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九阳神雕 > 第二十章嵩山少林

第二十章嵩山少林

    一群风尘仆仆的的商队再次向北,一路到达下一站南阳

    就是那个,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谁写的忘了,好像是陶渊明吧?

    南阳这地方金朝亡了的时候,南宋还短暂占着一段时间,都打到洛阳汴京了。

    后期跟蒙古人闹翻了,南宋是个啥吊样咱心里都有数。打了一个为数不多的平手,见到洛阳汴京都打烂了,结果又缩回秦岭淮河一线了。

    虽然宋跟蒙古暂时签订了停战协议,但在蒙人仍旧是时不时有小队人马偶有的打草谷。

    两国各有来往,但还是蒙古比较频繁一些,这帮黑鞑子无所顾忌,一路上的烧杀抢掠看得是秦卿眼皮直跳,并不是恐惧,而是,愤怒。

    这帮人算不算漠北蒙古都不知道,主力都回河北中都那边了…还要西征。

    这些估计就是零散部落,什么奈蛮,塔塔尔这年头在不北边。穿个羊皮袍子跨马拿弓箭。

    这一身行头就是不好惹,谁见谁怕…

    秦卿亲眼看到一幕,官道上一个八九岁的稚子在林中打鸟,路过的一伙蒙古人的搭弓就是一箭。

    那个孩子就这样被无声无息的没了,栽倒在树林里。

    那一伙蒙人叽里咕噜的谈笑着,朝附近村子去了。

    至于为啥没找商队的麻烦,要不是商队有通关凭证且护卫较多,你以为那些打草谷的蒙人不会把屠刀挥向自己这些人。

    到了南召县街上也有很多宋国的商人来往,但为避免无故的争端,整个商队的人均都换上皮袍子,装老蒙古…

    虽说都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人种,但仔细看还是能看出宋人与蒙古人的差别的,游牧民族颧骨高脸是圆的。

    商队的目的地是去黄河风陵渡那边去跟黄河北边的老西儿去易货。

    胆子大的老西儿能走黄河去草原大河套那边跟真正游牧部落易货…这是一个危险暴利的行当。

    换草原的羊皮,生羊,马匹,那地方盐砖茶砖就是硬通货…草原地带是一直都有游牧部落生存的有需求就有生意可以做。

    近了,到了汝阳,此行的目标也越来越近,就是倚天屠龙记里赵敏老说家父汝阳王那个地方。

    内心有些激动之余也开始悄然计划着接下来的行动。

    就这样又过了四天,商队要向北走秦卿此行的目的,嵩山脚下登封县却是往东走

    秦卿也是跟商队的管事道别的时候,找到管事的,又难免少不了一阵客套寒暄后便就各奔东西。

    登封县的原住民仍是汉人居多,只是官府与镇兵皆是蒙古兵,也不算就是投降的金兵换了主子。估计连县官都没换人…

    秦卿就直奔附近的客栈而去。在客栈里舒舒服服的泡了个热水澡后这才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连吃食,都是让小二的给送到房间里吃,全程那是一点脸都不想去露。

    也吃饱喝足后,便唤来店小二打听打听这附近的地理位置,待得知嵩山距离这里也不过一个多时辰的路程,远处就能看见嵩山。

    又赶紧询问离嵩山最近的村子或庄子的地名,随手就赏了店小二一些银钱便就打发他走了。

    如愿来到了少室山脚下的某一小镇,这个小镇有一处不小的湖,少林寺就在一个山沟沟里,是当地的一个人都知道,秦卿照旧找了一个大客栈落脚。

    就是条件好一些。一个小镇子能有啥生意就是卫生干净,房间大一些。

    说什么越到乱世烧香的就越多,秦卿表示没看见,这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镇子。外地人少跟旅游景区不搭边。

    客栈加起来就俩人,一个厨娘是老板媳妇,老板还兼顾账房,小二的职务。也是个八面玲珑健谈的主

    屋里就秦卿一桌客人出手阔绰。一只手搭在栏杆边,眼往湖光粼粼,青山翠树,一手那筷子往自己嘴里送盐水鸭…好不惬意。

    这兼职小二就给秦卿介绍他知道的少林寺……

    …………

    自古以来每天下大乱的时候,佛门皆是避世不出,战乱期间反而是道门之风盛行

    不管是什么人打仗,都要有一个师出有名的借口,那便是替天行道,这就是战乱期间最常用的口号。

    天龙时代结束以后,最出名是那些事?

