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活娘娘

    西山这一块,有着地理上的特别之处,千里大平原蜿蜒一条大河,方圆几百里都是好田地,就这一块突兀着一座石头山,海拔还挺高,面积还不小,历来产粮的地方,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容易出王公贵族的地方,这里从几千年前截至到目前的国体成立,光记载在案的皇帝,就有三十多位,他们也都是人啊,也都会死,死了得埋,埋哪?都不用风水先生看,大平原上一座山,下面盘着一条河,我的天,大活人见了就想在这埋一会儿再走。

    所以Y县要说除了煤,其实还盛产一种没法用来致富的特殊资源,那就是文物,摆在国家博物馆的就有不知几件,村民们传言,其实整座山,都是空的,老一辈见过保护性开掘的时候,是拿卡车往外拉的,拉了一年没拉完,光抖落下来的散件,就以吨计,这一块的农村孩子们,踢的毽子,拆开一看全是古钱,价值不知几何,x村谁谁家喂猪的槽子,洗干净了是什么哪朝的玉枕,x大队谁谁家种地,一锄头下去出来一罐子元宝,等等。就这种奇闻怪事儿,在这里,几十年了,司空见惯。

    现在山上,除了娘娘庙前那条小路,是开放的,其余的地方都有专人守着。旅游区只能游览到山脚河边上,客人们就得止步了。

    在这人杰地灵的地方,娘娘庙作为山上的唯一的香火地,还是千年古刹,自然是不缺业务的,不仅是本县,方圆百里之内的香客都是首选娘娘庙来拜,过年请的头柱香,竞标到过三十万,这可是两辆桑塔纳轿车的价钱,啧啧啧,一时传为美谈。

    但最近几年,娘娘庙的香客是日渐稀少了,主要是这片大地信仰自由,随着小城经济的发展,西方教、真主教也都把势力范围给拓展过来了。

    主持,起初对此不以为然,且常邀请礼拜堂里的神父,圆顶礼堂里的阿訇上山吃斋,坐而论道,不亦乐乎。

    他是这么想的,反正我这神州大地,神位太多,天上地下,能叫上名字的成千上百个,不在乎再多你两个,并且强龙不压地头蛇,你那外边的神,能有咱这本地的神好使吗。

    后来,事情就逐渐不对了,这礼拜堂,不仅帮着村民操持红白事儿,每个礼拜天还给教众一人发俩鸡蛋,这给娘娘庙可就形成降维打击了,一边得捐,一边是发,这一进一出可就差着四个鸡蛋了,村民们逐渐就把王母娘娘玉皇大帝给抛之脑后了。

    就连娘娘庙里的最佳民间代言人,号称村里的‘活娘娘’的任王氏,也跑去礼拜堂领鸡蛋了,嘴里念的,从‘阿弥陀佛’变成了‘上帝保佑’,从‘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变成了‘主耶稣带我去抗战,拿着大刀手榴弹,炸死鬼子一大片’,你说主持听了心里难不难受。

    ------

    ‘活娘娘’任王氏,是镇上的赤脚医生。

    周边村镇上下三代人,都知道,大病进城找大夫,小病呢都往活娘娘这送。

    比如老人小孩子头疼脑热、惊吓晕厥、痢疾便秘、发烧胡话、蛇虫咬伤之类的,任王氏只需看上一眼,回身就或针灸、或放血、或按穴、或拔罐、或招魂儿、或念叨一会儿什么咒语民谣顺口溜子,最后取点看不清道不明的草药砸吧砸吧,给你喂上一勺,不出俩时辰,小病就好全乎了,一辈子不知道救了多少人命。

    任王氏本来是建国前,Y县最大地主-王家的大小姐。

    王家虽是地主,坐拥千亩良田,但其家传的祖业不是做地主,而是石雕手艺人,这份家业是靠多少代人靠手艺活攒出来的,并不惹周边的穷人们厌烦。

    特别是王家大小姐长大之后,不愿读书识字,也不愿绣花织布,专业败家,一门心思把老爷子的钱往外撒,做善事,在自己家,养了一院子的讨饭孤儿、老弱病残,从早至晚,亲手喂馍喂饭,周围十里八村都受过其恩惠。

    其丈夫任氏,则是出身私塾世家,世代写字为生,任氏和王氏和亲,王大小姐带着三里路的牲口和嫁妆,嫁给了教书郎,成了任王氏,和睦持家,生儿育女,不在话下。。

    再后来就是帮老爷子拥军,帮子弟兵运粮食、搞后勤,等新中国成立,王家老爷子算算地主行业已是夕日落阳,善良人做地主,其实比不上做石匠,因为不好意思催地租,年末一算不仅没利,时常自己还得自讨腰包贴补长工们,干脆就大手一挥把地给乡亲们全分了,彻底回归群众。

    结婚时候,任王氏带的嫁妆,政府给予了保护,但她没花到自己家里一分,全让她一辈子做慈善、捐助、给老人治病、孩子们上学了,再后来又主动请缨做了乡里的赤脚医生,一做就是几十年。

    村里算命瞎子都说了,任王氏老的那天,他亲眼所见一群仙鹤在任王氏家屋顶盘旋,久久不散,呈莲花形状,簇拥着活娘娘上天当菩萨去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