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网游竞技 > 三国网游再开新篇章 > 第一百章 升米恩,斗米仇

第一百章 升米恩,斗米仇

    系统提示:《孤客穷军入冀州》副本已经开始,请玩家集合到信都郡,寻找韩馥开始副本。

    怎么又出来一个信都郡呢?冀州在古代属于九大州之一,只是随着历史的演变,冀州牧逐渐缩小,变成现在的一个城市的冀州区,那就是HEB省HS市冀州区,位于HEB省东南部,HS市西南部,地处华北平原腹地,介于北纬37°18′40″-37°44′25″,东经115°09′57″-115°41′07″之间,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东汉时期冀州的牧守驻地在信都,冀州范围很广,下辖信都、赵国、巨鹿、平原、渤海、章武、河间、高阳、博陵、清河、中山、常山、乐陵等十三个郡(国)。牧守韩馥便驻守在信都,即现在的河北HS市冀州区。这十三个郡则包含河北、北平、山东、辽宁、内蒙等的一部分地区。

    韩馥是冀州州牧,或者叫作冀州刺史,属于三品地方外官;袁绍则是冀州下辖渤海郡的郡守,称为渤海太守,属于五品地方外官。

    东汉时期,天下划分为三十六郡,朝廷担心这些郡守官员贪污腐败,害民以逞,就设置了一个监察机构,设置了刺史这一官职,一个人监督几个郡,有事情并没有处置的权利,而是报告到朝廷,由朝廷来处置,当时的督邮也属于刺史的下级直属官员。“刺”这个字就很明确地说明了这个官职的特点,刺探,监督之意。一开始刺史的官职不过五品,督邮七品。

    后来太平道在民间传播,十馀年间,徒众数十万,自青、徐、幽、冀、荆、扬、兗、豫八州之人,莫不毕应。太平道用咒符水以疗病,令病者跪拜首过,或时病愈,众共神而信之。或弃卖财产、流移奔赴,填塞道路,未至病死者亦以万数。郡县不解其意,反言角以善道教化,为民所归。

    太尉杨赐时为司徒,上书言:“张角这个人诳言欺骗百姓,已经犯了罪行,朝廷大赦多次赦免他的罪行,可是他不思悔过,反而更加滋生蔓延他的歪理邪说。恐怕今后成为心腹大患,最好是下令刺史,升为三品官职,鉴别百姓的身份,保护好自己所管辖的各个郡城。”这是提议给刺史升官到三品的建议,当时的皇帝灵帝并没有采纳。事遂留中。

    司徒掾刘陶复上疏申赐前议,言:“角等阴谋益甚,四方私言,云角等窃入京师,觇视朝政。鸟声兽心,私共鸣呼。州郡忌讳,不欲闻之,但更相告语,莫肯公文。宜下明诏,重募角等,赏以国土,有敢回避,与之同罪。”帝殊不为意,方诏陶次第春秋条例。皇帝也不以为意,反而下令刘陶在春秋战国里找出先例来再来说服他。

    后来张角可不就开始造反了嘛,无脑的皇上灵帝不好意思,拉不下脸来征求大臣们的意见和解决方法,竟然问计于太监中常侍吕强,吕强就说了,对曰:“党锢久积,人情怨愤,若不赦宥,轻与张角合谋,为变滋大,悔之无救。今请先诛左右贪浊者,大赦党人,料简刺史、二千石能否,则盗无不平矣。”帝惧而从之。

    黄巾造反,太监肯定不能上战场,只能用朝廷大臣士人。可是党锢,就是把士人反对太监的人都抓起来,关在监狱里的意思,已经很长时间了,如果不赦免他们,他们再与张角合起伙来,这个事就更不好办了。现在请皇帝先抓几个咱们最想杀的人杀了,再把其他的人放出来,封几个刺史,让他们去平叛就行了。太监这一手玩得是漂亮,自己怂不提,却要让别人去卖命。

    其他的意思暂时不说,只是这“料简刺史,二千石能否”,就是成了扩权刺史的开始。

    简,古代书写了文字的狭长竹片,简在帝心,便是在皇帝心中有了印象。而这里则有任命的意思,然后就是官位,这位太监还担心二千石,三品官职是不是小了呢。

    本来各地郡守地方最大的官员官职不过五品,一郡之地方圆不过百里,这一下子设置了十三个刺史,后来又改称州牧,牧守一方,又结合古代九大州的称谓,这就很有意思了。

    因为古代九州,是大禹命名的,但当时朝廷只占一州,相当于河南、陕西的各一部分地区,面积小得很,其他八州其实都算是他国的土地,大禹又走不到那边去,便笼统地命名了事。

    皇帝认为能够统治九州是一件很光荣的事,州牧分封之后,这些牧守却又都有了割据一方的能力和念头,甚至可以列土封疆了啊,在后来各个州牧的言行做法里也不难看出他们的这些小心思。