    江南尼摩教方腊造反了,紧接着田虎,王庆和梁山一百零八将死磕到底。

    等朝廷些卸磨杀驴搞死宋江以后,就开始了说岳的时代。十五万宋军北伐,童贯被耶律大石揍得全军覆没。

    金国开始南下攻宋

    空厥宫中,雪深叁尺

    吁嗟元首首,南辕北辙。妖氛未靖不康宁,北扫烽烟望帝京。异姓立朝终国位,卜世叁六又南行。

    佛教门戒杀生,弘扬众生平等,战乱之时他们避世不出,等到天下太平后。

    所以,战乱时候道门风盛行,佛门反之,和平期间佛门盛行,道门则反之。

    唐玄宗时期便是如此,广建寺庙推崇佛法,而打压道门。

    天龙八部时代的故事里,少林遭受重创,封山数百年,才在如今的江湖中,声名不显。少林寺不再以武林门派的身份,参与江湖纷争。

    这就是为什么神雕时期甚少看见少林僧人身影的原因,而现在,秦卿所图之物《九阳真经》便在少林寺里边。

    秦卿:“天下武功出少林,我来了。”

    第二天秦卿踏上了去往少林寺的路,这山里的山路可没有后世那种青石台阶。

    这可全是实打实的土路,道上也有一些不规则石板来方便雨天下山。

    不过一般下雨时候没人会傻到下山去,也只是应急用,上山的道路崎岖不说,还陡,不过这山里的空气就是清凉舒爽……

    就这么一路上山,慢悠悠的走,秦卿终于来到了此行的正门

    少林寺

    这个时候的少林寺与后世上看到那光鲜亮丽的少林寺差别还是挺大的。

    没有很金碧辉煌的装潢,也没有朱红堂皇的大门。大雄宝殿,是后世又在原址基础上扩建修建而成。

    入眼看去只有一个破败掉漆的寺门,里边更是方石路涵盖了全寺,没有一点奢华的影子。

    没有后世那些各种商演,也没有源源不断的香客,此时的少林寺才是真正的清净之地。

    除非重要日子,平时也是没啥人来这地方上香,自然就收不到啥香火钱…

    少林寺一直以来是不拒绝香客给佛祖上香的,只是年月不好来的人少日子过得自然不咋地。

    有句话叫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

    等秦卿背着行囊进得门来,还是有僧人过来接待的。

    “阿弥陀佛,施主有礼了。”

    一个中年僧人双手合十,念了声佛号。

    秦卿也行礼,“这位师傅有礼,我从远道而来,只为烧香还愿的,还望师傅允准。”

    “哪里…哪里…施主随我来。”这中年僧人头前带路…秦卿也在后边跟着进了少林寺。

    随着中年僧人来到了大殿处,此时殿里只有零星的几个小和尚在敲木鱼念经诵佛。

    偷眼睁开一条细缝看到中年僧人带了个生人进来均都抬眼好奇扫了一眼。

    而中年僧人对秦卿伸手一抬说道:“施主请自便。”

    烧香,也是一件很讲究的事情。

    左手拿香,右手拿烛,因为常人用右手杀鸡剖鱼。先点燃香,要越旺越好,人们就常说香火旺盛嘛。

    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高举过头顶作揖,烧香后再叩头再将香高高举过头顶来祭拜。

    有一点千万要注意,请香后要将香插入神坛中,无论如何不能再拔出来,否则就是不尊重神灵的表现。。

    到庙里烧香,数量也是有讲究的。通常来说是三、六、九根,若是只为自己祈福,则三根足以;若是为了两代人祈福,则是六根,那么九根就是为了三代人祈福了。

    而十三是一个极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圆满的高香。最贵也是最豪华的规格。

    秦卿于是选择了十三炷的高香……

    见秦卿选择了十三炷的高香,也相当的重视,平日里能上十三炷的香客,还真不是很常见。

    看着秦卿虔诚的模样那中年僧人不自觉的也看又顺眼了许多……

    秦卿则是装模作样演了半天这才终于上完香,从怀中取出一个沉垫垫的小袋子,里面装着十三根黄灿灿的蒜条金。

    秦卿:“师傅,这是给贵寺的一点香油钱。

    僧人养气功夫很好,接过这一袋蒜条金,脸上喜怒不形于色。心里啥活动?乐开花了……

    向中年僧人双手合十说道:“小子还有事,可否禅房一叙?”

    僧人:“施主无妨,还请禅房就坐用茶。”

    小生祖籍山东,幼时患有疑难杂症,四处寻医问药,多年不见好转。

    幸得三年前有一游方僧人路过施展手段救治,七日方好。

    当家父问其法号,才知法名道济,言曾在,中岳少林寺挂过单。

    如今小子已然康泰,本早该来的,奈何家中又遭了一些变故,近些时日才安顿下来,不远千里,前来少林寺烧香还愿。”

    中年僧人:“阿弥陀佛,想必施主,吉人自有天相,我佛慈悲。”

    秦卿:“家父生前再三嘱咐,老僧说曾经才少林挂过禅,那就去少林烧香抄经九日还愿,供在佛前,还望师傅成全一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