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江湖游途记 > 二十二 宛城大火(四)

二十二 宛城大火(四)

    八月一日,解试报名;

    八月四日,解试交费;

    八月六日,封城禁道;

    八月八日,仅酒馆开业,考场检查。

    八月九日,考场大清洗;

    八月十二,最后一次解试大考!榜上提名者,皆为举人。

    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四、五名称为经魁,第六名称为亚魁。

    同时,考中的举人获得选官的资格,可在大汉朝获得九品文书,顶点七品县令。

    凡考中者均可参加次年在洛阳举行的会试,与全国赶来的举人参考。

    南阳郡解试为三天,考生不得私自携带物品,包括笔墨纸砚。考生不得作弊,查出一律废除功名,终身不得做官。考生不得大肆喧嚣,违者废除科考资格……

    两千多人的考生,秩序的等待检验。大门处,一千黑甲红衣的边疆士兵执戈站立。

    常公公坐在考场内,闭回养神,拂尘无风自动,稍显飘逸。

    杨业看见,不止他一人是外黑内白长衫,有好几人也是。与此同时,除了黄色,其它颜色的衣服纷纷出现。

    鲜亮的红袍,淡泊的浅青,高傲的纯白,内敛的灰黑,潇洒的深蓝……

    或披发,或束发,或光头,或辫子头……

    或冷笑,或嘲讽,或冷淡,或浅笑……

    直到大门关闭,这些百态才得以关闭。

    举试很难吗?

    常公公看着以往的题目,丢在一边,吩咐道:“开始吧……”

    咚!

    大门被六名士兵关闭上锁。

    咚!

    士兵们分发笔墨纸砚。

    咚!

    士兵们在门外架弩。

    咚!

    分发考卷!

    八月十五,一声铜锣,解试结束,门外大锁被铁锤砸碎,所有考生纷纷停笔,起身离开。

    有瘫软地上者大哭不止,有仰天长啸者,更有高傲者已经准备接受一切赞美,更多的是默默无闻,沉默的人消失在巷路之间。

    鲁敬仁满脸笑意,桌上八珍八肉十六大菜阵列常公公面前。

    常公公很礼貌的坐在椅子上,言语中有恭敬,也有底气。

    两人闲话,鲁敬仁时不时骂府试的李清臣祸国殃民。常公公听出鲁敬仁在讽刺他,仍然得体的没有揭穿。

    鲁敬仁皱眉,让人抬出一个礼盒,打开后全是黄金。

    一两黄金十两银,常公公只是一眼,就估出这些黄金,大约是国家半年赋税。鲁敬仁呢?鲁敬仁没有提要求,而是说这是见面礼。

    常公公掂起一块黄金,笑道:“以前宫里啊,这东西,就是粪土。”

    鲁敬仁以为数量还不够,又拿出一叠地契,问道:“常公公,现在呢?”

    常公公掩嘴轻笑:“还是粪土。”

    解试之后,宛城迎来一波讨论潮,如谁能榜上第一,亚元,经魁有多少胜算?

    常公公为了讨皇上开心,专门带来一批阅卷的进士,榜单在八月底就迅速出了。

    二千多人,十进一,只有214人上榜。

    第一名解元:宋游

    第二名亚元:陈琳

    第三名经魁:吴明

    第四名经魁:张振

    第五名经魁:杨业

    第六名亚魁:洛载

    第一百三十一名:鲁卓

    李建文,落榜!

    黄招财和王氏特意做了一桌子菜,庆祝公子榜五经魁。

    可公子自解试之后,经常一人孤独的坐在角落擦拭玄铁重戈兵器。

    大黄又一次敲门,并没有等很久,门已经打开。

    今天公子穿束……好威武。

    铁甲鳞片在身上不断晃响,每走一步,都会流下汗水。杨业任由汗水滴落,冷漠的坐在椅子上,抬碗吃饭。

    小院安安静静,黄家六人等公子吃完离开,才上前端碗。

    黄江看爹抱着一本蒙学放下,疑惑道:“爹,你在干嘛?”

    黄招财:“认字。”

    “爹,你都那么大岁数了……”

    “你管老子的!”

    黄江一堵,默默吃饭,三哥黄和脚下轻踩,最近少说话,多做事。

    六人正在吃饭,一声声怒吼从门外传来,王氏开门,看见一群群士子堵在街道,嘴里喊着:“无情无义!断人血亲!大汉律令,周煊该死!”

    站在街道前面呼喊的,正是第六名亚魁,洛载。

    一半的举人参与,大半落榜的人慢慢移向郡衙。

    王氏听见有人喊,找到杨业,伸冤平理。自知开门太久可能要闯祸,急匆匆就把门关上了。

    黄招财在门外轻喊一声,杨业鳞甲声音传来,接着是回答声:“任他们闹”

    常公公不要钱,更不要权,他知道自己这一切都是皇帝给的,所以皇帝的话,就是不可违背的意志。

    刘由给他就一句话:“三家已残,只剩鲁家。”

    常公公放下茶杯,从袖里拿出十几张百两钞票,恭敬道:“各位大人,这钱不是咱家给的,而是皇上给的润笔费。今天呢,各位大人看了戏,明天咱家就安排马车,送大人们回京。”

    众前三代进士呵呵笑:“谢皇上……”

    有一位进士听到外面的吵闹,笑道:“常公公有意帮榜五经魁杨业?”

