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隐若白虹起 > 第二十章 请老师出山

第二十章 请老师出山

    向阳乡政府驻地附近的贤相庄,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流过,轻柳如烟是那样浓绿,枝头的蝉儿嘶嘶鸣唱不已,柳下的蓬头小儿半坐半卧,百无聊赖地盯着江边斜插的钓竿。

    罗天佑带着曾令智过来,他们此次到易千寻老师家登门拜访,过了村口的石拱桥,瞧见小孩,便向他打听老师住处,小孩指了指一条通向丛林的小路。

    小路弯弯曲曲,旁边随意栽种的虞美人顶着紫红或亮黄的硕大花朵。半隐于芭蕉、修竹的假山、凉亭皆古韵十足。可惜周边的围墙残缺得厉害,有的地方仅剩下青石基座相连。

    大概砖石被村民们搬去修牛棚猪猪圈了吧,罗天佑心想,听说易老师出身大族世家,还没看到院落,光这一路的景象就觉得非同一般。

    往里八九十米,一幢明朗而雅素的清式大宅子让两人眼前一亮,白墙青瓦,鳞次栉比的殿堂楼阁,重重叠叠的飞檐斗拱,优美如波澜起伏。

    从宽阔的大门进去,气派的厅堂、天井、戏台、影壁、隔断等映入眼帘,各种木雕、石雕遍布,每一件都精巧夺目、栩栩如生。

    这才是名门世家的底蕴!罗天佑一直觉得自己的家族底蕴太浅,上溯八代都是身份低微的佃户。到了父亲这里,好不容易考上大学,眼前就要跳出农门,又被命运劈头盖脸地打回偏僻的小山村。

    回去就着手给家里解决房子的问题,最好能把眼前大院搬到黄泥塘村去。罗天佑当下起了心思,也不急于去见易老师,有意放缓脚步,走走停停,看得更仔细了。

    大院里面被破坏得较为严重,每间房子都住了人家。蚁杂杂乱糟糟,五花八门的家什随意摆放,破衣烂布挂得到处都是,污水淤泥的味道很不好闻。

    后院两层木楼是过去主人家的住处,与前面截然不同。爬山虎那有棱有角、脉络分明的簇簇绿叶,紧密地凑在一起,将小楼三面墙得遮得严严实实,精致的雕着繁花的门窗斑斑驳驳,依稀留存旧影残光。

    易老师家占据了二楼最右侧的三间套房。罗天佑小心地叩门,师母将两人迎进屋内,招呼两人坐下喝茶。

    家里陈设简陋,家具也都是些寻常人家普通式样,但被收拾得井井有条,纤尘不染。

    易老师从里屋出来,看到罗天佑和曾令智两人喜出望外,问道,“天佑和令智来了啊,是为了养鸡场的事吗?”

    罗天佑摇摇头,“我们那养鸡场多亏老师当时出手,您发明的那套装置好用极了,我还打算弄个厂批量生产呢。不过这次来,不是为了养鸡场,另外有事跟老师商量。”

    易老师惊喜地说,“那是为了复读的事吗?好事啊。老师早上还跟你师母说,希望你能多读些书。你是老师最看重的学生,老师盼着你有个好前程呢。”

    师母在旁微笑着点头,证明丈夫所说不虚。

    罗天佑还是摇摇头,“老师,您也别猜了。我这次来啊,是为了请您出山。昨天梁书记来黄泥塘村了,我们村得到他的高度肯定,从市里到乡里,将来都会大力支持村里建设。”

    易老师点点头,“这我知道,恭喜你们啊。有需要我的地方尽管开口,你说吧,这次又需要我做什么。”

    罗天佑从书包里拿出一件绿锈斑驳的青铜器,轻轻摆在方桌上,一言不发地盯着易老师看。他知道易老师这个世家子,对文玩有着不惜性命的痴迷。

    易老师果然像贾哥哥见到林妹妹,失态地抢到手里,抱着细细打量,随即开口道,“这是古代贵族用来炖煮食物的鼒,这类青铜器存世稀少。你拿来的这件,形作大口,从上而下布满饰纹,整体感华美典雅,深厚而凝重,当属精品。”

    罗天佑冁然一笑道,“老师果然好眼力,这是我精心给准备您的礼物。”

    易老师小心放下铜鼒,满脸警惕地盯着自己的学生,严肃地问,“天佑,送老师这么重的礼物,你到底想求老师什么事?”

    罗天佑正色道,“老师,学生岂能害您。是这样的,我们黄泥塘村现在大搞建设,除了养鸡场,很快还要建茶厂、药厂、服装厂、糕点厂,甚至还会有饲料厂、电机厂。我们现在紧缺提什么?不是钱,而是人才啊。没有好的管理团队,什么都是空中楼阁,什么都会昙花一现。您是知道的,我们村,除了我父亲母亲,其他的都大字不识几个。”

    易老师问,“我到你们村去,你想让我干什么?”

    罗天佑答道,“老师,我是这么打算的。药厂、茶厂交给镇国营药店的吴昊和我师傅孙俭打理,他们两位已经答应了。养鸡厂交给我父亲,服厂装和糕点厂也有初步有了人选。您就当村里的大帅,主持村里所有工厂的全面工作。”

    易老师看了看桌上的铜鼒,又看看妻子。

    师母怎么不了解自己丈夫的心思,笑说道,“反正明年初到退休年龄了,提前办个病退就是了。这些年不是一直抱怨英雄无用武之地吗,机会来了,还有什么好犹豫的。你的好学生都把诱饵送到嘴边了,看你这老东西,就是我不让你咬,你也非得自己咬上去。”

    见师母都同意了,罗天佑趁热打铁地说,“村里给的报酬一定会比老师现在的工资要高,而且提供一幢新建的小楼供老师和师母居住,还配一亩的旱地,师母闲时还可以种种菜。

    师母喜滋滋上街买菜,罗天佑给老师描绘黄泥塘村的未来,老师越听越激动,恨不得立即走马上任。

    罗天佑问怎么不见小师妹,老师说女儿被她外婆接去了,要住几天才回来。罗天佑把话题扯到这座大院子上,老师告诉他,这座院子是自家祖产,首任主人是清代一位退休返乡的帝师,打地主分田地那些年被村民占据。直到去年,他才把原来父母的卧室要回来。

    罗天佑提出想将整座大院子买下来,老师满口答应下来,只要罗天佑的补偿到位,他就能说服里面的所有住户。

    一顿家宴,主客尽欢。直到夕阳即将收起最后一丝余晖,易老师携着妻子在村口依依不舍地送别罗天佑他们,看着两人越走越远。

    易老师催促妻子说,“赶紧回去,将铜鼒藏到更保险的地方,你那个陪嫁的樟木箱不是很保险。“

    妻子嗔怪道,“老东西,看你宝贝得,咱们家就这么些地方,还能藏到哪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