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清兵

    果然,看不多时白告便发现吴大鹏拳脚扎实、身法飘忽,虽然被茅十八的单刀逼得难以近身,可茅十八更奈何不了他。打着打着,茅十八越发气喘吁吁,反观吴老爷子却是神态轻松。

    白告上次读《鹿鼎记》的时候还是上次了,哪能记清楚许多细枝末节的剧情,这时也拿不准茅十八这个“死约会”是学术交流、点到为止,还是恩怨交织、真要分出生死……他的一只手已经悄悄摸进腰间,捏住短剑剑柄,待要有个什么不妙,便立即拔剑相助。

    茅十八和吴大鹏二人继续你来我往,很快又斗了二三十招,忽闻“哒哒”蹄声响动。十余人骑马而来,上了这荒郊山坡。

    马蹄齐响、声势不弱,在场众人都受到惊扰,抬眼望去,只见马背上那些人的装扮非常独特,头上顶着遮阳斗笠、脑后拖着大长辫子,麻布衣服正中画着圆圈,圆圈里或写着“兵”、或写着“壮勇”。

    这些形象,就连白告这现代人都觉得熟悉,他在电视剧里反反复复看到过的……正是清朝官兵!

    如果严格区分起来的话,来的这些人装束相对简陋,应该是清军入关后,以汉人为基础扩张成的绿营兵。真正的八旗精锐,执行任务时都是全副铠甲、防护周到,寻常武林人士很难伤害到他们。

    马匹速度飞快,那一队官兵很快就朝这边围拢了来,为首的人大声喊道:“咱们捉拿江洋大盗茅十八!无关人等,全部退开!”

    那声音嘹亮沉稳、中气十足,显然也是个练家子。

    吴大鹏和茅十八都停了手。吴老爷子脸上堆着笑容,对那为首的清廷官员作揖道:“这位大人,据我所知,这位茅兄台是安分良民,不知犯了什么罪孽……”

    他未问完,已听得那带队官员一声冷哼:“哼!咱们是奉了鳌少保号令,专程从北·京南下捉拿茅十八,至于他犯了什么错——还轮不到你过问!”

    吴大鹏脸色一变,喊道:“大人,天下事抬不过一个理字,你们平白无故捉人的话……”

    这句话却又是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那带队官员不耐烦地在腰间一拍,故意亮出一条黑黝黝的软鞭,大喊道:“在下‘黑龙鞭’史松,奉命行事!若再废话,视同包庇钦犯,那就只有得罪了!——退开!”

    白告听着他们的对话,眉头也皱了起来,心下寻思:这茅十八也不知道是犯了什么大事,竟然被清廷通缉不舍,一颗项上人头价值足有黄金百两不说,还要劳动人力专程从北·京前来缉拿。

    他这两日来与黄药师、茅十八等人都有闲谈,旁敲侧击兼且自身估算之下,已发现这游戏世界的设定十分特殊,其地图疆域和人口数量都要远大于现实。因此,从北·京到这扬州城的距离,自然也比现实世界里还要远得多。

    这一伙官兵专程缉拿茅十八,可说是万里迢迢赶来,一路上定然少不了风餐露宿、颠簸辛苦,难免积了一肚子怨气,也怪不得脾性那么暴躁。

    而那史松没说两句话就以威势压人,惹得吴大鹏脸上也是青气闪动,王潭更是整张脸都黑了一层。

    “吴兄、王兄,清鞑子势大,这是茅某犯下的事,就让茅某跟他们斗斗……咱们的约定,怕是没机会继续了。”

    眼见那“黑龙鞭”史松已经将腰间软鞭取下,茅十八在旁劝说道。

    没想到吴大鹏两人并不退,王潭问道:“可是那个东西……”

    “两位仁兄,其实那件物事不在我身上。”茅十八摇头苦笑,叹息道,“我是受人所托,要把那物事的消息传给天地会的仁人义士,没曾想倒是先被清鞑子追上。”

    吴大鹏和王潭对视一眼,吴老爷子笑道:“茅兄,天父地母。”

    茅十八一怔,没反应过来。白告却是心头一凛,知道“天父地母”下一句定然是“反清复明”——原来吴大鹏和王潭两人,正是天地会的人!

    喜爱金庸武侠的人,谁不知这句响当当的口号?

    但此刻周遭众人,知晓这切口的显然很少——那史松把软鞭在空气中一抖,叫嚷道:“喂!再不退,视为造反!”

    王潭把两支判官笔一举,冷笑道:“嘿,造反可不敢——咱是大明臣子,正要杀几个鞑子,显显忠君爱国的气节!”

