。”

    “什么?血压偏高。”大队长一听就急了:“易一文的血压怎么会偏高,他逢年过节参加篮球赛,一天能打五场球。”

    院长对缺少基本医疗常识的大队长只是苦笑了一下:“一天能打五场球,说明他年轻、体力好,但与血压高低没有必然的联系。当然,如果上压过高,达到200以上,再参加紧张激烈的篮球比赛,就有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事故了,如脑溢血等病症。他的血压只是略超过体检指标标准,这可能与你们大热天骑车赶过来,对血压的波动会有影响。这样吧,让他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再测量一次。”

    大队长应该是听明白了院长对血压医疗常识的科普教学,对我说:“易一文,你坐一会儿,定定心。”说完了,他一个人朝外走出了卫生院。

    一会儿功夫,大队长手捧四根冰棒回来了,他递给我两支,一支给院长,一支自己剥开了包装纸塞进了嘴里,舔着冰棒对我说:“快吃,两根冰棒下了肚,心就开始‘凉’了,血压也就应该下来了。”

    大队长对血压的认知就是这个水平,运用的降低血压的办法惹得院长哈哈大笑:“对,大队长说得对,吃着冰棒,汗不出,心情平静下来了,血压应该会有变化。”

    连续两根棒冰下肚,又休息了好一会儿,身体已恢复常态。平生第一次体检,对体检项目因不甚了解而产生的忐忑情绪也在院长与大队长有关医疗知识方面,外行与内行的对话交谈过程中平静了下来。

    院长重新给我测量了血压,放下听诊器对大队长说:“血压下来了,已符合体检指标要求,我可以签字了。”

    大队长问院长:“院长,这体检一关算过了,我们可以回去了。”

    “对,你们可以回去了。我这里还有几份1964年下乡插队的吴州知识青年体检表和易一文的体检表一起要马上送到公社知青办。”

    大队长对送别我们离开卫生院的院长多次表示感谢:“这是我们大队第一次送第一位知青返城,我们不希望在办理返城的具体环节上出啥问题,影响他们一辈子。我们大队31名知青,上级就批准了他1人参加体检,我们希望顺顺利利把他送走。”

    “大队长,你的心情我理解。我们卫生院也是按照上级相关文件精神要求工作,没事了,一场虚惊。”

    走在西街的石板路上,我问大队长:“我走了,药箱交给谁啊?”

    “急什么,上级还有不少工作要做,你就耐心等消息吧。也有可能在什么环节上不符合要求,竹篮打水空欢喜,就走不了啦。你看大队团支部李娟书记,她其他方面条件都符合要求,就是手里有了一张结婚证,即使现在马上离婚,也赶不上趟了,真是哭也没有眼泪。你这段时间照常出工,有人求诊就出诊。”

    “噢,我知道了。”这段时间,我得悠着点说话,做事要低调、别得瑟,招人忌。

    说话间,已走到公社大门口,我突然心中一动:“刚才在卫生院,院长说要把体检表送公社知青办。公社知青办的领导我熟悉,我几次参加有关知青表彰、学习毛选积极分子会议,都是知青办领导带我们到县里开会的,我何不现在就到公社知青办,问问这次抽调知青返城是做什么工作。

    主意已定,我对大队长说:“大队长,你先回吧,我到公社兽医站有些事。”我对大队长撒了一个谎。

    “好,那我先走了,回去后还要到大队部给王书记和各位领导通报一下你的体检结果。”

    我推车折进公社大门,还未走到公社知青办的门口时,迎面碰到刚从书记办公室里向外走出来的戚书记。

    戚书记招手叫我:“小易,这么巧,在这里会遇到你。有什么事,来找我的吗?”

    我赶忙走过去伸手握上了戚书记的手:“戚书记,我是有事,我想到公社知青办问一下顾主任,这次知青返城到吴州后做什么工作。我听人说,这次知青返城,有可能要到西山去挖煤。如果真是要下矿,我就放弃返城,还在大队里继续做我的赤脚兽医。”

    “谁在散布谣言。这次我们吴州地区首批返城知青,上级领导要派你们大用场,都要分配到几个国企单位工作。再说了,几年前,你们红星大队的丰仓知青响应党和***的号召,下乡务农,今日国家建设需要各类人才,你们可不应该挑肥拣瘦啊!回去吧,不要听信小道消息,在大队里等候县革命委员会的正式调令。”

    挨了戚书记几句批评,但值,到吴州市不下矿,要到国企单位上班。

    等候是否能被批准返城的消息是相当折磨人的。虽然自己对去留持较平和的态度,但架不住这段时间,周围的人对我能获得首批返城资格投来羡慕的眼光和祝贺的话语,一句话:从此,我易一文将“脱离苦海”,好日子在向我招手。我也开始相信,有别于现在不一样的全新人生即将开始,我企盼着。

