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江湖游途记 > 九 宋游来访

九 宋游来访

    水元真气在体表快速流动,各种极限拉伸的动作伴随着枪影狠狠砸在树干上,经过半月搓磨的实木大枪终于断裂。

    将失去枪尖的木棍插在地上,运转水元功,一缕缕污血被排出体外。这些,都是练武扯伤淤积在体内的污血,且大多数都是收力震伤的。

    九限枪术不能练了,这种类似竞技的武术不适合自己这种喜欢高爆发,高伤害的人。杨业觉得自己更适合大戟或关刀,虽然自己姓杨,但杨家枪练不来。不过九限枪术利用惯性越打越强的方法倒是可以借鉴一下。

    思考一些计划,肚子传来响声,于是捡起枪尖,骑上马,返回梨山小院。

    小黄下来看见我,悄悄道:“公子,有个很俊秀的公子在等你。”

    我撇了一眼旁边的白马:“好,我知道了。”

    从兜里掏两个果子给她,小黄开开心心离开了。

    进门,黄招财躬腰为一位淡蓝长衫的公子介庭院。

    之前县试的时候,没能好好了解他,今天忙完,可以畅谈一论。

    宋游负着手,戴着儒帽,着淡蓝色长袍,脸上总是浅笑,似乎没有什么值得他烦忧的。身为世家子弟,宋游保养很好,有不逊色于女子的姣白,长的中性,穿上女装完全分不清男女,在前世,绝对是炙手可热的小白脸。

    大汉朝的士子最常穿的三种服装,分别是白色,淡蓝色,淡青色。自董仲舒改革统一思想后,所有参与科举的士子皆是儒士。

    在考试方面,士子们必学的科目总共有二十四科,三传四书五经六法六艺。刘备三次中兴后,取缔儒学一家独大的局面,增设十九经学博士,使儒,道,法,墨四家并立。

    道家的灰袍,法墨两家的黑袍都允许穿,儒家歧视仍然存在,但没东汉时期的严酷。

    一番洗漱后,杨业仍然是外黑内白,长发束成丸子,披在后腰。令我称赞的,是杨业编头发时没有那么糙了,丸子也渐渐成了模样,小黄功不可没。

    杨业还想着,等府试结束,成了童生,就给大黄小黄改个名字。又不是大小乔,叫着不悦耳。

    “宋兄要来,应知会一声。你看,朝阳未露,我已出去食山之精,饮河之源,日上竿头而归。”你要来,说一声,我好等你,你措不及防突袭,我已经出去玩了,中午才回来,你可不要怪我。

    宋游:“我之错,我之错也……”

    两人谦让一番,坐在檐角,各置一桌。桌中有一洞,盛放铁盆,盆中炭火正盛。

    宋游带来的小厮们抬来两张细平铁盘,放在炭火上。辣椒,香料,盐混成薄薄一盘置于两人桌前,外院,屠夫麻利的将公鹿用木棍穿透。

    屠夫一旁的桌上摆放几十种崭新刀具,取出其中一种,从颈部至底剖腹,将内脏取出,扔进盆中。小厮抬着空盆换下,而离的远远的大小黄众人傻愣愣看着,精明的开始暗中偷师。

    又换一把刀具,将肥瘦相间的肉一片片切好放在木盘上,由丫鬟们端到内院。

    将鹿肉放在铁盘上,等着烙熟,杨业放下筷子,询问道:“宋兄,如此盛宴,何意乎?”

    宋游喝一口茶:“杨生可知你的名声在南阳如何?”

    杨业摇头:“望宋兄告知,我日夜畅玩,两耳不闻天下事也。”

    “新野杨业,龄十二,有柳公之气,颜公之字。”

    杨业:“谁传之?”

    宋游:“吾”

    杨业一愣,让宋游拍腿直笑。

    宋游:“杨生,你有早慧,知世俗冷暖,通人情变化,难道不知,还有至友知己一论?”

    鹿肉烙出香味,我沉默不语,半响,叹气:“农夫之子,岂敢与宋公子交酒论友。宋公子之恩,在下谨记于心,从未忘却,若有吩咐,刀山火海亦可下之。”

    宋游吃下一口鹿肉,展眉,看面貌极为美味。

    “春秋时期,有一人叫伯牙,乃晋国大夫,善琴。杨生可知?”

    杨业回道:“知晓,还有一人,名为钟子期。”

    两人心有灵犀,遥空敬茶饮下。杨业等到现在才翻肉,吃进嘴里时,有鲜香滑嫩,也有干苦油腻。

    活了四十多年,竟然能再一次感受到年少的青春,只要我觉得你值得交朋友,我就无条件帮你解决困难。

    不知是世界变的太快,还是我走的太慢,竟然跟不上了……

    宋游喊道:“福子,拿米酒上来。”

