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拿命直谏,女帝哭求我别骂了 > 第三十九章 都是一个爹,为啥要杀俺?

第三十九章 都是一个爹,为啥要杀俺?

    紫微宫。

    “东突厥可汗好大的手笔,居然一口答应了你的无理要求,而且居然还愿意向大周称臣……”

    武姝声音淡淡,听不出喜怒。

    若是换做旁人,只怕是要瑟瑟发抖,暗自揣摩皇帝陛下的想法。

    杨易笑眯眯道:“他们只怕是被西突厥给逼的没有办法了,一旦大周倒向西突厥,东突厥的优势就荡然无存了。”

    “这种情况下,但凡东突厥的可汗有些胆魄都会选择孤注一掷,比起一国存亡,区区名声不值一提,不过是向我大周称臣罢了,又不是要他的命。”

    “这么一来,东突厥的诚意就要大多了。”

    西突厥即便是愿意在灭了东突厥之后将土地割让给大周一半,但是东突厥这招称臣就太狠了。

    一旦称臣就代表以后突厥可汗面对大周皇帝就矮了一头。

    武姝眼皮不抬。

    “这么说,你觉得支持东突厥更好了?”

    “不错。”杨易点点头,“西突厥略占优势,再加上他们在西域连战连捷,恐怕是不一定会将跟我大周的合作放在眼里。”

    “这就好比去青楼找女人,当然是要找处处捧着你的,心里才舒坦,服务才熨帖,还不敢违抗你跟她的条件,不然花了钱找个眼睛长在额头上的女人,那岂不是自己找不痛快?说不定半道还背刺你……”

    武姝额头血管暴跳,差点凝成一个井字。

    她白腻冷艳的俏脸满是愤怒。

    “你这逆臣,在胡说八道些什么啊。”

    “这可是涉及三国的大事,什么青楼不青楼的……”

    “简直粗鄙!”

    “等等……怎么听起来你还挺娴熟的啊!”

    “你这逆臣不会是青楼里的常客吧?”

    女帝陛下狐疑的看着杨易。

    杨易胸脯一挺。

    “怎么可能?”

    “微臣从来都不去青楼,更不知道本地货五十文,外地货五百文。”

    武姝:“……”

    “而且,陛下又不是微臣的妻子,微臣去不去青楼,跟陛下好像没什么关系吧?”杨易忽然反应过来,一脸古怪的看着女帝。

    武姝撇撇嘴。

    “朕是担心你丢了朝廷的脸面……”

    “若真是流连于青楼,私德有亏,怎么当朝廷的御史?”

    “呵,男人都是两张嘴,谁知道你说的是真的假的?”

    杨易嘴角一抽。

    “我只听过女人两张嘴,没听过男人两张嘴的……”

    “陛下不用担心我的德行,微臣的德行那不是有目共睹吗?”

    他心里暗暗嘀咕。

    这小娘皮该不会是想要找个生活作风问题把他踢出御史台吧。

    武姝闻言轻哼一声,却是没接这话茬。

    “朕会让中书省拟个章程出来,你继续应付东西突厥的人……”

    杨易笑眯眯道:“是,陛下。”

    武姝忽然道:“若是我大周支持东突厥,那西突厥的人,你怎么处置?”

    杨易毫不犹豫道:“来我大周,便是大周的客人,客人当然是不能在我大周出事的,不过出了大周就与我们无关了。”

    武姝点点头,瞥了他几眼,不耐烦道:“好了,事情也交代完了,你可以退下了吧。”

    她对因为杨易而导致“闷死”她的鸟的事情耿耿于怀,以至于看见杨易心里总是不那么畅快。

    杨易笑笑,随即退下。

    他丝毫不介意女帝陛下的态度。

    毕竟,他的存在本来就是让女帝不痛快的。

    …………

    东突厥人和西突厥的人都在洛阳,甚至隔的不算远,不过两边的人颇有默契的没有见面。

    谁都知道,因为对方的原因,他们现在甚至有可能有性命之忧。

    毕竟,大周一旦旗帜鲜明的支持了某个,那另一方就成了两国共同的敌人。

    东突厥的院子里。

    阿史那罗科眉头皱起。

    许久……

    阿史那罗科叹了口气。

    “父亲的魄力不是我们能比的,如今只是希望大周能够站在我们这边。”

    阿史那社罗沉声道:“只要大周的君臣脑袋没有问题,就绝不可能跟那帮人合作。”

    阿史那罗科摇了摇头。

    “事情未落定之前,不要太有自信。”

    “有些时候,期待的事情往往会给人意想不到的结果。”

    “你有时候太过绝对,日后很有可能会因为这样的性格吃亏,要好好反省反省。”

    阿史那社罗沉默,粗犷的脸庞闪过一丝阴郁。

    大哥总是喜欢说教,他早就厌烦了。

    尤其是他这等年纪的,哪里能听得进所谓的“箴言”。

    “对了,你见过那杨御史了,没有得罪他吧,此人在大周皇帝面前还是能够说的上话的,虽然品秩不高,但是是个难缠的人物……”阿史那罗科想起杨易,有些唏嘘。

    设想中的洛阳之行,似乎遇到杨易之后,就完全偏离了轨道,也不知道是好是坏。

    就在他暗暗叹气感慨的时候,浑然没有注意自己的弟弟阿史那社罗表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阿史那社罗想起杨易似笑非笑的神色和那些莫名其妙的话,总感觉心里怪怪的。

    他沉默了一会,缓缓道:“当然没有得罪杨御史。”

    翌日。

    大周上下很快达成共识。

    即接受东突厥的一系列“诚意”。

    尤其是“俯首称臣”,更是让不少大周官员达到了精神上的高潮,一个个精神抖擞,满面红光。

    杨易的名字又被频频提起,能跟突厥联姻的局面转变为现在的情况,杨御史功不可没。

    要不是杨易开始的反对,说不定就没有现在的局面。

    半日后。

    东突厥的院子。

    “……曹植悲愤之下,边走边吟,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都是一个爹,为啥要杀俺?”杨易笑眯眯道。

    阿史那社罗摩挲下巴,眸子里闪过古怪。

    “杨御史,这上两句,下两句,不像是一个人能写出来的啊。”

    杨易:“……”

    他一脸严肃:“这个故事里……这是重点吗?”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