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鲁荒王:家父明太祖 > 第231章 来自乌斯藏的神人!

第231章 来自乌斯藏的神人!

    朱棣忍不住道:“老十!你是怎么忽悠父皇,才让他同意的?

    跟这些蒙古人解除贸易禁令?

    那岂不是说,他们想从咱们大明买什么就买什么?

    到时候,那些狼崽子可就生的更多,长的更快了!

    你就不怕养虎为患?”

    说着

    朱棣不禁担忧道:“你就说元朝当年吧!那个时候,蒙古人都是军户!

    他们得义务上战场,虽然免除了一部份赋税,但真打仗的时候,这些人都要自带军械、马匹、粮食!

    那个时候,元朝对军户的压榨可是非常狠的

    很多人出征在外,甚至连出门的盘缠都带不全,为首的将领就会给他们放高利贷来剥削他们!

    如此一来,那些蒙古老百姓的日子十分难过”

    朱檀听到朱棣的话,点点头,道:“四哥,你说这个干什么?”

    朱棣气道:“因为我急!那些蒙古人在元朝过的并不好,可后来还是发展出了上百万大军!

    如今的蒙古人可没有那么多枷锁和压榨!

    如果再加上咱们内地给他们可劲供应物资,只怕到时候蒙古草原上能出现几百万蒙古骑兵!

    那个画面,你不觉得头皮发麻吗?

    你要给咱大明养出一群多可怕的敌人!”

    朱檀干笑一声,道:“四哥言重了这些蒙古人以后若是过上好日子了,也就不会人人都做战士了”

    朱棣皱眉道:“怎么可能!草原人掠夺咱们中原人,是天生的本能!

    因为草原上的资源太少!不够他们吃喝的!

    他们就算跟咱们贸易了,随意换东西,也养不活那么多人!

    养不活怎么办?

    那他们就会南下,抢劫!

    说白了,他们是为了生存!”

    说着

    朱棣叹口气,道:“老十,这天底下,谁不想过好日子?

    谁不知道打仗要死人?

    可为什么年年还要打?

    因为没办法!

    对于草原人来说,不打仗,死的就是自己!”

    朱檀听到朱棣的话,微微有些惊讶

    永乐大帝不愧是永乐大帝

    对草原是真了解

    朱棣皱眉道:“除非咱们大明愿意世世代代出钱出物资,养着这些草原人!否则,他们发展起来后,第一件事还是南下!

    只有抢了咱们,他们才能继续生孩子,继续发展!这一点,不可逆转!”

    朱檀笑道:“四哥,你说的道理,我跟父皇都懂!不过,我们已经想好解决的办法了!

    事实上,咱们跟蒙古之间,你为什么总觉得一定要对立呢?

    我们跟他们,明明同属一个国家!

    你如果看蒙古人是咱们大明的子民,这样一来,是不是感觉好多了?”

    朱棣摇摇头,道:“我不看!我也看不出来!”

    朱檀笑笑,道:

    “我们打算让蒙古人为咱们大明提供羊毛!大量的羊毛!多到他们再努力生产经营几十年,都生产不过来的羊毛!

    当然,我们会给蒙古人一个公允的价格

    如此,他们不需要南下抢劫,就能获得自己需要的茶叶、盐、铁器乃至于粮食!”

    朱棣皱眉道:“这样的结果无非是草原上的蒙古人越来越多,而羊和草原终究是有限的!

    到时候供养不了这么多的蒙古人,他们还是会南下抢劫!”

    朱檀苦笑一声

    “四哥,为什么他们的目标一定要是我们呢?”

    朱棣闻言,愣了愣

    “除了咱们,还能抢哪里?”

    朱檀淡淡道:“当年成吉思汗最开始可没有打金朝!

    而是一路向西,抢了色目人的地盘!

    那么广袤的土地,那么多的人口和资源,蒙古人为什么一定要和咱们死磕?”

    说着

    朱檀又笑笑,道:“更何况,咱们大明手里有枪有炮!蒙古人再强,也是那些刀剑一流的武器!

    大明只需要十几万边军就足以平定蒙古人引起的麻烦!

    四哥何必紧张?”

    朱棣皱眉道:“你的意思是,如果蒙古人真的发展起来了,你也会勾引他们去向西打?”

    朱檀轻咳一声,道:“咳咳.是引导!”

    朱棣摆摆手,道:“都一样!”