    地方上既然有了三品官职,那下辖各郡便是县官不如现管,过去的交通不便也造就了这种模式,县令听从郡守,郡守听从州牧,以州牧为首的地方政治和势力割据便产生了。

    当时的宗室河北刘焉便是钻了这个空子,给灵帝送了一大笔钱,买了益州牧的官职,从河北一个郡守升职成州牧,调到四川当土皇帝去了。

    这种官职的上下级关系梳理清楚之后,再来看韩馥和袁绍两人之间的家族关系。

    韩馥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经历史无可查,当他能够出现在史册中时,便是朝廷上层的官员,《资治通鉴》说是尚书,在尚书台工作,处理全囯和地的政务;百度则说是御史中丞,在御史台工作,监察百官反腐倡廉;官职其实都差不多都是朝廷五品的官职,在朝廷里是个都不用上朝的小官。董卓掌权,自以为是施恩,提拔韩馥,从五品提拔成三品,放在地方历练,为一州之刺史,干上几年,再提拔到朝廷的话,恐怕就是三公九卿之列,这是朝廷官员的晋升之路,大多数人都要走这么一条道路。

    可是,韩馥能以微末出身当上朝廷的官员,一个是家里有钱财,可以买官,当时还是灵帝在位呢,再一个就是文化水平和名望也得过得去,因此,他拜在了袁氏门下,成为四世三公袁氏门生。按说和袁氏二雄袁绍、袁术应该保持很好的私人关系才对。但是从后来韩馥的行事为人和人生遭遇来看,韩馥其实和这两个人的关系都不咋地。

    虽然是猜测,但是首先董卓封官就不要钱了吗?其次刺史这么大的官职董卓又怎么会轻易安排?难道韩馥就一点儿都没走董卓的门路?就连袁氏家族家主袁隗都亲自帮助董卓执行废立皇帝的事,他门下又怎么会缺少了韩馥这样拜入董卓门下的人呢?谁又知道是不是韩馥早就想摆脱袁氏家族的束缚,离开朝廷,从此天高任鸟飞呢?所以韩馥应该是给董卓送了钱,表了忠心,然后才得到冀州刺史这个官位的。董卓也当过刺史,这里面的弯弯道道菜门清得很。

    可是,韩馥去了冀州才知道,袁绍阴魂不散,早就这里来避难了。这个时候袁绍是以司隶校尉的官身逃跑出来的,司隶校尉是六品官职,可以监督朝廷百官的不良行为。

    韩馥很害怕董卓发现袁绍在冀州,离洛阳虽然远,但如果董卓再来杀袁绍,自己怎么办?袁绍可以东渡日本,如果那样就没有武大郞什么事了,自己还想在冀州混口饭吃啊。

    可是董卓不按套路出牌啊,肯定是受到袁家的贿赂了啊,转过头来又封袁绍为渤海太守,给你升升官职的级别,咱们和好吧。

    189年9月,董卓废立皇帝,袁绍出走冀州渤海,12月安排韩馥的工作,接着又发掘出来袁绍在渤海,直接就任命为渤海太守。整得韩馥根本没有什么准备时间就只能无奈的接受了这个现实。

    咱哥俩是同门的师兄弟,现在虽然是上下级关系,你得听我的。这是韩馥的意思。

    咱哥俩是上下级关系,过去可是同门的师兄弟,我是嫡系,你是门生,你得听我的。这是袁绍的心里话。

    头两个月两个人还没坐热乎椅子,也没有产生什么直接的对立的矛盾,可是袁绍这个人不老实啊,又接到原来的好朋友曹操的微信,哥们我要讨伐董卓了,你来不?

    那能不去吗?另外还得喊上韩馥啊,这可是我原来的小兄弟,现在的上级。而且你看我这号召力,稍微一招呼就招募了三万兵马,这粮草人吃马嚼的,一个小小的渤海可承担不起,韩馥老兄弟啊,这个你可要帮忙啊。

    韩馥怕什么来什么,我这刚给董卓表了忠心,人家也给我办事了,这刺史都当上了,你却来吆喝我去打人家,这像人话吗?

    韩馥明确了一下自己的态度,我不去。不但我不去,我还安排人监视你袁绍,你也不能去,你一大家子人家都还在洛阳呢,你袁绍没脑子了去讨伐董卓?我这都是为你好,你知道不?

    谁还没有三个好朋友?于是袁绍的一个好朋友东郡太守桥瑁假作三公,通过驿站发送文书给韩馥,诉说董卓的罪恶,天子受到威逼,处境危险,踮着脚跟盼望义兵来讨伐董卓,消除国家灾难。

    韩馥接到信件,召集部属商议,问大家说:“如今应当助袁氏呢,还是助董氏呢?”

    治中从事刘子惠严肃地说:“兴兵是为国家,如何说什么袁氏、董氏!”

    韩馥自知言短,脸有愧色。

    刘子惠又说:“兵者凶事,不可为首。如今应该派人去观察各州动静,如果其他州决定发兵,我们再响应。冀州和其他州相比并不弱小,他人之功也没有能处于冀州之上的。”这就是在给韩馥画大饼呢,所以韩馥的脑子吧,也是袁氏门生毕业的。

    韩馥听从刘子惠之言,于是不再阻拦袁绍,还写信给袁绍,说明董卓之恶,表示听凭他起兵讨董。他哪里知道,这刘子惠其实也袁绍的小弟啊。

    于是袁绍就开始出兵,兵发中原,还请韩馥帮忙,自己有三万兵马,你是州牧,得供应粮草哇。

    韩馥以一州之地供给三万兵马粮草还是很轻松的,也就答应了下来。

    升米恩,斗米仇,三万兵马的粮草细水长流。

    袁绍带着人马就来到河内,赖上韩馥了。韩馥却时时都在担心袁绍针对自己,就想出了一条妙计。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