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方家

    方家堂屋。

    不愧是书香门第,屋里装饰典雅,没有什么名贵的东西,但却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不落俗套且不失格调。

    中堂上挂着一幅山水画,杨谦不懂,但看得出气势磅礴,明白肯定出自某位名家之手。

    方策一身常服,束了冠,表情和善。亲自为杨谦弄的一场茶道。说无以为谢,请杨谦切莫推辞。

    杨谦笑着应了下来。但看到方策将一块指甲大小的猪油勾进茶盅里搅拌时,他的眉头就跳了几下,顿时觉得自己答应喝这顿茶实属有些草率了。

    “朱忠犯了国法,按律处理就是,但朱芸只有三岁,国法里也可酌情宽容。不过杨大人作为主办,能给老夫这一个面子,还要多谢呀!”

    方策一边秀着他自己的茶道手艺,看得出这一套平时肯定没有少玩儿,一番倒腾,茶香里混合了葱姜香气,以及一些疑似香料粉末的东西,一起回炉再次煮沸,那气味呃怎么说呢?反正就很怪。

    一小盅,大概半两的分量。被奉到杨谦面前。

    “杨大人,尝尝看,这是我结合茶经里的手艺,加了一些自己的领悟,称为“香茶”,滋味看看合不合杨大人口味?”

    喝不喝?

    这个面子杨谦还是要给的。端起来一口便送入嘴里,然后还真在嘴里含了一会儿才咽下。

    别说,这乱七八糟的东西混在一起看着很离谱,可到嘴里之后滋味儿还行。

    谈不上美妙,但也绝对不难喝。

    唯一的疑惑就是,杨谦已经没办法将这玩意儿和茶联系在一起了。

    “杨谦是个粗人,品不出这其中妙处,但觉得还算适口。倒是让方大人见笑了。”杨谦也没捧对方,自己什么感受就怎么说。

    结果方策却笑道:“杨大人觉得适口就已经很难得了!书院里的那些人要么对此嗤之以鼻,要么就是顾及我的面子强颜欢笑硬说好。唯有杨大人看得出来是真喝得惯我这香茶!”

    这话一出,杨谦顿时觉得这方策有些意思,跟他印象里的那种老学究的古板和无趣完全不同。

    “哈哈哈,确实,方大人这茶口味偏重,有不同看法的人也不奇怪。方大人也不必在意,自己喝着舒服就行。”

    “对对对!个人喜好只要不祸害旁人,的确不需要让人接受。微处见性,杨大人定是阔达之人。”方策一边说,一边又给杨谦斟满茶杯。

    嗬!到底是读书人,这话说的听着就舒服!

    “方大人说笑了,杨谦干的差事就是必须要锱铢必较,阔达可是谬赞了。”

    “一码归一码!杨大人办差时考虑的必是蛛丝马迹,自然要锱铢必较。公事之外,阔达的态度方才是睿智的处事方式。不然杨大人这般年纪也难登上如此高位。

    而且听说府主已经在帮杨大人请功了,杨大人加官近在眼前,日后平步青云也绝不在话下呀!”

    杨谦摇了摇头,笑了笑并未接话。这些就聊得比较深了。与方策不熟悉,没必要说这些给对方听。

    之后又聊了些别的,杨谦喝完一壶香茶便起身告辞,离开了方家。

    方策送走了杨谦刚回到堂屋,就看到自家老妻一脸好奇的坐在里面,见他回来就凑了过来。

    “老方,你给他说了没有?”

    “说什么?”方策笑着继续作为茶桌前倒腾自己的那些茶具,似乎故意不去理会老妻的焦急。

    “小媛的事情呀!杨谦的母亲徐英可是跟我一直都有书信往来的,还有三道城那么多家乡人作保,我觉得这事儿靠谱。你今天不请杨谦喝茶了吗?总不能就干坐着喝两杯油汤就送人走吧?”

    方策脸一黑,正色道:“是香茶,不是油汤!”

    “行了吧你!老方,你这茶虽然难喝死了,但寻常我都难有机会喝,你还说不予不同道者。啧,今天还煮了一壶招待那杨谦,肯定不简单。你眼睛毒,给我说说那杨谦到底行不行?”

    方策对自己的老妻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当年他寒门苦读,老妻家里算是地主老财,是违逆了一大家子人要死要活的跑来跟着他的。甚至为了他上吊都上了数回。这才两人走到一起。

    风风雨雨几十年,三个儿子一个女儿,方家里里外外哪样不是老妻在操持?方策自得其乐安心做学问。

    唯一老妻直来直去的习惯有时候让他笑也不是哭也不是。一把岁数了还是这么个炮仗脾气。

    “煮茶是礼,谢他亲自把小芸儿送过来。不然就算有刘川帮忙,小芸儿能不能回来依旧两说。

    现在这局面,杨谦在吉州府城里是特立独行的存在。看起来只是巡案司主官,实际上整个府城里的定心丸就是他。

    所以礼数上千万缺不得。”

    “礼?人家实权主官,还能瞧得上你这一壶茶?”

    “哼哼!”方策撇了撇嘴,说:“还真就瞧得上。杨谦此人不简单的,不然也挖不到周仲的马脚。头脑也必定聪慧,不然也修不成这一身实力。

    关键是这人身上不缺市井气,亦有为官的狡狯,偏偏就是没有仙师们那种藐视世俗的高冷。”

    “行了行了!你说这些干什么?我就问你,这个杨谦是不是咱家媛儿的良配?”

    “比你以前找的那些样子货强得多。但这杨谦修的长生,媛儿想要跟他怕是很难。”

    “为何?”

    “长生者少说驻颜二三十年,甚至以杨谦的实力再过四五十年还能保持如今样貌都不稀奇。你说咱们媛儿倘若年华不在了会不会被嫌弃?

    白头偕老才是福啊。”

    “这倒是个麻烦。那我去回绝了杨谦的母亲?就说这门亲事不合适?”

    “嗯,这是最好。免得拖久了更麻烦。而且杨谦应该也是知道自己的这件事的,但今日却提也未提。我觉得他自己恐怕也没有成亲的想法。”

    “那行!那我心里就有数了。等驿站能走信了我就给杨谦的母亲回信,把这件事给了了。”

    老两口提也没提杨谦的前途、家世。在他们看来这些都不是挑女婿的首要门槛。

    杨谦并不晓得他去了一趟方家,啥也没说,还就把他一直纠结的亲事直接搅黄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