    说着

    朱棣又问道:“那北方呢?打不打?”

    朱檀皱眉道:“北方?那本来就是咱们大明的地盘!那里还打什么?只要占住了就是!”

    朱棣点点头

    他忍不住问道:“父皇跟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你们真的打算将蒙古人纳入到咱们大明中来?”

    朱檀笑道:“四哥,咱们大明的蒙古人还少吗?

    父皇都用了多少了!

    从将军到尚书,都有!

    人家干的不也不错嘛.”

    朱棣叹口气道:“招降几个人,跟招降一个族可不一样!”

    说着

    朱棣忽然愣住了

    “对啊!父皇这样一来,岂不是将整个草原都统治了?

    咱大明,就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能统治草原跟中原的汉人王朝!”

    朱檀笑笑

    “草原人本来也就是华夏子民!咱们本来就应该是一家!”

    朱棣皱眉道:“我看不懂!只希望你们能办成!”

    朱檀笑笑

    何止是朱棣看不懂!

    便是那些文官也看不懂!

    自从邸报出来的这段时日

    这些人都不知道上了多少奏章了

    全部都是反对大明放脱古思帖木儿回草原和反对解除大明和蒙古之间的贸易的!

    不过,看不懂没关系

    听话就行了

    不听话的也没关系

    杀几个就听话了

    很快

    大队人马回到了北平

    朱棣将朱檀邀请进了燕王府

    朱檀也没有拒绝

    反正这位四哥未来是整个大明北方最举足轻重的人物

    日后肯定有很多事情都要倚重他去办

    自己躲着他,反倒不好

    王妃徐氏见到众人回来,满脸笑容

    她身边站着王府的一众属官,如金忠、道衍和尚等

    只是朱檀虽然看到徐妙云满脸笑容,却总觉得她眼里仿佛有一团火

    这王府的气氛,也有些冰冷

    朱棣轻咳一声,道:“老十啊.走,你还没见过咱这王府什么样吧?哥哥陪你走走!”

    朱檀闻言,愣道:“四哥,上一次我来北平不是看过了吗?”

    朱棣大声道:“那能一样吗?那时候还是春天,现在都盛夏了!这王府啊.一个季节一个样!来来来,哥哥再带你看看!”

    徐妙云满脸笑容,对朱檀道:“鲁王殿下莫怪,殿下开玩笑的!这王府能有什么不一样?你一路劳顿,也累了吧?”

    说着

    徐妙云看向金忠,道:“金忠!快去带鲁王殿下去客房歇息!”

    朱棣满脸不自然,道:“总得请十弟喝酒吧?”

    徐妙云淡淡道:“这些金忠都安排好了!燕王殿下,咱们也去歇息吧!”

    话语间

    甚至透着几分森然的味道

    朱高煦忍不住道:“完了,我在娘亲眼神里看到了杀意.”

    下一秒

    徐妙云一把将朱高煦拉走

    “你也跟着娘去休息!”

    朱棣看着朱檀,满脸生无可恋的表情

    “十弟好好歇息!如果听到什么奇怪的声音,千万莫要奇怪!”

    朱檀看着徐氏带走朱棣,满脸莫名其妙

    徐皇后在历史上可是有名的贤后

    今日这表现,怎么好像把朱老四狠狠拿捏了?

    后来,朱檀又想了想

    好像,朱棣在历史上一共有九个孩子,四个儿子,五个女儿

    其中七个孩子,也就是三个儿子,四个女儿都是徐皇后所生

    这么高的占比,不管是对于一个皇帝,还是对于一个王爷来说

    都不是很正常吧?

    当然,更加古怪的是,徐皇后一辈子也没有留下什么善妒的名声

    啧!

    今日一看,倒是合理了!

    包子有肉不在褶上!

    徐皇后这是把一家子都拿捏了!