    一听这话,众位官兵无不大惊失色,纷纷刀剑出鞘、寒光凛凛。

    眼瞅着清廷官兵们就要跟他们动上手。白告的动作可不敢慢,趁着他们说话的空当,在众人眼皮子底下,大咧咧的往树后躲。

    当然也有清兵瞧见了他的行动,但看着他一副少年青涩模样,只道是来瞧比武凑热闹的,现下害怕了要溜走,便也不来管。

    他们自然不知,白告倚靠树干,借着树丛掩护,腰间短剑已经悄咪咪抽出来了。

    白告这一躲恰到时机。他刚退到树丛后边,突然就乒乒乓乓响声四起,大家已经大打出手。

    茅十八和吴大鹏、王谭之前也不知有何恩怨,就算历尽千难万险也要相约到这里作死斗,但这会儿倒是默契地携起手来,共同对付满清朝廷的人马。

    然而清兵人数较多,他们俱是以一敌众,打得十分辛苦。白告从树后伸出半个脑袋偷偷观望,看得是暗自心惊。

    他目前还不通武艺,对那些人的拳招刀势看不明白,因而心惊的可不是打斗本身。他所心惊的是,这批清兵的功夫似乎都不错。

    凝神观察之下,为首的“黑龙鞭”史松功力高达207点,其余清兵差了些,但也都在90点上下,总体来看要胜过扬州院子里的青帮队伍。

    白告再转回目光、调动意念,查看自己的数值,一行华丽的金色字体,显示着……尼~玛,只有19点!

    通过这两天里、多场战斗的验证下来,白告对这神秘的战力数值已经非常信任,不免担忧自己一行人的安危,一双眼睛四顾张望,想看看有没有什么法子能帮助到茅十八他们。

    这一瞅,才发现韦小宝早就偷偷躲在一棵更宽阔的大树后边,正与他隔着几米相望。

    韦小宝手里提着一个不知哪来的小袋子,此时向白告使了个眼色,指了指手中口袋,嘴巴张阖,依稀说了几个字。

    白告有些不解,韦小宝又默然重复两遍。白告便终于看懂了他的口型,确信无疑,那是在说“石灰”“撒石灰”。

    原来韦小宝那小袋子里面装的是石灰粉!

    这玩意儿的厉害白告是知道的。以前看荒野求生类电视节目时,白告曾听主持人介绍过:进入深山老林时最好随身携带盐巴和石灰粉。那是因为山中常有凶禽猛兽、毒花毒草,便是经验丰富的人也难免受伤和遇险,而盐巴可以测试植物的毒性,也可以帮助伤口消毒;石灰粉则有防止随身物品受潮、作为沿途道路标记、驱除蚊虫蛇蚁等多种用途……

    但石灰粉最重要的作用还是:当作关键时刻的保命暗器!……一旦遇上大熊、老虎、野狼这等危险动物,将石灰粉一洒,铺天盖地、避无可避,立时就能伤了猛兽的眼睛,为逃生争取时间。

    满清官兵和茅十八等人乃是生死之战,实在不行,哪儿管得其他,当然要出此保命手段。于是白告对着韦小宝轻轻点头,用口型传达了一个“见机行事”,接着他也展开了行动——

    这时王谭离白告这里最近,他被四个兵勇围攻,已然有些不支。

    白告便瞅准时机,手中紧握两柄短剑,轻悄悄摸上前去,大喝一声:“看招!”

    清兵们只专心与茅十八三位武夫相斗,以为两个少年已经逃远,这会儿骤然听到一声略显稚嫩的“看招”,一时没反应过来。而白告喊话之前已经合身便扑了上去,右手一挥,那短剑也颇锋利,立即就削伤了其中一名官兵的大腿。

    那名官兵顿时扑通倒地,惨呼不止,王谭趁势上前,拿出“双笔开山”的力道,手中判官笔笔尖直刺,扎入喉间。

    那官兵立刻喉头血涌如注,全身抽搐,挣扎数下便咽了气。

    一条活生生的人命就这么逝去,且是自己间接动的手,白告看着那幅惨相,心中也不由得一颤。好在他知道现下仍在作战,可没时间多做感慨,一旦得手便即回护自身、向后退让。

    果然清廷官兵暴怒,其中一人大吼一声,舍了王潭,舞着长剑扑过来。

    白告心头凛然,左手短剑紧护胸前,右手短剑或挑或刺或斩,凭着本能一通瞎舞,那丝微弱的内息不停在身上流转,让每一个动作都算虎虎生风。

    他此刻少年身形,相对矮小却也相对灵活,这时到了生死关头,才不管什么江湖规矩、武林忌讳,两柄短剑只管猥琐地朝着“下三路”招呼,倒逼得那官兵手忙脚乱,再也不能大意,一时也不敢欺近。

    但这样下去并非长久之计,官兵大可“围而不打”,白告却总有力竭的时候,只能边打边向着后方撤退,他耍剑功夫不行,脚下速度却已经快过常人,把那官兵也引得远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