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人在蜀山,反清复明 > 141,敢于反抗者,杀无赦,夷三族。

141,敢于反抗者,杀无赦,夷三族。

    朱阳闻言脸色冷峻:“恐慌又如何?难不成他们还能去投满清***不成?”

    顾炎武索性直言:“没错,如果废除八股取士,一些文人必定会去投奔满清***的。”

    朱阳冷笑:“好,他们愿意去投就去投,只不过就不要怪我朱阳心狠手辣。”

    “胆敢投奔满清***者,夷三族,追索祖上五代,皆封恶谥,永世不得入华夏半步。”

    “此外,锦衣卫将会入满清境内,追杀其人,不死不休。”

    对于这些不满的士人,朱阳根本不会有一点的心慈手软。

    因为这些人根本没有一点忠君爱国之心,他们考试做官要么是为了个人私利,要么就是为了家族利益,至于国家百姓?

    那是一点都不会放在心上的。

    这样的人不杀了,留着干啥?

    感受到朱阳散发出的冰冷的杀意,顾炎武不由的叹息一声,希望聪明人多一些吧。

    不过,顾炎武也不再反对了。

    毕竟他本来对八股取士就不赞同,之所以出言反对也是为了国家稳定。

    不过,既然朱阳决心已定,顾炎武也就不再反对了。

    毕竟这位山阴王,严格来说也算是开国皇帝了,有太祖皇帝之风,杀伐果断,是不可能受任何人掣肘和裹挟的。

    说到这个,朱阳心中突然想起一件事情。

    或者说是一群人,那就是晋商八大家。

    这八大家依靠给满清输送军械和物资,现在可是混的极好。

    这样的人,必须满门抄斩。

    恩,一会就去把晋商八大家给砍了。

    顾炎武他们绝对想不到,朱阳这个时候想着诛杀晋商八大家满门的事情。

    顾炎武没有问题了,其他人自然也没有什么反对的。

    毕竟他们内心都是非常反感八股取士的。

    “大王,废除八股,臣等自然没有意见,可是该用什么科目来进行科举呢,还请大王明示。”

    朱阳也不废话:“我欲将科举设为礼仪、常识、策论以及体魄四科。”

    朱阳直接把后世公务员考试内容给弄过来了。

    所谓礼仪就是思想教育。

    主要就是忠君爱国教育以及诸多先贤英雄事迹教育。

    常识内容就很广泛了,各种各样。

    策论主要是挑选有真知灼见的大才。

    体魄就不用说了,朱阳可不想自己的大臣个个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软弱书生。

    野蛮体魄,文明精神。

    太祖所言甚是。

    八人直接懵。

    完全不知道朱阳说的这些是什么。

    当下朱阳就把这四科给八人详细讲述了一下。

    好一会功夫,八人明白了。

    咱这位大明山阴王,显然是一个注重经世致用的主。

    这一点倒是符合众人的想法。

    这八个人除了吴伟业是一个纯粹的清流文人,其他几人可都不是一般的文人,他们都深刻的认识到,单纯的读书是不行的,知行合一才是正道。

    朱阳定下的这些科考内容,充分的彰显了心学的思想。

    定下了科举内容,剩下的便是编写考试用书。

    因为朱阳定下的这些内容,是前所未有的,不编写考试用书,大半的读书人都要抓瞎。

    朱阳科举是筛选人才,统一统治思想,并不是为了为难人。

    所以,朱阳便让八人编写一套科举考试参考丛书。

    也就是做个参考用,主要是为了告诉读书人该学什么。ap..

    再也没有通过科举来调整读书人学习内容更好更快的方式了。

    如果放在往常,朱阳这样搞,那天下读书人肯定是要反了。

    因为这相当于把他们十几年苦读的四书五经给废了。

    他们怎么可能答应。

    但是现在,朱阳完全不在意。

    谁敢造反,直接杀了便是。

    强大的实力便是朱阳最为充实的底气。

    好在这八人都是学富五车之人,个个满腹经纶,编写一套科举参考书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况且,他们各自都有弟子,可以把自己的弟子喊来一起参与。

    对于这样的事情,朱阳完全不在意。

    这两个事情商议完毕,众人离开,朱阳把宋虎臣招来。

    “虎臣,我与你大军三万,为我扫荡AH和江、西两省,可有问题?”

