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晚唐:归义天下 > 091 推心置腹,肺腑之言

091 推心置腹,肺腑之言

    李继筠原以为张承奉会拿夏州使团大做文章,不曾想,对方绝口不提李思谏,反而关心起了身在华州的天子。

    张承奉肃容道:

    “岐王与圣人有衅,兴兵犯阙,致使天子北狩华州。

    如今已然冰释前嫌,自当将圣人迎回长安。

    我听说岐王曾经上表,将要捐钱二十万,重修宫室,何以迟迟没有动工。”

    李继筠闻言,叫苦道:

    “大王有所不知,如今岐国府库空虚,实在无力为圣人修缮宫室。”

    张承奉却不信他的辩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当初李茂贞上表请罪,是担心李克用出兵关中,急着与朝廷和解,这才想到了破财消灾的法子。

    后来李克用因为杀子之仇,再度出兵魏博,李茂贞没有了威胁,又哪肯拿出这二十万钱,给天子重修宫室。

    张承奉正色道:

    “我听说朱全忠正在洛阳营构东都,若天子长期滞留于华州,必给到朱全忠借口出兵,迎天子迁往洛阳。

    如今朱全忠新并兖、郓,中原几成一统,若再使其手握天子,无异于如虎添翼。

    你回去告诉岐王,圣人必须回到长安,不能继续任由韩建把持朝廷,否则,必然遭致朱全忠入关抢夺。

    至于长安宫室,也不必恢复如初,能有几片砖瓦让圣人遮风挡雨即可。”

    李茂贞与韩建怎么说也是多年的盟友,由他来劝说韩建,明显比张承奉出面更合适。

    此前李克用借道魏博,就是为了救援兖、郓,却因为军纪问题,与魏博镇反目成仇。

    朱瑄、朱瑾等不来援军,最终就在今年年初,天平军节度使朱瑄被擒,朱全忠将这位大恩人斩首于汴梁,纳其妻子荣氏。

    朱瑄堂弟,泰宁军节度使朱瑾又败于朱全忠之手,与河东将领史俨,李承嗣共同南下,投奔淮南节度使杨行密。

    自此,朱瑄、朱瑾所占据的郓、齐、曹、棣、兖、沂、密、徐、宿、陈、许、郑、滑、濮五镇十四州,尽数落入朱全忠之手。

    没有了朱家兄弟的牵制,一个杨行密,不足以将朱全忠拖在东线。

    李继筠显然也知道朱全忠正在营构洛阳,他道:

    “还请大王放心,在下定会为大王传话。”

    张承奉微微颔首,言辞恳切道:

    “我知道岐王为何要让你出使兰州,还请替我转告他,张某无意撕毁和约。

    朱全忠已经平定了兖、郓,又有魏博与之为盟,替他牵制河东之兵。

    我料定,即使天子还于长安,不出数年,朱全忠还是会拥兵入关。

    张某并非无意于关中,但我知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若我与岐王相争斗,必然两败俱伤,到最后,只能白白便宜了朱全忠。

    会盟之后,我将休养生息一段时日,之后挥师西进,收取西、伊二州,争夺西域。

    岐王无需为西线担忧,还请早作准备,严防朱全忠入关。

    有道是唇亡齿寒,岐国抵抗汴梁之时,河陇只会是岐王最亲密的盟友,绝不会在背后发难。”

    实际上,朱全忠入关是早晚的事情,区别在于,如果不将天子迎回长安,他现在就能有借口出兵抢夺。

    张承奉一番肺腑之言,听得李继筠目瞪口呆,他完全没有想到张承奉居然这么坦诚,甚至毫不避讳的提及自己对关中的渴望,也让李继筠更相信张承奉是出自真心实意,而非虚言相欺。

    继而,李继筠更是难忍心中的欢喜。

    他这次出使,为的就是摸清楚张承奉此次会盟,究竟是否在针对岐国,不曾想,还有意外收获。

    李继筠激动道:

    “但愿大王言而有信,两家能够守望相助,共抗强敌。”

    如今的岐国,处境过于艰难,西有张承奉,南有王建,都能算作强藩。

    东面的朱全忠正在营构东都,入关争夺天子之心,路人皆知。

    李茂贞将关中视为禁脔,又怎能容忍朱全忠染指。

    朱全忠贪婪狡诈,与张承奉相比较,不遑多让,一旦让他涉足关西,得陇望蜀,又岂会无意于岐国。

    如果张承奉真能信守诺言,将战略重心转向西域,就能够极大的缓解岐国在西面的压力,不至于陷入到被张承奉、朱全忠、王建三面围攻的境地。

    张承奉今日打开天窗说亮话,就是要与李茂贞摒弃前嫌,把彼此的疑虑全都说开,两家能够做到相互信任。

    他出兵西域的时候,不必担心李茂贞袭击陇右。

    李茂贞与朱全忠、王建交兵的时候,也不必分兵防备张承奉。

    在收取陇右十一州之后,如果张承奉继续向东扩张,哪怕绕开凤翔镇,进攻朔方,也会引起李茂贞的惊疑。

    倒不如暂时将战略重心转向西域,让李茂贞能够全力与王建、朱全忠交战。

    张承奉不愿作在关中相争的鹬蚌,要当最后得利的渔夫。

    而李继筠则不等新年元日在兰州举行的会盟大典,当即向张承奉请辞,他急着回去向李茂贞禀报这个好消息。

    而此时,他也终于明白张承奉之所以将夏州使团安排在自己隔壁,并不是为了威胁岐国。

    张承奉此举,不过是向他们表明自己无意与岐国为敌的诚意罢了。

    毕竟张承奉真要是与李思谏有所密谋,就应该想尽办法,替他遮掩消息。

    李思谏听着隔壁的嘈杂声,不久,有亲随来报,得知岐国使团仓促离开,据说主使李继筠在离开时神采奕奕。

    这让李思谏不得不惊疑,究竟张承奉与李继筠说了些什么,让他如此欢喜,又急不可耐。

    作为西北两大强藩,张承奉与李茂贞的态度,不由得李思谏不重视。

    他们之间的战与和,牵动着关西的局势发展。

    急着向叔父汇报好消息的李继筠受不了使团慢吞吞的速度,他在半道抛下众人,领了十骑,快马加鞭的赶回了凤翔。

    得知李继筠如此行色匆匆的返回,李茂贞误以为张承奉正在兰州整军备战,即将回师东进,而李继筠特意赶回来示警。

    一时间,竟有些心惊肉跳。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