    大约过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大队长来通知我,再过一个星期后到丰仓县革命委员会报到,上午开个会,下午出发到吴州市。接你药箱的人,今日下午到你这里办理交接手续,明天早晨你陪他到公社兽医站认个门。大队已与公社兽医站联系过了,把你即将返城,大队另外挑选了一名青年担任赤脚兽医工作通报了陈站长。公社兽医站已同意接受该名新同志参加业务培训一个月的请求。”

    当日下午,药箱交接工作顺利。我把这二年学习、行医的工作笔记本,药品管理方法,药品购买、使用的“流水”账册全交给了即将担任赤脚兽医的这位小兄弟。

    我以老大哥的身份跟他交流了这二年学习、行医工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要想成为一名称职的赤脚兽医,首先,要树立全心全意为广大社员服务的思想,帮助广大社员养好猪,这就是你的工作出发点。其次,既然担任了赤脚兽医,就要做一行爱一行,最终要成为该行业的行家里手,让求诊的社员对你的医术、医德放心。再次,要想服务好广大社员,就得努力学习、掌握兽医医术。学无止境,必须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获。最后,做一名赤脚兽医,思想上要有准备在今后的学习、行医过程中,酸甜苦辣痛,各种滋味都会随时与你相遇。当行医顺利、成功之时,不要飘飘然,自以为是;当遇到挫折、失败,被人责骂时,不要灰心丧气,打退堂鼓,还有可能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要沉得住气,不要怨天怨地,更不要企图把责任推卸给别人,多从自身找原因。兽医这一行当,药箱好背,行医维艰。

    第二天一大早,小兄弟骑车早早来到知青点,等我吃好早饭,二人一辆车,从土桥车站上了公路,直奔公社兽医站。

    七月份的早晨,根据以往经验,兽医站的业务不会太忙。果然,走进兽医站大门,陈站长、顾医生、李医生都在。隔壁药房的张医生也已上班,听到我与三位医生打招呼的声音,也走过来与我招呼。

    陈站长问我:“什么时候走啊?”

    “还有五天时间。”

    李医生问我:“到吴州市去干什么工作?”

    “还不知道,戚书记说要到国企上班。坊间也有传说,可能到西山煤矿挖煤。”

    “可惜了,这么好的已能独立行医的乡村兽医,广大社员这么需要你,结果竟然被推荐到城里的工厂上班,浪费人才。”

    顾医生听完我与陈站长、李医生的问答后,笑哈哈地说:“易一文,你家祖坟冒青烟啊!西山那个地方,我在农校读书时去玩过。青山绿水,盛产各种水果,尤其是枇杷、杨梅,品质特好,远近闻名。易一文,你今后除去上班下矿挖煤外,空闲时,还可为当地农户的养殖业发挥一技之长,给小苗猪做个阉割手术,为病猪治个病,能者多劳,好日子在后面啊。”

    顾医生的话,听着蛮中听,我是听出了另外一层话意:“返什么城啊,在我们这里,江南最富裕的农村,悠哉悠哉地过日子多好。日常间,有求诊就出诊,无求诊下地劳动。西山那个地方,也是农村,还要钻到地下去挖煤,自找苦吃”。

    我把接我药箱的小老弟介绍给各位老师后,一一道别,就毅然转身离开了兽医站。我刚跨出门,身后传来了张医生的一句话:“易一文就这样走了。”

    “他不走,还能昨样,你没见他与你告别时,眼圈已发红。”这是我这辈子最后一次听到顾医生的说话声。

    当昨日下午把药箱交给小老弟后,我就明白,我失去了大队赤脚兽医的行医资格,我这二年既做赤脚兽医又当农民的日常工作状态也宣告结束了。

    当今天我跨出公社兽医站大门时,我也明白,我将告别这块土地,也将告别在学习兽医、行医过程中帮助过我的老师们。

    再见了,我的第二故乡。国家又再次对我们知识青年发出了召唤,我们应该还像当年响应国家号召,虽然年轻懵懂,但无所畏惧,勇敢地走在下乡插队的队伍中一样,今日更应该面对未知的人生旅途,接受新的挑战。青春的脚印只能留在身后。

    各位书友:二年学习兽医、行医的赤脚兽医故事已讲完。谢谢相伴!

    五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知青,在古稀之年,运用小说载体把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发生在农村中的“三赤脚”之—的“赤脚兽医”故事呈献给对那段历史岁月感兴趣的读者,亦是作者对当年念兹在兹的赤脚兽医经历的念想有个寄托。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人物,系作者创作之虚构,切勿与作者本人对号入座。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