    宋虎臣一听朱阳让自己出征,顿时无比高兴。

    他早就眼红许定川了,一人拿下河南、山、东两省,好的功劳。

    现在终于轮到自己了。

    宋虎臣顿时躬身抱拳:“将军放心,如若拿不下,属下提头来见。”

    朱阳笑骂一声:“滚蛋,老子要你的头干啥,好好给我完成任务就行。”

    宋虎臣嘿嘿一笑:“将军您就瞧好吧。”

    朱阳点点头,宋虎臣这家伙看上去平平无奇,但其实是一个不下于许定川的将领。

    这家伙也不知道受了谁的点拨,现在居然开始研究起兵法来了,军事素质与日俱增。

    这也是朱阳为什么把这个任务交给他的原因。

    许定川固然是一个帅才,可是总不能所有的军事任务都交给他吧。

    不管是从什么角度考虑,这都不是什么好事。

    况且宋虎臣是第一个练出军阵的将领,军阵一出,堪比散仙。

    朱阳再让辛辰子随他出征,就可以保证他的安全了。

    辛辰子实力还是不弱的,一般的剑仙散仙都不是他的对手。

    宋虎臣第二天就出征了,朱阳在城外为其送行。

    之后,朱阳传信给在苏州的夏怀龙,让其领兵扫荡浙、江和福、建两省。

    之所以这么做,一个是扩大地盘,另一个就是对付吴三桂。

    朱阳选定的与吴三桂大战的地方便是在两湖之地。

    这些事情搞定之后,已经到了登基之日。

    这一日,风和日丽,晴空万里无云,属实是一个好天气。

    朱阳在一众文武大臣的簇拥下,在南京皇宫正式登基称帝。

    年号:神武。

    是的,这是朱阳钦定的年号。

    于是朱阳便被称为神武帝。

    纪年便以年号纪年,神武元年便到了。

    朱阳打算这个年号一直用下去,永远不变。

    内阁一共五人,首辅顾炎武。

    其余四人是黄宗羲、王夫之、许定川以及张岱。

    许定川入阁,其他几个人是极力反对的。

    开玩笑,大明就没有武夫入阁的先例。

    只不过,被朱阳给强力镇压了。..

    开玩笑,朱阳怎么可能犯那种以文制武的错误。

    不管什么时候,内阁之中必须有一员军方将领。

    而且兵部尚书朱阳钦定了刘莱臣。

    如此一来,军方利益就得到了充分保证。

    即便是其他人不同意,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朱阳可不是一个好说话的主,不同意那你就回家卖红薯去吧。

    新朝初定,千头万绪,但是对于朱阳来说,完全不是事。

    因为朱阳现在完全不需要睡觉的,可以二十四小时办公。

    同样的,麾下的官员也是如此。

    白阳图解早就发下去了,人人都可以修炼,朝廷官员更是有各种丹药辅助,这样一来,朝廷的行政效率简直高的可怕。

    如今的神武朝廷,已经有了神朝的几分模样。

    朱阳在连续工作了半个月之后,总算是把新朝的架子给搭起来了,各部门可以比较顺畅的运转起来。

    一些小的事情,也不再需要朱阳进行拍板,内阁商议处理便是了。

    而这个时候,朱阳改革科举的消息也已经传遍天下。

    顿时天下哗然,许多读书人直接跳了起来。

    这比刨了他们的祖坟还要让他们愤怒。

    尤其是以江浙两地的读书人表现的最为出格。

    甚至都影响到了夏怀龙扫荡的进程。

    事关重大,夏怀龙也不敢擅自做主,只能发信传回金陵,请示朱阳该如何处置。

    尤其是ZJ省这个地方的读书人闹腾的最凶,因为黄宗羲入阁了。

    有阁老作为依仗,他们妄图行大明末期之故事。

    要知道,当年他们可是连朝廷的缇骑都敢打死和驱除的,在他们眼中,朝廷的威慑力并没有那么大。

    五人墓碑记中有言: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朱阳收到这个消息之后,眼中杀意一闪。

    就在这时,有人来报黄宗羲求见。

    朱阳嘴角泛起一丝冷笑。

    “宣黄阁老进见吧。”

    黄宗羲刚一进来,便跪倒在地:“请陛下开恩,看在老臣的面子上,能够网开一面,为江、浙读书人留几分元气。”

