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

    不建议先看小结

    可能有些乱,但我只能尽可能的整理前几章出现的一些词汇,

    拥抱自己,与自己和解:

    方法:每天起床对着镜子说:(你的名字),我喜欢你,以前的种种(具体看个人)错误,种种遗憾,种种悔恨,都已经过去了,我接受你,没关系,都过去了,别害怕,别紧张,别恐惧,出来吧,别再畏畏缩缩,畏首畏尾,因为现在的你是全新的你,

    当你接受了自己,便能事半功倍,(个人理解,仅供参考!)

    元:即为元认知,又叫反思能力

    如果你是思维本身,那么元认知就是捶打锻造你思维的锤子,让你的思维尽可能的完美无缺陷(元认知需要新认知不断的加入方可以尽可能的完美锻造思维,也可以说新知识是元认知的动力源,无新认知的加入,反思能力停留在原地,也只是用以前的认知来捶打你的思维,犹如原地踏步),而新认知需要不断去看书,并且用自己的语言把你看到的一部分让你印象深刻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这样才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知识,假如你只是看过,有印象深刻的,照搬写下来,这样的知识,等同于复制粘贴,毫无意义可言!!!它们也不属于你,

    当有了新认知以后,你就要去实践了,

    当你学会了运用反思能力来思考发生在你身上,发生在你周围的人事物的时候,并且试着去写下来,写下有没有改进的地方,有没有不到位的地方,改善方法是什么,那么你就真正的醒过来了,而不是整天随着自己的性子,随着自己的情绪,随着自己的本能去做事

    人有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

    当你感觉到危险的时候本能会控制你躲避危险,而本能会让你远离危险的地方,本能长时间会喜欢安逸,舒适的地方…

    而情绪就是你的喜怒哀乐,你所有有关情绪的都是情绪脑再控制你

    而理智脑是我们的指挥官,它只有指挥能力,还很弱小,就像一个小孩子,但我们真正需要运用的就是理智脑,正如平时我们所说的:你能不能理智点,

    里面提到的启元,同为启蒙读物之意,如果你没有读书,不喜欢读书,但是想改善自己(成年人/在校学生),想“醒”来,建议你从“微习惯”,“认知觉醒”“认知驱动”顺序阅读,

    里面的行者为行动/实践之意

    真正能让我们成长的是自己的认知,实践,态度,对外的人事物的认知实践态度影响最终结果,对内的自我认知,自我定位又决定了你对外的态度,

    文中提到的修炼是为冥想,

    锻炼你的专注力,看书也需要专注力,写作,做事,学任何东西都需要专注力,我宁愿花15分钟专注的做某件事,也不愿意用一个小时状态不好的持续做某件事!

    具体可以百度冥想,有不同的方法,看你适合什么样的,

    有观想7个小球让小球保持上下沉浮的,可以让自己放松宁静下来

    有观想一个光点不断凝聚光点的,有光源不断散发光点的

    有关注呼吸本身的,随时温柔的把散发的思维收回关注呼吸本身的

    以上有不同的作用,具体查阅百度

    老村长不想动弹意为熵增,最好的方式最好的习惯,内外的成长都是一辈子的事,停下来就会退化……内外皆如此(当然各个年龄段的人退化速度不一样,)

    文中提到的清晰,是为清楚,我们必须搞清楚每件事的原因,你为什么这么做,你为什么这么想,你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的反应,那样的举动,“人生是在不断消除模糊”,模糊的认知,模糊的自己,模糊的自己对每个人事物的态度,举动,

    文中提到的二元是为黑与白,

    对与错,好人和坏人,

    我们绝大多数人就活在二元的世界,非黑即白,不是对就是错,不是好人就是坏人,不是喜欢就是讨厌(多数人内心的认知是这样的),我们的世界是多元的世界,复杂的世界,理解了二元,我们就能在复杂的世界里做简单的自己,即使讨厌它不会因为这个认知而表现出对它不好的态度,而是可以接受,虽然还是不喜欢,但却并不反感了,因为不是有黑有白,还有它本身的种种因素在内,知道这些也就不在执着于对错是非和黑白了,当然你还要拥抱复杂,接受复杂,吸收复杂,然后你就能事事堪破本质,直至内在,便能放下我执,豁然开朗

    多角度看待,思考问题的方式,新的视角

    文中的祂代表潜意识,代表反思能力,也可以代表第六感,

    我们的终极能力,突然而来的灵感

    绝大多数功成名就的人成事都是从这突然而来的灵感开始的(它也需要新认知支撑才有可能出现)我们不断的去经历,不断的成长,反思,实践,打磨都和灵感息息相关,就像古代说的顿悟,突然有灵感你得赶紧把它记下来,因为那是一切重大改变与开始的契机!!!

    文中所提到的无识之地意为反思能力还没有从被动,觉醒为主动的人,所在之地,所以提倡我们每日反思,写下来

    文里提到的做运动都知道了,就是锻炼,没错,锻炼可以提高思维能力!如果思维用水缸盛装起来,那么锻炼是增大水缸的过程,水缸大了能装下更多的思维,锻炼就是在改造你的大脑结构,让你思维更清晰,更灵敏,所以锻炼过后做事,看书,思考更能事半功倍,当然,当你停止锻炼,扩大的水缸会慢慢变回来,这也是熵增,

    文中提到的心里暗示

    举个例子:我不是在看书,我在和智者聊天

    我不是在运动,我在做游戏,

    以上方法为微习惯的进阶

    文中的提到的知识之书为个人灵感

    假如我们每个人大脑里都有一颗树,你的现在为止的所有属于你的认知都在这树上,分不同的枝丫

    有二元,多元,黑白,认知本身

    醒,三重大脑,理智,本能,情绪,

    以上种种的理解,现实应用,对外的态度,想法,应对方法,等等……现在为止还不够完善,完善以后我会写下来………

    文中祂打磨世界树的过程亦是吸收新认知打磨的过程……“祂打磨的(完美”也就是对现在的你来说认为的完美”,其实现在为止它(认知)并不完美,而是有认知缺陷,只能相对昨天完善和完美,其实并没有完美,我们永远都在路上,一生都是(就像我现在也有认知缺陷,我们人人都有!)

    文中的外修为对外的态度,自己的身体,对外的事物的态度,看法,举动行为

    内修即为即为建造自己认知之树的所有过程,包括打磨,反馈,发生在你思维中的一切决定,

    文中爷爷的拐杖元器,意为意义,你所有一切的内外活动总是有一个意义在内!需要自己寻找,反思

    文中机缘意为反馈,

    当你用自己的话把新认知,说出来,收到别人正反馈,你便会更有动力去提升自己的认知,提升你自己,比如:我现在就在做这件事本身!!

    暂时的小结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