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农家女种田致富忙 > 第十五章 白胖馒头

第十五章 白胖馒头

    二月初了。

    距离开春下地还有一段时间,余谷每日在村里喝酒吹牛,也有些腻烦了,就琢磨着是不是去镇上转转,打听打听赵大娘有没有什么活计。

    背着个背篓,带上余昭就要往镇上去。余昭听说爹爹要去镇上就道:“过几日去吧,我想准备个礼物给干娘。”

    余昭早就注意到了,这个时代,至少是这个地区,人们只有在酿酒的时候用到发酵技术,然而日常生活吃到的食物,都是没有发酵的。她打算试着在镇上卖些包子馒头,兴许能挣些钱。

    于是她请余二嫂帮忙磨了三斤细白面粉,拿了一小份面和水按2:1的比例混合在一起放在洗净的宽口瓶里,瓶口用纱布细细盖上。又用一床小破棉絮包起,放到了炭炉边。软磨硬泡的请爹爹点燃了炭。

    到了晚上睡觉前再打开,用油灯一照,瓶里米白的面团上已经起了一点点气泡。这说明瓶中已经有了一些酵母菌。余昭把瓶中面团取出一半,另按面粉和水二比一的比例添了一半面团到瓶里。取出的面团余昭放到一边,第二日让娘烙了吃。这样早晚各添取一次面团,到了十日后的傍晚,打开纱布看时,瓶里的泡沫足有二指厚了。

    余昭总算松了一口气,成了!

    本以为要失败个几回,没想到这么顺利地培育出了酵母。便告诉余谷可以不用日日烧炭了,想了想又觉得晚上太冷,还是想要烧火暖和点,又补充道:“晚上烧就行了”。

    这几日费了不少炭,又用了好些上好的白面,余谷早就心疼坏了。他问闺女:“你这是要干嘛呢?”

    “发馒头。”

    “傻孩子,馒头拿面做就是了,哪里用得上炭。”余谷一阵心绞痛。

    余昭取出一半面团,仍按比例添上新的面团。把取出的面团加上面粉,请余二嫂按平常做馒头的法子加水和面。和好的面团余昭用纱布盖上包起棉被放在炭炉边。

    余谷和余二嫂都很好奇,一边干活一边不住地朝棉被里张望。余昭自己也挺好奇,第一次自己培育酵母自己发面,到底会是什么味道呢,忍不住看了好几回。渐渐地,掀开被子时有了一些发酵过的酸甜气息。

    到了快睡觉时,面团已经有两倍大小了。余昭忙叫来余二嫂,让她把面团切成手掌大小的方块,拿到火上去蒸。

    余二嫂揉面,惊讶地说:“好柔软的面团,怎么轻轻一按就要陷下去般。”

    又用指腹压压面团,一按一个指印,和平时的面团全然不一样。水开后拿到甑上蒸好,这面团竟又大些了。

    余家包括余昭都很好奇味道,很少吃白面的他们看这馒头洁白清香,先就留了口水,一人拿了一个,咬了一口,竟然是蓬松柔软的,仔细看时,却见那面团上密密麻麻的许多小孔。

    “真好吃啊。”余昭最先感慨出声。这些年天天都吃稀的,吃点干的就够让人开心了,更何况这馒头还是自己精心照料酵母菌得来的,果然劳动过后的果实更香甜。

    余谷和余粮更是吭哧吭哧吃个不停,这等美味,就是杨府的老爷们都未必吃过呢。

    余昭看着他们吃得欢,成就感满满。

    “我想带几个去给干娘,他们若也喜欢,这几日娘就去镇上卖馒头吧。”

    “这哪里是馒头?比馒头好吃多了。”余谷嘟囔道。

    “唔……那就叫发面馒头。”想想又觉得不好,这名字不够激起食欲,“不对,叫白胖馒头。”

    听着让人想起白白胖胖的小孩,怪喜人的。

    “我看,一斤面做二十个白胖馒头,每个卖三文钱。明天就先做两斤试试吧。”余谷马上合计起来,一斤麦子四文钱,磨一斤好白面成本不过十文,就能赚得六十文。好划算的买卖!

