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网游竞技 > 三国网游再开新篇章 > 第九一章 背黑锅

第九一章 背黑锅

    要说这孙坚是真能干,娶了一妻一妾,生了四子一女孙尚香。打阳明皇帝许昌、打张角八州起义;边章、韩遂在凉州制造骚乱,孙坚又兵平乱,差点儿在他的建议之下杀了董卓。

    中平三年朝廷派司空张温代理车骑将军,西讨边章等乱兵。张温奏请孙坚参军事。张温率部驻扎长安,用诏书召见董卓,董卓拖延时间,过了好半天才来。张温责备他,他应对时,出言不逊。当时,孙坚正好在座,见此情形,便走到张温旁边,跟张温耳语说:“您亲领皇家军队,威震天下,看董卓今天的谈话,并不想听您的,轻上无礼,第一条罪状。边章、韩遂胡作非为已一年多,应当及时进讨,而董卓反说不可,沮丧军心,疑惑将士,是第二条罪状。董卓接受重任而毫无战功,召其前来又滞缓不前,反倒狂妄自傲,是第三条罪状。古代名将,带兵临阵,无不果断地斩处违犯军纪者,来显扬威严,故此有了穰苴斩庄贾、魏绛杀杨干的事。现在您对董卓留情,不立即斩杀,如此必然使军威受到损亏。”张温不忍心执行军法,于是就说:“你暂时先回营,免得董卓会怀疑你。”

    好多人听说孙坚指陈董卓三条罪状,劝张温诛杀他,都为之叹息。于是,朝廷拜孙坚为议郎。

    中平四年长沙人区星反叛,自称将军。朝廷任命孙坚为长沙太守,前往剿灭。孙坚仅一个月的工夫,就打败了区星,郡中震服。

    当时,周朝、郭石等人也在零陵、桂阳一带起义,与区星遥相呼应。孙坚就越过郡界,起兵驰援,敌人听说孙坚要来,闻风逃遁。

    汉卫朝检录孙坚前后战功,于是封他为乌程侯。

    再过两年,董卓废立,篡权,孙坚响应曹操、袁绍起兵反董,斩华雄败吕布,打进了洛阳。演义里他得到了传国玉玺,就是在这个时刻。

    当严昊、娜娜带着公会玩家们再次回到洛阳时,洛阳已经被孙坚占领,孙坚救灭宫中余火,屯兵城内,设帐于建章殿基上。坚令军士扫除宫殿瓦砾。凡董卓所掘陵寝。尽皆掩闭。于太庙基上,草创殿屋三间,请众诸侯立列圣神位,宰太牢祀之。祭毕,皆散。坚归寨中,是夜星月交辉,乃按剑露坐,仰观天文。见紫微垣中白气漫漫,坚叹曰:“帝星不明,贼臣乱国,万民涂炭,京城一空!”言讫,不觉泪下。

    袁绍、袁术等祖居洛阳的诸侯有家的回家,没家的都在自己军营忙着安顿将兵,收拾营寨。看着面前被大火烧烂的洛阳,难免情绪低沉,甚至有人会想,如果不打董卓会不会洛阳古城就能得以保全。

    书中说道:傍有军士指曰:“殿南有五色毫光起于井中,”坚唤军士点起火把,下井打捞。捞起一妇人尸首,虽然日久,其尸不烂:宫样装束,项下带一锦囊。取开看时,内有朱红小匣,用金锁锁着。启视之,乃一玉玺: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傍缺一角,以黄金镶之;上有篆文八字云:“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坚得玺,乃问程普。普曰:“此传国玺也。”

    天与弗取,反受其咎;重宝在手,天下我有。孙坚当机立断,准备携宝脱离诸侯,另谋出路。

    但是孙坚究竟有没有玉玺,他自己不承认,那就谁都不知道真实情况是什么。因此,这个副本就是要找到孙坚,当面询问他有没有找到玉玺。

    其实这传国玉玺种种传说都是为了增加其神秘色彩,以便证明朝廷传承是否正统。

    楚人卞和那年在山上砍柴,看到有只不认识的美丽大鸟落在一块石头上,没有任何玉石知识基础的卞和就认为这鸟就是凤凰,凤凰不落无宝之地,这石头就应该是块宝玉,当献朝廷。

    当时楚国国君楚厉王接待了献宝的卞和,可是当皇帝的又不懂石头,就找个懂石头的人来看看,结果有眼无珠的玉石鉴定家就说是块石头。楚厉王是啥人呀?感觉自己受骗了,就把献玉人的脚从脚踝处砍了。

