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大奉小书生 > 第三十一章 诗词主题

第三十一章 诗词主题

    翰林院是养才储望之所,如今更是云麓书院读书人在朝廷官场的避风港。

    翰林院在职的官员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他们地位清贵,心高气傲,不屑与朝廷百官和光同尘。

    翰林院掌院学士,说白了就是翰林院的头儿。作为从二品的高级官员,负责管理整个翰林院,其实,他的权力并不是很大,但是人脉关系堪称一绝。

    因为,掌院学士的门生故旧,不说桃李满天下,但很有可能是各地的封疆大吏或者朝中的阁老。所以朝廷百官都要给他面子。

    而华盖殿大学士,虽然只是正五品,而且这一官职,一般由翰林院的学士兼任。

    可以说,华盖殿大学士是当上翰林院学士后,免费送的官职。当然,还是要看皇帝陛下的意思。

    而这位院长杨恭,似乎是先当上了华盖殿大学士,才一步步走上翰林院掌院学士位置的。

    华盖殿大学士与皇帝陛下紧密合作,负责处理朝政和日常公务,如往来文书和谕旨等庶务。而且并不直接管辖下属官员,也不得专制于各个部门,所有的事务都需要直接向皇帝汇报,类似于秘书职位,可谓是心腹中的心腹。

    杨恭院长不仅能在官场上呼风唤雨,修为更是如今儒家体系的扛把子,二品大儒。

    顾平安知道,在所有修行体系,四品之上,就是超凡强者。对于二品大儒有多强,顾平安没有见过院长出手,所以没有概念,但是他知道,院长只要动动嘴皮子,就能让自己灰飞烟灭,真正意义上的。

    当然,无论是官职还是修为,这些还不足以让院长杨恭名留青史,家喻户晓。

    当世读书人,想到云麓书院院长杨恭,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他翰林院掌院学士的身份,也不是儒家二品修为的大儒。而是那首注定流传千古的名诗——《绵羊亭送杨恭之青州》。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送别诗,是许银锣为恩师杨恭送行所著……许银锣到底有多少位恩师?他之前不是打更人吗?

    想起这首诗,顾平安不是文盲,他也学过这首诗。特别是后两句记忆尤为深刻,而且作者好像是唐代的高适。

    怎么就是许七安的呢?

    莫非只是巧合?

    不管如何,也是这首诗,让杨恭成为无数读书人羡慕的对象。顾平安想起了前世汪伦同学就是把李白舔舒服了,写了那首《赠汪伦》。现在只要上过学的人,都知道汪伦老哥的大名,可谓是赚翻了。

    院长杨恭不仅赢在了当世,也赢得了后世千秋之名。

    悄悄打量完院长杨恭,跟随张慎行走中的顾平安接着把目光放坐在次位的俊美男子身上,他身穿蓝袍,长相俊美无俦,双眉精致修长,眼睛亮如星辰,唇红齿白,皮肤白皙,一副皮相比大多女子还要好看,但不同于顾平安的男身女相。

    顾平安相当震惊,他认得,这位是当朝内阁首辅,许新年许大人。殿试时他也在场,顾平安就是在那时认识的首辅大人。

    回想起女帝的绝美容颜,再结合首辅大人俊美无俦的脸蛋,这两人不会……

    顾平安不敢深入猜测,虽然不知道这位首辅大人的修为,但想来不会低于四品,要是被他知道自己妄议陛下,八卦首辅,消灭自己不会比院长难多少,而且仕途也必定消亡。

    至于坐在院长另一旁,身穿灰袍,蓄山羊须的老者,顾平安也认得,是学院的长老之一,李慕白先生。

    李慕白在朝廷也有官职,只不过不在京城任职,而是在蛊州担任布政使。至于为什么回云麓书院,顾平安用脚指头都能想到,那就是为了这场诗词大会。

    李慕白的修为顾平安也是知道的,三品立命。是云麓书院明面上的超凡强者之一,可以说是二把手。

    而代领顾平安走向三位大佬的张慎也云麓书院长老之一。官职为兵部尚书,正二品。修为顾平安不知,想于不会低于四品,很可能也是一位超凡强者。

    顾平安打量他们的同时,院长等人也在打量着他与李鼎。

    许新年看到一丝不苟,不卑不亢的李鼎,虽然表现低调,但还是看出了他气度不凡,颇有领导风范,觉得此子有首辅之姿。

    接着是顾平安,许新年看到顾平安的面容,柳叶眉,丹凤眼,倒是想起了一个粗鄙的武夫,南宫倩柔,也是这般男身女相。其他倒是没什么,隐约的似乎有一股子兴奋劲。

    “老师,您来了。”

    许新年站起身来,对走来的张慎行弟子礼。

    “哈哈,辞旧坐吧。”

    张慎挥手示意许新年坐下,接着向他们介绍顾平安与李鼎,笑道:“院长,纯靖兄,这两位,就是本次科举的前二名,我云麓书院的骄傲啊。”

    院长他们自然是认识他们的,点了点头,表示欣赏。

    顾平安发现此时的首辅大人与在殿试时不同,少了几分威严,可能是在云麓书院以弟子自居吧。殿试时给原主的压迫感可不比龙椅上的那位小。如今倒是和蔼许多。

    不过顾平安还是微微低着头,不敢与几位大佬对视。

    顾平安与李鼎向三位大佬一一行礼后,就推到一旁站着,微微低着头,如下人一般。

    杨恭开口道:“谨言兄,诗词大会马上就要开始了。既然此次科举难道我云麓书院的学子获得前二名,那此届诗词大会,就以科举为主题。让子末还有平安就在这作诗吧。”

    没错,诗词大会的主题,才刚刚确定,也是今日几位大儒商议的结果。这样可以防止有人泄题。

    “我带他们来,也是这个意思。此地应有两张桌椅,笔墨纸砚皆有。”

    说完,顾平安与李鼎的身前凭空出现了桌椅,书桌上笔墨纸砚应有尽有。

    儒家的言出法随,顾平安对此十分羡慕,什么时候自己才有这吹牛皮大法啊。

    张慎对着参加此届诗词大会的学子说,声音不大,但全部人都能听清。

    “诸位安静,院长与我等已经商议好了,此届诗词大会,以科举为主题,即兴作诗,时间为一炷香。时间一到,依次念诵所作之诗。”

    说着,张慎手中出现了一坛香炉,上面插个一炷香,还没有点燃。接着对身边的李鼎说:“由子末先开始,随后到无疾。”

    “是。”

    “是。”

    两人异口同声。

    听到是以科举为主题,顾平安有些发愣,因为他对此类诗句没什么印象。第一时间想起的是古代人生四大喜: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抛掉这些无关的知识,顾平安开始在脑海里面思索着关于科举的诗句。他思索着,眉头皱陈了川字,就像是在考试时,学渣怎么也记不起那道数学公式,愁眉不展的样子。

    反观李鼎,虽然他也思考,但他面带微笑,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他是在思考该用五言还是七言,该引用何种典故。

    顾平安则完全不同,他是在想自己该抄哪一篇古诗词,偏题会扣多少分。因为他实在记不起来关于“科举”的古诗词。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