    余昭说:“做三斤吧,两斤拿去卖,还有一斤我送给赵干娘去。”

    余二嫂点头:“明儿一早我便做上。”

    余昭把做酵母的比例和做馒头的方法跟她说了,嘱咐她一定记得每日补上新面团喂酵母,也不可以把酵母放得离火太近,太热了酵母就烫坏了,还得重新养十日八日。

    余二嫂一一记下。第二天天不亮就起来,做了六十个大白馒头。用大竹盘分三盘装好,一起放进箩筐里,又用干净纱布盖上,才叫醒余谷余粮余昭。

    在路上,余昭想起这地方的人都没吃过发酵过的馒头,这馒头卖的比别处贵,只怕人们不肯买账。便跟老爹嘀嘀咕咕了一阵。

    到了镇上,余二嫂找了处人多的地方准备开卖。她虽然偶尔也来镇上卖东西,可要叫卖总觉得有些喊不出口,张了好几次嘴愣是没发出声音来。

    余昭发现了余二嫂的窘迫,就奶声奶气地喊起来:“来买馒头啦!又香又软的白胖馒头啦!”

    见她白净可爱,不少人围了上来。只是一问竟然要3文一个,大家都摇头表示太贵了,又不是肉馒头,别处都只要一文一个。这馒头看着虽然大些,三文两个倒还差不多。

    余昭忙解释:“这馒头不是一般的馒头,不是二般的馒头,真真是又香又软的好馒头,保你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馒头。”

    余谷便装作顾客,掏出三文钱,左右看看,大声说:“我倒试试看你这是什么不一般的馒头。”

    接过馒头,余谷咬了一口,喊道:“好一个白胖馒头!真是又香又软,和一般馒头全然不同。”

    余粮看着哥哥做作的表演,差点笑出声。余昭也忍不住要笑,只好低头装数钱。

    其实余谷一口咬下去,馒头冰冷,虽然比一般的馒头好吃,却比昨天晚上的难吃不少。只怕别人买回去不懂怎么吃,于是又喊:“这馒头若是热腾腾的,怕要好上百倍!”

    糟糕!路途这么长,馒头必定冷了,得想个办法。

    余昭正慌乱,余二嫂这下倒淡定了:“这位哥哥倒是会吃,这白胖馒头拿回家去,水开了蒸上十分钟,比吃肉还美哩。”

    又说:“今儿我第一回来卖,没准备齐全,劳您回去自己蒸着吃,下回来买,必是热乎乎的。”

    余昭马上接到:“开业大酬宾啊!十文钱四个,十文钱四个!今天不买,明儿个可就只能买三个了啊!不要犹豫,不要徘徊,犹豫徘徊,等于白来。十文钱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买四个大白馒头回去,家里人都说好。机会不是天天有,该出手时就出手啊!”

    大家见余谷评价不错,都有几分动心,又听余昭吆喝的有趣,纷纷掏出十文钱。两笼白胖馒头不一会儿就卖完了。余谷心下感慨,这么一会儿就挣了一百文。搁在几个月前,他连想都不敢想。

    余家几个轻车熟路到了杨家西侧门,其余几个在门外等着。余昭拿着剩下的馒头去找赵大娘,一个叫朱翠的丫头来见的她,那朱翠姑娘约莫十二三岁的样子,清秀小巧,丹凤眼柳叶眉,白净的脸蛋笑盈盈的,甚是好看。她说赵大娘这几日都不得空,让余昭到月底一定再来。余昭只好把白胖馒头交给朱翠,再三叮嘱她一定要交给干娘,让干娘等水滚了以后再放锅里蒸,可好吃了。临走又耍宝:“朱翠姐姐你也要吃喔,可好吃了!”

    朱翠笑着应下,送她出了门。

    余谷见她一会就出来,忙问:“怎么样?你干娘可有活给我们?”

    余昭摇头:“我没见着她,干娘忙着呢。”

    余谷不免失望。

    却说那赵大娘回来,见了白胖馒头,笑道:“这孩子倒是有孝心的,巴巴的送了白馒头来。穷人家的孩子,这便觉得是好东西了。”

    叫人蒸了,自己留两个,剩下的分给身边的丫头小厮们吃了。

    大家本不以为意,馒头而已,没什么稀奇。可拿在手上就觉得比一般馒头轻软些,形状也不同。咬下去才觉得惊人,竟是绵软有弹性的,嚼着嚼着有些香甜,用手撕,还能撕下一层一层的。

    赵大娘也是讶异,叫来朱翠问个仔细,朱翠道:“说是白胖馒头,和一般馒头不同些。”

    又想起来余昭的话:“余昭说下回还来街上卖呢。若卖得好,还要卖别的新鲜吃食,都是街面上没有的。我按您的吩咐让她月底再来找您,到时候可以问她。”

    赵大娘嗯了一声,直觉这个女孩确实不简单。

    ¥余家余额:3两银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