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晚唐:归义天下 > 070 选拔将士,整编义从

070 选拔将士,整编义从

    张承奉面对李张氏的苦苦哀求,可以做到无动于衷,但对于自己的结发妻子,他始终心怀愧疚。

    次日,天刚蒙蒙亮,张承奉一早出门,前去看望在庙中修行的结发妻子,却吃了闭门羹。

    原因他也心知肚明,无非是李玉迎得知他与龙姬的婚期将近罢了。

    张承奉身为朝廷册封的沙州节度使,自号的河西节度使,公务繁忙,也没有空闲时间留在尼庵里,苦等李玉迎开门相见。

    见对方不肯见他,张承奉随即转身离去,径直来到节度使府衙,唤来范欺忠、罗通达与他们商议回鹘降卒应该如何处置。

    此前,罗通达曾经押解两千余名回鹘降卒来到沙州,既然甘州回鹘如今已经归顺,这些回鹘人究竟是留用,还是放还,也该拿个主意了。

    罗通达自然是建议张承奉将这些回鹘降卒尽数留下,编为骑兵。

    如今占据了甘、肃二州两个牧场,不愁军马,罗通达身为司马,自然是希望归义军的武力越强盛越好。

    毕竟财政负担,可不是他要考虑的,那是身为长史的范欺忠应该要操心的事情。

    范欺忠旗帜鲜明的反对罗通达的意见,他认为只需要从中挑选精锐,剩余之人,应该尽数放回,以促进生产。

    张承奉考虑良久,决定采纳范欺忠的提议。

    他此番东征,固然从甘州掠取了大量的财富,但不可能全数运来敦煌,总得留下部分来维持甘州府衙的运转。

    而战后对将士们的封赏,包括牙兵、外兵以及蕃兵,也消耗了大量的钱财。

    况且张承奉计划改换治所,必须要将牙兵们的家眷一并迁出,途中的耗费,以及安置他们,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准确来说,随着东征胜利,以及秋税入库,哪怕偿还过出兵前,欠下的债务,归义军的财政也已经有了明显好转。

    但还是需要张承奉精打细算的过日子。

    “我意已决,将从降卒之中选拔四百精锐,编入回鹘义从,此事交由罗司马主持,其余降卒,尽数遣返甘州。”

    罗通达领命告退,范欺忠临走前,央求道:

    “使君,如今归义军已经有了三千牙兵,不能再扩充了。”

    除了一千陌刀牙兵以外,包括五百龙家精骑,九百回鹘义从,以及六百名嗢末骑兵。

    那些嗢末骑兵自然也被张承奉纳入了牙兵体系之中,要想让他们归心,少不得这些恩养。

    三千牙兵,看似不多,但其中有两千骑兵,一人三马。

    而陌刀牙兵同时也是骑马步兵,一人双马。

    也就是说,除了三千将士的用度,归义军的财政还得负担八千匹军马的食用。

    根据《武经总要》的数据,战马每天要吃12斤的粮食。

    好在山丹马耐粗饲,不像中原军马一样娇贵,得用精饲料养着。

    否则,每天光是这八千匹军马的消耗,就是将近十万斤精粮。

    当然,说是粗饲,那也是以苜蓿这样的优质牧草为食。

    只不过甘州存在1300余万亩的草地,而苜蓿更是广泛分布,倒也能稍稍减轻归义军的财政压力。

    这也是张承奉坚持要更换治所的原因之一。

    牙兵自然得拱卫节度府衙,若是设在沙州,就得坚持不懈的从千里之外的甘州运来牧草,运输成本显然也会是一个问题。

    张承奉自然明白范欺忠的担忧,他笑道:

    “范长史无需为此担忧,短期内,我不再有扩充牙兵的计划。”

    此前沙、瓜二州供养一千牙兵,如今以四州之地供养三千牙兵,其中还包括两千骑兵,已经是极限。

    范欺忠苦笑着点点头,笑得比哭还难看。

    短期内不再扩充牙兵,也就是说将来还是得扩军的。

    罗通达并没有辜负张承奉的信任,他在两千余名回鹘降兵之中,精挑细选,还真选拔出了四百名骑术出众的精锐。

    落选之人无不唉声叹气,如今谁不知道大唐藩镇的牙兵们生活优渥,地位高。

    张承奉在检阅过四百回鹘义从与六百名嗢末骑兵之后,以阴仁贵、浑鹞子为将,统领这两支军队以及剩余的回鹘降卒东出,前往甘州。

    替他传话给张进达,对回鹘义从、龙家精骑以及嗢末骑兵重新整编。

    将他们全部打散,混杂在一起,编为义从军,以张进达为义从军大将,回鹘人莫贺阿啜升作副将。

    义从军分为两部,每部千骑,阴仁贵、浑鹞子各领一部。

    此前被派去担任外兵校尉的张良真、阎子悦自然也被调回了牙兵系统,各领五百陌刀兵。

    经过这么一番操作,转眼之间,也临近了张承奉与龙姬的大婚之日,就在明天。

    然而,婚礼当前,却有一件事情吸引了所有归义军高层人物的注意力。

    这些天来,张文彻一直在替张承奉游说众人,而张承奉有意将治所改设在甘州,也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正如张文彻所料,故土难离,这件事情推进得很不顺利。

    固然有人支持张承奉将治所迁往张掖,可不愿离开敦煌的,同样大有人在,他们纷纷恳求张承奉回心转意,让张承奉不厌其烦。

    张承奉最终将反对派尽数召集,与他们分析迁往甘州,与留在敦煌的利弊。

    道理都说清楚了,最终,他毫不客气的说道:

    “愿意离开的,来年开春,与我同往,不愿走的,自可留下!

    家父临终遗言,命我东出勤王,我若是偏安于敦煌,坐视天子蒙难,岂非不忠不孝之徒!”

    随着东征的胜利,张承奉如今威望正隆,众人见他发怒,不敢再辩。

    毕竟张承奉此时已经牢牢占据了忠、孝的道德高地。

    哪怕心里再怎么不情愿,也只得俯首称是,回去准备着明年开春,跟随他迁往甘州。

    翌日,即是大婚,一如张承奉迎娶李玉迎时的热闹。

    婚礼固然隆重且意义重大,可相较于年初婚礼的血腥,过程却是波澜不惊。

    除了初承雨露的龙姬,张府并没有发生别的流血事件。

    红鸾帐内,一夜承欢。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