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我有一个超级搜索系统 > 第34章 定价书籍,秦羽抄录《三字经》

第34章 定价书籍,秦羽抄录《三字经》

    转眼已经到了六月,在秦羽带着大家的努力下,秦家庄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先是家家户户的房子从原来的泥坯房换成了用红砖黑瓦的砖石房子,加上从秦羽搞的各种工坊当中打工的他们已经有了不少的余钱可以给家里的老婆孩子添一些新衣服还有零食。

    攒下的那些钱除了用来缴税之外,剩下的大部分都被他们买来了粮食堆积在自家的粮仓当中。所谓手中有粮心底不慌就是他们最为真实的想法。他们现在最为感激的人就是秦羽。至于这个天下是谁当皇帝跟他们并没有一点的关系,毕竟他们的日子依旧是照常过,也不见有赋税减免。大多数的人也依旧混迹在温饱线上。

    因为有了活字印刷术,秦羽的那个印书局可谓是每日都能印出大量的书籍。当李斌将那些印好的书籍交给李世民的时候,李世民便问道:“秦羽,你说这些书籍要定价几何?”

    看到秦羽给他送来的这些书籍,不论是纸张的质量还是书籍的干净程度都让李世民惊叹不已。如此精良的书籍怕不是要比世家所卖的书籍还要贵上些许吧。李世民看着自己手中的书有些失望,毕竟成本太高的话,那些寒门子弟还是没有钱买书,读书的。

    “你说这书啊,薄一些的书也就150多文,厚一点的书300文。至于我这种纸也不贵,像这样大小的一刀纸也就50文。”秦羽说道。

    “啥?这么便宜?你确定自己没有倒贴钱吗?”李世民问道。

    “贴什么钱,我本质上就是个商人,当然要赚钱了。怎么可能不赚钱,要是不赚钱,我干嘛卖书?”秦羽说道。

    听到秦羽将书卖的那么便宜还有钱赚的时候,李世民都感觉有些不可思议。“一本书最贵的才300文,你都有的转?你这书的成本到底有多低啊?”李世民问道。

    “你问这个做什么?反正我有的赚就行了。至于我能赚多少那是我的秘密。”秦羽很是警惕的说道。

    见秦羽不说,李世民也懒得去逼他。反正这个小子给他提供了大量的书籍,能让更多的人有书读,这有利于大唐的发展,也能更多的为大唐培育出足够多的人才,同时还能打压世家的影响力,既然好处大部分都让自己得了,那就让秦羽赚点钱也是无所谓的事情了。当然对于秦羽的保护也是要到位的,不然就以现在秦羽挖了世家这么大的一块肉,世家之人要是不报复他那就出鬼了。

    李世民将自己的暗卫安排到了秦家庄的外围,暗中保护秦羽。就连秦琼也是做出了同样的安排。他将他那些亲兵给派到了秦家庄那里。

    秦羽没想太多,反正他也没太在意那些世家。秦羽其实是没什么野心的,反而可以说很佛系。只要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吃喝不愁,他的庄子里的百信都有钱花有肉吃不缺粮食。其他的事情就跟他没有一点的关系。

    、没错,现在的秦羽安静的就像是一汪池水没有波澜。也正是秦羽这样的情况给了那些世家一种秦羽是软柿子的错觉。嚣张贯了世家对秦羽展开了一次报复行动,为的就是给秦羽一个警告。却不料他们竟然把一个可怕的人给惊醒了。

    面对如此的挑衅,秦羽决定让这些世家之人明白什么叫雷霆之怒,炸药的登场正是秦羽送给这些世家的礼物。另外他还给李世民想出了各种对付世家的办法,那些前年的世家就这样慢慢的走向了衰败,当然这是后话。

    将那些书籍送到长安之后,看着庄上的这些庄户家里的孩子,一个个淘的没有边界。秦羽觉得应该办一个学堂将庄里的那些孩子全部都叫来学习,当然这是针对这些孩子们的。也算是给庄户们的一个福利好了。

    有了这个想法的秦羽便从庄上找了一个地方比较大的地方重新起了几间房子。当那些前来帮忙盖房子的人听到这是给庄上的那些孩子们设立的学堂的时候,一个个显得干劲十足,就像打了几升的鸡血一样。

    秦羽对于现在的启蒙书籍根本就看不上,毕竟他们现在用的启蒙书籍还是《千字文》之类的东西,像什么“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宣威沙漠,驰誉丹青,九州禹迹,百郡秦并,岳宗泰岱,禅主云亭,雁门紫塞,鸡田赤城,昆池碣石,巨野洞庭,旷远绵邈,岩岫杳冥,治本于农,务兹稼穑,叔载南亩,我艺黍稷,税熟贡新,劝赏黜陟,孟轲敦素,史鱼秉直,庶几中庸,劳谦谨敕,聆音察理,鉴貌辨色......”这种东西在秦羽看来对小孩子来说实在是太不友好了。对于秦羽来说用《千字文》来作为启蒙还不如《三字经》好,当然秦羽还想到一件事那就是编撰一个辅助学习用的工具书,也就是后世常见的《新华字典》。

    毕竟这个字典的用处可是太大了,只要识得拼音,借助这个字典就可以查阅各种书籍了。也能方便大家的自学。

    秦羽直接将后世常用的汉语拼音表给弄了出来并画上了一些简单的配图方便大家学习。另外就是将《三字经》给抄录了出来。当然这个三字经是被阉割过的内容一直就写到了大唐之前,至于后面的他可没敢往下抄录。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

    ......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