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情仇 > 第三十二章:战前(一)

第三十二章:战前(一)

    距离发动武装暴动的时间越来越近了;胡师傅最近的休息时间,却越来越少了。

    虽然,有党小组成员、工会代表和赵春秋他们的帮忙,但是,各个事项的统筹协调还得是需要胡师傅自己一个人做。

    胡师傅心里还是有自己的担心的,毕竟,历数前几次在大城市发动的武装暴动,都没有一个好的结果。

    虽然有了前车之鉴,这次共产国际的代表,还是要固执己见的在上海滩发动工人武装暴动,风险还是蛮大的。

    上海滩不比其他城市,三教九流、外国势力、各个党派云集于此,各方势力盘根错节,稍有不慎,处理不好任何一个小细节,都有可能产生连锁反应,最终导致这次武装暴动的失败。

    但是,共产国际的代表不听劝告,因为他坚信,在彼得格勒爆发的武装暴动,终结了沙皇俄国的统治,为俄国带来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最终,让他们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胡师傅并不是不承认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而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道理自己还是清楚的。

    如果,真的可以照搬照抄俄国经验,那么,为什么在中国的大城市爆发的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却频频夭亡呢?

    太多的问题,需要自己去思考,但是,时间紧迫也容不得自己过多思考了。

    胡师傅摘下了眼镜,揉了揉眼窝,从新戴上了眼睛,呼吸了一口码头深夜的凛冽空气,强打精神,继续前行。因为,一会儿要开党小组会议,进行做战前的布置和安排。

    会议之上的讨论依旧很激烈,共产国际代表依然坚持自己在上一次党小组会议上的观点,要集中优势兵力,一处一处去攻占各个反动势力占领的地方。

    然而,胡师傅则对他的观点不太认同。

    胡师傅认为:第一,参加此次暴动的人员虽不到万人,但是,他们手里现在才六千只枪,这还得加上一些盒子枪,一人都没办法分到一杆枪,没枪的人,在一旁干瞪眼,帮不上忙,也不是办法。

    乐观估计,队伍可以在攻占反动势力之后,夺取他们的武器,但是,集中兵力去进攻,如果遇见了比较难啃的“骨头”,敌人顽强,能能撑的住,那么接下来敌人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援兵,而他们的人员却只能越打越少;

    第二,如果在他们一处一处去攻占各个地点的时候,各方势力纠结起来,“一致对外”,那么,他们的压力会空前巨大,很可能就要面临腹背受敌的局面。到那个时候,上海滩的这次暴动,就很有可能会重蹈其他城市的武装暴动的覆辙,面临最后夭亡的结局;

    第三,胡师傅认为这次暴动可以兵分四路,从四个方向发起进攻。先挑弱一点的反动势力的据点,打胜之后,迅速夺取反动势力的枪械,分配给没有武器的同志,四个方向同时进攻,相互策应。

    再留一个机动队,哪个方向遭遇敌人强势的反击,机动队就支援哪里。这样,既能避免因枪械不足引发的人员闲置,又能充分发挥战前训练的各小组作用;

    第四,如果“兵合一处,将打一家”,赵春秋他们一行人的作用就被完全忽视掉了。胡师傅想要让他们在各个攻击方向充当突击手,这样,即使各个攻击方向的队伍遇到了难缠的“拦路虎”,有赵春秋他们在,解决“拦路虎”要轻松很多。

    胡师傅有理有据的在会议上陈述自己的观点,共产国际代表这一次意外的听取了胡师傅的建议,采用了他提出来的攻击方案。

    接下来,会议确定了四组人马和机动队的人员,以及各支队伍的领导者和党代表,战前动员和战术安排,以及占领上海滩之后的种种工作安排......

    最后,会议确定了发动武装暴动的时间,明天晚上!

    会议结束,胡师傅走出会议室,忧心忡忡......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