    北平

    燕王府

    此时

    一位远道而来的贵客惹得燕王府上下紧张兮兮

    甚至当今燕王殿下朱棣和鲁王殿下朱檀齐齐站在王府门口迎接

    不多时

    一群僧人来到了王府门前

    他们的装束和内地的僧人截然不同

    北平城中的老人或许还认识

    毕竟,这些人在元朝的时候,还曾经叱咤风云数十年

    自忽必烈时代起,便被奉为国教

    但自从大明建立,这些僧人便同蒙古人一同消失了

    所以,年轻一辈的北平人,都不怎么认识这些僧人了

    他们身穿醒目的红色僧袍,袍摆随风轻轻飘动,宛如一片片鲜艳的火焰

    僧袍上,用金丝线绣着各种神秘的佛教图案,既彰显了宗教的庄严,又透露出一种异域的神秘感

    他们的头上都剃得光溜溜的,只在头顶留有一小块头发,编成了一个小小的发髻,这是他们特有的标志

    每个人的脖子上都挂着一串长长的念珠,每颗珠子都打磨得圆润光滑,透露出一种沉静的美感

    他们的面孔都显得平静而祥和,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尽管他们的皮肤被风吹日晒得略显粗糙,但却丝毫不能掩盖他们那种从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宁静与坚韧

    这些僧人手中都持有一根长长的法杖,法杖的顶端雕刻着精美的佛教图案,显得既神秘又庄严

    他们行走之间,法杖轻轻敲击地面,发出沉稳而有节奏的声音,

    他们来自乌斯藏

    还有个名字,叫喇嘛

    为首的喇嘛,名叫宗望

    朱檀见到这僧人,登时满脸笑容

    “大师一路远来,辛苦了!”

    宗望双手合十,口中高呼佛号

    笑容可掬道:“贫僧为缘法来,为光大佛法而来!谈何辛苦?”

    朱檀笑笑

    朱棣也跟着笑笑

    然后偷偷跟朱檀道:“老和尚太虚头巴脑了吧?”

    朱檀干咳一声,道:“不这么说,怎么显得他高明呢?”

    朱棣撇撇嘴道:“怎么高明本王也不信!”

    朱檀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也没指望你信!”

    朱棣皱眉道:“那你信?”

    “我也不信!”

    朱棣:

    很快

    燕王府正堂

    僧道衍见到了宗望

    双方见礼

    僧道衍看着宗望,笑道:“鲁王殿下对师兄寄予厚望!希望师兄能以佛法普照草原!”

    宗望看看僧道衍,笑道:“你若是不介意,这大明,贫僧也是可以以佛法普渡的!我佛无处不在”

    僧道衍笑笑

    自己阴阳了这老和尚一下,看样子他这心眼儿也不大,竟然立刻就反击了

    此人是鲁王殿下请来的贵客,自己也不好再跟他对峙,这个面子还是要给的

    很快

    堂屋中

    朱檀笑道:“无论如何,还是要多谢大师能够应邀前来!

    乌斯藏距此处数千里之遥,大师来的如此快,实在让本王感动!”

    宗望笑道:“鲁王殿下何必客气!这蒙古一地本就是我佛光普照之所!这些年佛法不兴,反倒教当地百姓受苦了!如今既然有契机在草原上传播佛法,贫僧甘之如饴,自然心情急迫,倒也不全是看在殿下的情分上”

    朱棣干咳一声

    你老和尚这意思无非就是说能够在草原上增加你们的影响力,是你们求之不得的事

    所以才会这么着急跑过来

    偏偏还要加上跟老十的情分什么的…

    人心不古啊!

    连不打诳语的出家人都这么会做人了

    虚伪到了极点!

    朱檀闻言,却是笑笑

    草原上形势复杂,大明,黄金家族,各个部落,乃至于普通蒙古百姓

    各有各的需求,各有各的想法

    确实需要这么一个八面玲珑,思虑周全的人才能镇得住场面

    朱檀笑道:“汉蒙两族,百年恩怨!仇恨了这么多年,大明边境、漠南草原,都是民不聊生!

    我只盼大师能以佛法化解这些仇恨与戾气!

    让我们汉蒙和好,天下太平

    从此双方再无兵戈之苦,百姓再无灾祸!”

    宗望双手合十道:“殿下能如此想,真是蒙汉百姓之福!我佛家最讲慈悲,贫僧相信,蒙古百姓一定会听从佛法劝解,今后一心向善,跟大明友好往来的!”

    朱棣闻言,再也忍不住了

    老和尚胡吹大气!

    你这佛法连我都不信,凭什么那些蒙古百姓会信啊!

    更何况

    人家信了,就能一心向善?

    古往今来多少佛家都做不到的事,你老和尚去草原就能做到?

    他忍不住问道:“大师佛法当真如此神奇?凭什么这么自信?”

    宗望笑笑,看向朱檀,道:“那这一切可要问鲁王殿下了”本章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