    小厮抱着一坛米酒,取下两个碗,用木勺舀满。

    宋游伸手,让我尝尝,我抬起一碗品尝。怎么说呢?先苦,细尝后淡甜,酒味极重。

    我尝了半碗,福子小厮给我舀满,看样子我要陪宋游一醉方休。

    正谓酒醉人醉语醉,说出的话不会被三人之外当真。

    香烟弥漫,酒香四溢,宋游噔的起身,指着天:“三月十八,我的叔父宋元朗上奏疏,言天下民田,官田,私田立制太多,致使朝廷收税花费极高,绢布,粮米,银钱无法计数。朝廷无税,不能运转。没有朝廷,皇上一人难以管理五千万百姓。致使百姓有罪难疏,有苦难念,有贫难脱,有饿难解。宋元朗深感民苦,上疏,田制不立……”

    话落,宋游举起米酒一干而净:“宣威七年三月二十四,宋元朗升二品户部尚书。宣威七年四月一日,并田令实施。天下九镇三十六郡,发奏念皇上圣德,宋元朗千古贤相。”

    我也喝了一碗,今天,是四月二日吧。心里想着,嘴上道:“宋兄叔父右迁之喜,恭贺恭贺。”

    宋游直勾勾盯着我:“杨生,我不信你不知道并田令实施后,天下会变哪般模样。”

    不等我回答,宋游以袖抹泪:“往日相交好友,见我避门不出。与敌者,撞见当面唾弃,我母不敢见双亲,我姐妹退亲几日一闻……”

    南阳四大书香门第,宋鲁李陈,宋家的名声彻底烂透。宋元朗一招并田令,使豪族地主无顾忌,兼并土地,奴役农民,中央朝廷直接向地主收钱。

    但此举有悖儒家礼法,墨家平等,法家维序。皇帝是无罪的,宋元朗是官老爷,百姓父母,竟然为了一举之私,置五千万百姓为奴为婢,换谁不骂?

    大奸臣!大佞臣!都是夸耀这个名词。豪族地主初期得利,皇帝也会在十年之内,收上比往年要多的多的税。

    十年之后呢?天下起义,辽国南下,上无公信,下无良民,国将不国!

    一碗碗的米酒下肚,醉的狠了,直接趴在地上哭。

    吃着烤肉,面上无波澜,偶尔尝一口米酒。

    一个月前,县试上,宋游意气风发,一心二用,谈笑自如。

    七品举人县令的周煊,宋游想来就来,想威胁就威胁。

    如今,趴在地上哭泣,不顾浊污。

    几个菜啊,喝成这样,看来这几天他受到的刺激不少啊。应该是能拜访的都不想见,想去的地方都被堵了……在家里哭又怕家人担心和丢面子,特意跑到我这院子来哭。

    反正一个名声臭的如粪,一个被周煊夹着至亲天天威胁,心情都不好,谁也别笑谁。

    脸色微红,我突然开口:“宋兄,你醉了吗?”

    宋兄哭道:“醉了,醉了啊。”

    杨业:“我也有些醉了……”

    宋游:“都醉了,都醉了啊。”

    “宋兄,我仰慕宋叔父改革之能,却不知是一族为之,还是一人为之?”

    宋游抬起头,脸色通红,双眼明亮清晰:“叔父大才,当然是,一人为之。”

    杨业:“宋叔父真是大汉的忠臣良将,国家柱石啊。只要宋叔父……嗝……带领宋家……”

    “不对……不对!”宋游撞翻旁边的米酒坛,沾的满身酒气:“我爷爷……我爷爷还在……还在……”

    我朝外院喊道:“大黄,拿两支毛笔来,我要与宋兄赋诗助兴!”

    大黄小黄各取一支笔,递给推杯换盏的两人。一时之间,各种名诗飞溢四溅,两人撞在一起,宋游露出右手,杨业露出左手,上面有着同样一个字。

    “分”

    内院轰然传出大笑,随着是倒地的沉闷声,陷入寂静。

    宋游的小厮丫鬟们跑来扶到床榻上,眼尖的发现,两人的手都是黑乎乎的,而毛笔揉成杂毛,丢在角落。

    第二天两人睡到大中午,同时开门,同时羞愧,宋游更是掩面而去,不敢多待。

    几天后,黄招财从城里回来,惊讶道:“公子,上蔡宋家分家了!分宋老族长和宋元朗两脉,宋老一脉搬到咱们县城来了,离我们梨山小院不远!并且宋老还把上蔡的土地全部分给百姓,还赎了不少佃户!如今那边的百姓,都在给宋老立长生碑日夜跪拜。”

    黄招财原以为公子会非常震惊,这可是百年世家,世代三品的南阳第一世家。可杨业连头都没抬,只是哦了一声,翻开下一页。

    黄招财躬腰,踱步离去,不再打搅。黄招财的妻子王氏进屋:“公子,行李收拾好了。”

    “知道了……”放下书,出门,吹一声口哨,马儿抬头,撞开门来身边蹭。抓住马鬓,踩住马鞍,轻松上马,接过行李:“王姨劳心了。”

    王氏:“本分之劳,公子府试,路上小心。”

    点头,离开,才奔出几里路,一匹白马一位劲装少年,背剑而立。

    “杨生,一起?”

    “宋兄相邀,岂敢不从……”

    两人相视一笑,驾马小奔。

    洛阳,宋府,小厮将宋游的行踪全部说明,连与杨业的酒话都一一道尽。

    中年人挥退小厮,待无人后,一拳砸在桌上:“爹……宗族比我这个亲儿子还重要。”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