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农家女种田致富忙 > 第九十三章 再次置业

第九十三章 再次置业

    听余昭驳他,牙婆也难免有些不高兴,只是她这样的老麻雀,忙了一天,哪里舍得就此翻脸:“姑娘是赁啊还是买啊?”

    余昭:“若要买呢?”

    牙婆:“三百五十两,一分不少。”

    余昭记下,见天色已经晚了,便和牙婆约好明日再看别的住处,回到了客栈。

    余谷先回来了,他找了一处房子,在东城门边上,也还干净整洁,一个月才五两银子,在这京城已算便宜了。

    余谷和余二嫂便商议了半夜,到底买房子好还是租房子好。

    余昭:“这京城地价贵,人又多,买了说不定能升值呢。”

    余谷:“莫说升值了,这么贵,我看得降,这么贵谁会买啊?卖不掉就会降。我看京城物价虽贵些,可一个月也挣不了那许多,若不是经商成功或是当上大官了,便是几辈子也买不起一套像样的房子。这么多房子卖给谁去?”

    余二嫂:“可租来的房子到底不是自己的,住起来也不稳心。”

    余谷看见余二嫂倾向买房,便点点头:“你说的也有理。”

    鹊儿哂笑:“余大叔可真是墙头草。”

    余谷:“诶?这怎么是墙头草,我这可是帮理不帮亲。”

    次日余二嫂先看了余谷看中的住处,又带着余谷去看了昨儿那三百五十两的废墟宅子。

    两人又多看了几日,似乎还是那破屋最吸引人。

    于是又去了一回,余谷附在余二嫂耳边:“要说这位置确实不错,只是太破了些。要是在咱们村里,别说三百两了,恐怕卖三两还够呛的。”

    那牙婆年纪大,耳朵却尖得很,她估摸着这家人来看了两三次,这事便有了五成把握:“这可是京城,便是那地契,也值三百两。这可不是我瞎说,你便四处打听去。这房子你到时若有钱了,拆了,这面积,便是做个三进深的院子也做得。”

    余昭:“你也知道,这房子也就是个烂架子,也住不得人,便也算不得钱。这地方临着海,你定知道,海风是最坏东西的,不然这屋子也不至于朽烂成这样。若在别的地方,便是三百两也不贵,可这地方吹着海风,房屋修缮也得贵上许多,地价必然贱些。”

    牙婆惊讶地看着余昭,缓了一会儿才问:“姑娘你说,你出多少钱?”

    其实余昭本来想着三百两差不多,可牙婆说这地契值三百两,这房子她又一分钱都不想出,便道:“二百两。”

    牙婆噗嗤笑出来:“我还道姑娘怎么小小年纪这么伶俐,缘是跟我说笑呢。”

    余昭看这态度就知道二百两是太低了,便道:“我们家也就出个地契钱,若说出房子钱,可不是冤大头吗?我还得花钱拆旧屋呢。”

    牙婆见她盘算的周全,倒是诚心要买的样子,沉吟一会道:“二百八十两,价钱已经很公道了,若再低,主人恐怕不会卖的。”

    余谷这时候拿出大叔特色还价技巧——假装耳背:“你才将说的是地契才值二百两,怎么还要二百八十两。”

    牙婆:“您听错了,是三百两。”

    “哪里,我听得真真的,就是二百两。”

    牙婆哪里见过这样的胡搅蛮缠,不过想着这买家恐怕是真心想买,便还笑着道:“这也不是我自己的房子,你家开的价实在低了,再高些,我和主人家商量去。”

    余谷看一眼余昭,也笑道:“二百一十两。”

    牙婆摆摆手:“行行行,意思我知道了,我尽量给你家谈低些。”

    余昭:“若高了我们可买不起。”

    牙婆:“好好好。”

    又过了几日,牙婆才来回话,说是最低二百五十两。

    余谷:“二百五?这龟孙子偷偷骂我们呢。”

    牙婆赔笑道:“这价确实是最低了,我也给主人家商量好几天了,这产业是她家小娘子的,因想变卖了换些体己钱,倒也不急卖的。”

    余谷:“这听着也不好听。”

    牙婆:“那二白六十两吧,吉利。”

    余谷:“哪有要我多出的道理。若是差十两银子,可以二百四十两,哎呀四也不吉利,二百三十两吧。”

    牙婆不免哈哈大笑:“哎哟这位爷,您可饶了我吧。原这买卖就要六两多契税钱,还有你该给我老婆子的牙钱,七七七八八的,二白六十两也差不多了。”

    余谷一时回不上话,愣了好一会才说:“你才带我们看了两回房子,就收那么多牙钱?”

    牙婆忍不住反驳了:“这牙钱也是朝廷规定的,再说了,我四处寻要买卖房子的人,要租房子的人,不需要功夫吗?你若要买了,要租了,我两头跑谈价格,不要功夫吗?我一个老婆子的功夫就不值钱吗?”

    余谷本也是随口说说,没想到牙婆会生气:“你说的也是,我倒没想过那么多。主要我们是庄家人,赚一两银子都艰难。”

    牙婆:“你们艰难,我理解,可我也不容易呀。这个价格谈低一百两,花了我老婆子多少功夫。那也是给你们省钱了呀,再说,买卖房产这些文书,若是我不帮忙,得费多少功夫呢。”

    余谷喏喏。

    余昭笑着叹气,这个老爹呀,砍起价来虚张声势,可人家态度一硬,他就立马认怂。

    这么多房子看下来,余昭估摸着这二百六的到手价倒也还公道,将来就是不在京城住了,也是一份产业。

    于是这几日便交接了契书,说是住不得人,但到底住客栈的价钱太贵了,余家人都舍不得,庄客也说无碍,便先搬进“新”家里,由于这房子实在太破,只好用油毡布临时搭了棚子,把被褥什么的放在布棚里,以免打湿了。

    余昭和鹊儿都觉得有趣的很:“在家里搭帐篷!真有意思。”

    余昭突然意识到,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竟突然长出了一丝童心,这孩童的一面,意外的让人快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