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从抽到sss级传承开始 > 第三十五章 何故先降?

第三十五章 何故先降?

    帐中陷入一片死般的寂静,落针可闻。

    那站在帐门前的太仆蒋显抖如筛糠,冷汗直流,双手高举圣旨,张遵怒目圆瞪,剑架在他的脖子上,只等一声令下,便要将这假传圣旨的狗官斩首。

    姜维脸上血色全无,一下站不稳,跌坐在椅子上。

    黄崇大惊,不可置信:“投降了,投降了?”

    蒋显道:“共户二十八万,男女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官吏四万,皆已开城出降。”

    “带甲将士十万二千,被不到两万残兵败将一锅端了,你唬老子?”张遵暴怒,正欲出手,姜维一声大喝:“住手!”

    蒋显吓得腿肚子一软,不受控制地跪倒在地上,身下一片黄色液体蔓延开来,竟是被吓到完全失态了。

    “大将军!”

    “抗旨不遵乃欺君犯上大罪,汝欲谋逆乎?”

    “吾,唉!”张遵夺门而出,拔刀砍石大呼曰:“吾等正欲死战,何故先降耶!”

    不多时,营中号哭之声不绝,闻数十里。

    姜维动容,痛苦闭眼,泪水从他的眼里滑落,支撑他三十多年走过来的信念,先帝基业,丞相重托,在这个霎那如梦幻泡影般消散。

    李衍黄崇对视一眼,皆能看到对方眼中的震惊和荒诞,大好局势,正欲反攻之际,一道圣旨,将一切希望戏剧性地掐灭。

    邓艾表情精彩,重重叹息一声,不曾想这蜀国后主,昏庸至如此地步,十万二千带甲将士,守城之势,向不到二万人投降,这世间竟还有投降的天子。

    降蜀已是一辱,再降魏一折他邓艾气节,二已不可能,若是剑阁一支愿抵抗到底,自己与众多英雄同战若身死也无怨,但若姜维纳头归降,他邓艾又该何去何从?

    “丞相,姜维无能,误国误民,有负丞相重托,丞相在天有灵,万望。。。”

    话至此处,哽咽不能言。

    黄崇上前两步,将姜维扶住,李衍则是将瘫软在地的蒋显拖了出去,因为说完这句台词接下来姜维就该有计了。

    “姜维才疏智淺,但忠心可鉴,至死也要保住先帝创下的基业!”

    刚把蒋显扔出去的李衍一愣,难道这姜伯约突然开了窍了,其实说起来只要假定这圣旨是假,再把蒋显拉出去砍了,将前线巩固一下,再带兵回蜀前后包夹,蜀中那一万余魏兵就是瓮中之鳖。

    说不定李衍还能趁乱将那老来昏庸的后主做掉,毕竟一个言降的君主一朝安定下来必定是做不下去了,到时再想办法将北地王扶上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手屠龙术,一手扶龙术,屠龙可以物理屠龙,扶龙就没有旁门左道了。

    只是圣旨在前,这个方案定不能让地位意识根深蒂固的古人所接受,姜维这话一出,李衍直接建言。

    “大将军说的极是,属下这就把蒋显斩首示众。”

    “慢!”

    “吾有一计,可使汉室幽而复明。。。”

    。。

    成都,大殿上,蜀帝刘禅披头散发,身着黑服,面色惨白,哪有一分皇帝样。

    一官上奏:“吾等兵微将寡,难以迎敌,不如些放弃成都,投奔南中七郡。其地险峻,可以自守,日后借蛮兵再造无当飞军,再来克复未迟。”

    光禄大夫谯周回道:“不可,南中七郡乃蛮夷之地,皆是些反复之人,平日里无交往,无恩惠,投之必成大祸。”

    又有一官上奏:“蜀吴既是同盟,不远有吴国三路大军伐魏,一支在沔水,或可投之。”

    谯周又回道:“笑话!自古以来,可有寄他国为天子者?”

    “臣料魏可以吞吴,而吴不可吞魏,此时若是投吴,此乃一辱,若他日魏吞吴,陛下再向魏称臣,此乃二番之辱也。”

    刘禅忙问:“那按允南的意思?”

    谯周抚须,忽地下跪,只听他道:“不如不投吴而降魏。魏必裂土以封陛下,则上能自守宗庙,下可以保安黎民。愿陛下思之。”

    冰冷的话语在殿中回响,两个字不停地在众人的耳边打着转。

    “降魏。。。”

    “降魏。。。”

    殿中文武百官噤若寒蝉。

    有人勃然变色:“谯周!莫非汝早已跟魏人串通!”

    谯周不理,复谏言:“望陛下思之。”

    刘禅犹豫,正欲出降。

    忽从屏风后转出一人,厉声而骂周,道:“偷生腐儒,岂可妄议社稷大事!自古安有降天子哉!”

    满朝文武皆惊,刘禅定眼望去,来者乃是自己的第五个儿子,北地王刘谌。

    他忽地感到无名火起,或许潜意识里儿子和自己在此刻的对比深深刺伤了他,他猛地一拍桌,骂道:“今大臣皆议当降,唯独汝要仗血气之勇,欲令满城流血耶?”

    刘谌下跪,急道:“成都之兵,尚有十万,姜维全师皆在剑阁,岂可轻信这腐儒之言,轻废先帝之基业!”

    刘禅训斥道:“汝一小儿,岂知天时!今大军压境,祸败将至,岂可为不可为之事,归降乃顺应天时,错不在吾!”

    刘谌仰头哭曰:“就算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也该父子君臣拼死一战,同死社稷!在黄泉之下才有面目面见先帝,奈何降乎!”

    刘禅闭眼摇头,挥手示意近卫,将刘谌拉出去。

    “父皇!孩儿刘谌,宁死不降!”

    “拖出去,拖出去!”

    谯周只低头,看不出情绪的变化,六出祁山,九伐中原,以一州之力主动出击,代价就是民皆菜色,想与曹魏司马氏抗衡,就必须保有这么多的兵士,就必须不停北伐,老百姓就必须供养这么多的兵士,为战争买单,理想很好,但这片土地,这片土地上的人,该休息了。

    刘禅拿起摆放在桌子上的玉玺,他没有第一时间想到先帝,也没有第一时间想到丞相,而是想起了这些年来周围的人不停跟他讲述的一件事。

    当初赵子龙赵将军抱着阿斗七进七出,血战长坂坡,砍杀曹军数百人将其带回到刘备面前。

    每当他问起年老的赵叔叔当年此事,他总是笑而不语。

    刘禅没有亲历此事的记忆。

    于是他将玉玺往外一推:“修降表,写降书,拿着此物,去请降罢。”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