    朱阳没有说话,只是看着黄宗羲,一时间气氛无比的压抑。

    黄宗羲内心无比的后悔。

    并不是后悔为朱阳效力,他后悔的是,没有提前告诫江、浙读书人,新朝不比旧朝,切勿行携民意威逼天子之事。

    这半个月来,黄宗羲早就看明白了。

    这位大明神武皇帝,又是一个大明太祖。

    况且这位神武皇帝比太祖皇帝更强。

    且不说军中力量全都在掌控之中,锦衣卫的实力也是让人心惊,而且这位神武皇帝自己就拥有翻江倒海之神力,一个人就足以镇压一个国家。

    谁敢跟他对着来,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死!

    所以黄宗羲根本不作辩解,直接哀求,如此还能为在江、浙两地读书人留下一分元气,以待将来。

    良久,朱阳方才开口:“梨洲先生,你是一位聪明人,多余的话朕不多说,只有一句你记住了。”

    “朝廷权威不可侵犯,胆敢冒犯朝廷权威者,杀无赦!”

    随着杀无赦三个字一出,房间之中顿时好似寒冬一般,黄宗羲自觉一股冰凉之意从内而外浸透全身。

    黄宗羲道:“陛下所言,老臣谨记。”

    他知道,这一下江、浙之地恐怕要血流成河了。

    朱阳淡漠道:“如此,梨洲先生还有事吗?”

    黄宗羲还有什么事?

    只能退下了。

    朱阳也不怕冷了黄宗羲的心。

    他就是要杀一儆百。

    明朝的读书人早就被惯坏了,没少干裹挟民意的事情,屡次让大明皇帝下不来台。

    尤其是到了崇祯皇帝的时候,那些所谓的东林党人各种花式操作坑皇帝。

    这个时候的读书人内心对皇帝已经没有了惧怕。

    到了南明就更不要说了,南明三位皇帝不说是傀儡也差不多了。

    必须用血让天下读书人认识到,新朝不比旧朝,再想向以前大明一样,想也别想。

    黄宗羲走后,朱阳直接大笔一挥在夏怀龙的折子上写上了一个红色大字:“杀!”

    然后,这折子便被迅速送往夏怀龙处。

    此时的夏怀龙正在浙、江宁波这里,就是因为黄宗羲的缘故,此地的读书人傲气的不行,对于夏怀龙简直没有一点的尊重。

    更有甚者,写文骂夏怀龙粗鄙武夫,祸国之人。

    要不是刘莱臣极力的劝阻了他,夏怀龙在就把这些人给砍了。

    “军师,这些读书人恁的可恶,简直不当人子。”

    刘莱臣心中也非常生气,不过他却比夏怀龙冷静,知道读书人的事情不好处理。

    “怀龙,且等陛下的旨意便是。”

    夏怀龙犹豫了一下:“军师,你说将军会怎么处置这些人?”

    刘莱臣看了一眼夏怀龙,看穿了他的心思。

    “陛下英明神武,乾纲独断,谁敢忤逆陛下,下场绝对不会好到哪里去。”

    要论对朱阳的了解,刘莱臣绝对是最深的一个。

    自从起兵以来,但凡是跟朱阳对着干的,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

    所以,刘莱臣笃定,这些读书人完了。

    不过,毕竟事关重大,刘莱臣才与夏怀龙***给朱阳,请求旨意。

    就在两人商议的时候,一道神光飞了过来,落于桌案之上,赫然便是先前两人的奏折。

    夏怀龙迫不及待的把奏折打开,一眼便看到最后那个血红的杀字。

    顿时兴奋的一拍桌案:“好,将军果然是将军。”

    刘莱臣此时也看到了那个杀字,心中暗道果然。

    “既然陛下有了旨意,怀龙你可以尽情施为了,不过有一点,你可不要滥杀无辜,将军可是非常厌恶这一点。”看書菈

    夏怀龙拍拍刘莱臣的肩膀:“老刘,莫要担心,我不会犯那种错误的。”

    言罢,夏怀龙便让人把此地的锦衣卫给请了过来。

    要论消息的准确性,还有比锦衣卫更准确的吗?

    有锦衣卫指认,夏怀龙自信,绝对不会错杀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当即,夏怀龙便下令开始拿人。

    “敢于反抗者,杀无赦,夷三族。”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