    常公公并没有回答,而是说了另一件事:“皇上已经下旨,任陈家支脉陈穰为南阳郡守。”

    另一名进士不由道:“什么时候宣旨?”

    常公公一甩拂尘:“等四品郡通判鲁敬仁鲁大人审完逼童案结束之后。”

    众进士脸色一沉,闭口不言。

    “鲁大人,最近宛城游侠倒处游荡……”

    “查禁十五城门!佩刃者不放门。”

    “鲁大人,城西口发现命案……”

    “去查!”

    “鲁大人,洛载带人聚众游行,要我们严惩周煊。”

    “驱逐他!堂堂郡衙,是由他嚣张的吗?!”

    鲁敬仁批复文书,脾气很差,整个人都瘦了一圈。可即使如此,他还是不放手,任由案桌上的地方事件慢慢堆积。

    郡吏刚搬下文书,双眼通红的鲁敬仁抬头问道:“鲁卓呢?”

    郡吏吞吞吐吐,给出一个地名:

    “梨楼”

    二十几名郡吏冲到梨楼门口,老鸨吓一跳,急忙阻拦。

    “各位大爷,这是怎么了?”

    郡吏没有推开,而是眨眼睛:“鲁大人下令,拿走鲁公子。”

    老鸨有些为难,但还是让路:“各位大爷小心点,还有一些贵客。这次事情结束之后,我一定好好款待各位,包大爷们满意。”

    众吏对视一眼,满脸和气上了顶楼。郡吏远远就听见鲁卓骂声:“不公,不公,一个农夫之子,一个童生之孙,榜五,榜六……”

    推开门,酒味扑面而来,一个胖子倒在酒里,不知是醒是昏。

    郡吏不打算慢慢劝他起来,鲁敬仁在暴怒中,送晚了小命不保。挥手,四个人上前将他抬走,塞到马车里。

    鲁卓悠悠醒来,看见一旁堆积的文书,还有案桌上面无表情的父亲。

    鲁敬仁没有多说:“周煊交给你,办不好,从族谱除名。”

    鲁卓吓的一激零,磕头:“是!”

    等鲁卓走了,拿起文书,头四个字让他又开始头疼。

    “光武宝藏……”

    小院,黄招财又在收拾东西,因为经常搬家,东西是不多的。可有的很重,比如公子的笔稿和二十四书。

    大黄问王氏:“公子不一起走吗?”

    王氏摸着她的头:“公子会赶过来的,这里还要事,公子离不开。”

    小黄问道:“我们为什么不留下?”

    王氏:“那会给公子添麻烦。”

    杨业不在小院,而是陪着宋游,登上城墙,看城外一片枯败。

    今日宋游穿深蓝色布袍,头上简单一块布包着,分出两条白带。如果陈琳孤身一人离去时腰间挂酒,那么宋游挂的是画卷。

    杨业问道:“宋兄此去几何?”

    宋游摇头:“不知,可能永远不归。”

    “上官姑娘一起吗?”

    宋游笑骂道:“怎么,陈橙走了,就惦记我的未婚妻了。”

    杨业深吸一口气:“我与上官姑娘……”

    宋游打断道:“你们之间的矛盾,别找我,那日轻云跑回来哭。我还疑惑你是不是轻薄她了,哭的那么厉害。哪知她以为你要杀她,吓的不行。”

    杨业沉默,静静的览望城外。

    宋游负手,并肩览望,询问道:“想好准备会试了吗?”

    杨业闷嗯一声。

    “此一去,再回头,估计没有退路……”

    “那仅仅是我,宋兄榜一解元,进士能取,为何罢去功名?”

    宋游泪眼婆娑,摇头,再无一言,下城离去。

    宋游走了……上官轻云跟着离开。

    黄家六人也走了,先去洛阳找居住的屋子。

    心灰意冷的秀才离开了,一些聪明人也离开了……

    一阵风吹过,杨业下意识的抬手,却空无一物。

    南阳宛城已非宛,城外梨花成鬼灾。

    门口,一个老乞丐看见我,从怀里递给我一封信。从怀里掏出一把文钱,放在他的手上,他呜呜叫的离开了。

    拿着信,关上门,披上黑鳞甲,内衬白衫,束红带铁冠。

    庭院右侧,挂着两件兵器,一件是三十二斤重的丈八长戈,一件是三尺八面汉剑。

    将剑佩在腰间,与之佩带的还有竹笛。忙碌一阵后,才坐在榻上,拆开信。

    寄信的人让我很惊讶,竟是一年未见的,周煊亲信:

    金环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