    卞和也真命大呀,当年那个医疗水平和条件,砍了脚也竟然没死,抱着石头回家里等。等楚厉王死后,楚武王登基,那不能消停啊,人没死,玉没丢,王换了,得献玉去。得,又砍一足。竟然还是没死,看来都知道怎么消毒止血,包扎护理,这外伤治疗水平已经上升到一个很高的水平了。

    那怎么办?再等吧,这一等就是五十一年,在那个年代楚武王也真够长寿的,又等到双脚双手都完好的楚武王死了,楚文王又上台了,好呀好呀,又该献玉了吗?没有,卞和没再来,没有第三条腿可以再砍了呀,就抱着石头在山脚下哭。逢人就讲,这是宝贝,得献大王,可又怕被再砍,所以只能哭。自己也老了,三代王朝,六七十年过去了,我卞和也快死了,这石头还有希望吗?

    楚文王终于知道有这么个人有这么个石头有这么个事了。正巧自己需要一个故事,来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于是就把这块石头收了上来,让人凿开看看,果然是一块宝玉,其实当时不是宝玉那就换成一块宝玉,反正故事有了,堂堂楚国国君,找块宝玉还不容易?而且还得说明这块宝玉来历清白,传承有续,看在老卞和能活到七八十岁的份上,这可是古代极稀有的年龄,这块宝玉就命名为“和氏壁”。这是这块玉石有可能造假的第一个可能,但这是出处,哪怕假的也是真的了。

    再后来楚国王求娶赵国姬,将“和氏壁”当聘礼送到赵国。

    再后来秦国伐赵,发生了“完璧归赵”的故事,这可是真实的史实,但最后还是秦扫六合,一统江河,这块“和氏壁”最终还是让秦嬴政给拿了。

    岁星之精,坠于荆山,化而为玉,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始皇一统,琢为受命之玺,五龙盘旋,李斯小篆其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历世传之。

    秦仅传三代,汉取而代之,子婴开关献国,传国玉玺便归了大汉天子高祖刘邦。

    西汉二百年,王莽篡位,向其姑母王太后索要玉玺,老太太摔了一下,这块石头虽说硬也被摔坏一块龙角,后来被王莽用黄金补了补,凑合着用。

    刘秀复汉,几经转折,又有人献玺于秀,又传位十代,十常侍乱政,董卓进京,玉玺就此丢了。

    没想到现在又在洛阳被人发现,《三国演义》中说是孙坚找到了玉玺,藏了起来;《三国志》中提都没提玉玺的事。后人评说无数,但是谁也没有办法肯定此时玉玺落入孙坚手中。

    这个问题看似没什么悬念,但是裴松之(著名三国评论家)却提出了一些质疑,主要有三点。

    第一、孙坚是大汉忠臣,不会干私藏玉玺这种不光彩的事。

    第二、《吴书》把这件事当成光荣的事,其实是在抹黑孙坚。

    第三、孙皓投降的时候,献上的是天子六玺,而非传国玉玺。连江山都没了,要玉玺有什么用呢?反而会给自己招来灾祸。所以东吴根本就没有传国玉玺。

    总之,裴松之主张孙坚并没有得到传国玉玺。至于他说得是否有道理,我们一条一条看。

    首先关于孙坚是否是忠臣,这个回答很难客观,属于见仁见智,所以我们暂时不讨论。

    接下来看《吴书》。《吴书》把这件事当成祥瑞,对应的就是孙坚死后,他的坟墓上方也有五色。

    冢上数有光怪,云气五色,上属于天,曼延数里。(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第一,裴注)

    其实《吴书》这样写,应该只是为了东吴塑造天命而已,毕竟孙权称帝有点名不正言不顺。但这恰恰可以证明,《吴书》中描述孙坚得到玉玺一事,值得怀疑。

    而最后一点裴松之的质疑最有道理,传国玉玺这个东西其实没有实际的意义,它只能起到一个加成的作用。

    如果你坐了江山,这时候玉玺在手,说明你名正言顺。如果没有,那就差点意思了,比如晋元帝司马睿就因为没有玉玺被人讥讽为“白板天子”。

    但如果没有江山,那就是怀璧其罪了,这时候有还不如没有。

    这么看来,孙坚确实有可能背了黑锅。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