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网游竞技 > 三国网游再开新篇章 > 第三十章 东郡太守1

第三十章 东郡太守1

    再说于毒领兵攻打东郡,东郡太守王肱本来就是个新来的太守,手里缺兵少将,根本打不过这股黄巾军,只好求救于曹操。

    曹操就带着自己数千人的队伍前来帮助曾经的战友刘岱麾下的东郡太守王肱。本来于毒带兵攻打武阳县,曹操来到之后却没有直接救助武阳,而是打上于毒的根据地鹿肠山老虎寨的主意。这本来就是围魏救赵的计谋,当时曹操麾下将领都劝说曹操先去救助武阳,曹操却说,让于毒知道我从西面攻打他的老窝,则武阳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现在我们一定要先攻下他的山寨,而不是让他先打下武阳。然后我们埋伏在他的必经之路上,再打败这支回援的军队,这样这股黄巾军也就没有任何威胁了。

    果然,于毒听说曹操攻打老虎寨,立刻回兵救援,也正中了曹操的计谋,被曹操打得大败。

    于毒所影响的地盘也和冀州接壤,对袁绍的影响也蛮大的,这时候袁绍听说自己的小兄弟曹操打败了于毒,很是高兴,这是帮助自己啊,于是就上表奏请曹操来当东郡太守,原来的太守既然不称职,直接免官就是。

    说起来这东郡还真和曹操有缘哪。

    曹操年龄增长,父亲又是朝廷高官,祖父又是中常侍大长秋,爵费亭侯,这小子在洛阳也是个横行霸道的纨绔子弟,还好没长太歪,年龄一够,二十岁了,就被他爹连打带骂地,开始干点正事,出任朝廷官职。

    史书中说: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就这么四句话,说的却是曹操七八年的经历。

    通过吕伯奢推荐,曹操成为孝廉郞,这是一种资格,就相当于考上大学,毕业之后发给一个毕业证。然后再安排工作,任命他出任洛阳北部尉,相当于现在洛阳城北部地区的派出所所长,八品的官职,管理的区域还不大,仅仅是洛阳北部那一片。

    这可真是工作称心牛皮响,人生得意马蹄急。曹操带着任职的新鲜感,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京师敛夡,莫敢犯者。

    大太监的孙子杀了小太监的叔父,这属于太监内部的矛盾,在百官看来是狗咬狗,但对曹操却都高看了一眼,不再把他当作阉党来看待了。

    当时的太监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眼见给自己办事的人被曹操杀死了,他爷爷曹腾受皇帝信任,,在皇帝面前说曹操的坏话,根本不被皇帝接受。

    另外曹操当时在后宫也有亲戚啊。当时汉灵帝立了一位皇后,姓宋,祖上也有一位宋皇后的,这一辈之中的女儿也被选中入宫为后。这可是母仪天下的一国之母,恩及宋氏一门,父亲宋酆,被任命为执金吾,封不其乡侯。宋奇也被封为濦强侯。

    熹平元年(172年),宋奇与曹家结姻,迎娶了侍中、长水校尉沛国曹炽之女。又与妻舅曹操相为挚友。这个时候曹操才17岁,正是叛逆期的少年。曹炽则是曹操的堂兄弟之一,看来曹腾、曹嵩后来也大力提拔过他们自己的家人,曹炽便是其中之一,曹炽还生了一个儿子,曹仁,是后来曹操手下比较重要的将领之一。从血缘关系上来说,曹操与曹仁其实并没有太大关系,但是他们的爷爷辈曹腾、曹褒是亲兄弟,所以关系就很快亲厚起来。

    光和元年(178年),由于宋皇后居后宫正位却不得宠,后宫的宠妃于是一同诬陷她,加上当初中常侍王甫害死了宋皇后的姑姑,害怕获罪,于是也向灵帝进献谗言,灵帝相信了。不久,就废了宋氏皇后的身份,打入冷宫,宋皇后忧伤过度病逝。宋奇也受到牵连,与父亲兄弟一同被诛杀,弃尸城外。诸常侍、小黄门在省闼者,皆怜宋氏无辜,共合钱物,收葬废后及酆父子,归宋氏旧茔皋门亭。

    178年,曹操正好23岁,当时还受到皇后的庇护,太监确实拿曹操没有办法。

    但是曹操在洛阳北,这是皇宫所在的区域,也是太监活动的主要场所,有这么一个人实在碍眼,于是太监位便联手推荐,保举他去外地顿丘做了个七品的县令。

    这已经是曹操在洛阳北当派出所所长当了三年之后的事情了。曹操后来六十多岁给儿子曹植吹牛写信的时候还说自己“昔为顿丘令,年仅二十三,思此时所行,亦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欤!”

    曹操当了县令,虽然年轻,但确实有治理一县的能力,并且深入民间地头,知道百姓疾苦,对曹操的价值观念和世界观念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在此期间还开发了自己的一个特长,明古文,这个时候就对古董文玩有了深刻的研究。

    这里是顿丘啊。

    顿丘,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地名,三国时的史学著作《皇览》里记载:“颛顼冢在东郡濮阳顿丘城门外广阳里中。”“帝喾冢在东郡濮阳顿丘城南台阴野中。”颛顼和帝喾都葬在顿丘。《尚书大传》记载:舜“帝贩于顿丘,就时于负夏。”说的是舜帝时期,因顿丘位居黄河之滨而贸易兴盛,吸引舜帝于此贩卖陶器,开启了中华民族商业文明的滥觞。《诗经》中记载了“送子涉淇,至于顿丘”的爱情故事,在此播下了风雅的种子。《竹书记年》记载的“周敬王三十九年,晋城顿丘”是公元前2504年的事情。顿丘置县是在公元前2360年前的张国时期。虽然奔腾的黄河使顿丘不断迁移而至今消失,但层层黄沙掩盖不住古顿丘“黄河明珠”“《诗经》名城”的历史光芒。

    简单来说,对于当时的曹操而言,顿丘有很多古董文玩埋于地下,后人经常发掘出来千年之前的东西,并且以些贩卖谋利。曹操既然来此当了县令,一年时间更是成长为其中的皎皎者,带着三班衙役挖起祖坟来得心应手,这也为他后来成建制组织摸金队伍在心里埋下一颗种子。

    而且就在这一年,宋皇后被废,宋家妹夫宋奇被杀,自己也受到连坐,县令的位置才坐了一年左右,就被免除了官职,

    手头有相当值钱的古董文玩,曹操又不是个古板的人,当然是以此为引,再次在朝廷里钻营投机,别人送金银,他就送古董,因此又谋得一个官职,议郞。

    议郎,就是掌管应对顾问、参议朝政的官员。官职不高,七品文职。其实曹操这是平级调动,官职不升不降,变相的就是没有了手中的实权。

    既然是议郞,那就不得不经常上书皇帝,议论朝政。但是皇帝并没有重视过曹操的晋言,这一干就是五年,当时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谋诛阉官,反为所害。这里杀死窦武、陈蕃等人是皇帝和太监们联手大获全胜的结果,曹操却看不清这背后的真情,反而上书陈说窦武、陈蕃等是为人正直而受到太监的陷害,奸邪盈朝,善人壅塞,其言甚切;灵帝不能用,没想办法撤他的职务就不错了。

    后来皇帝又下诏书敕三府:举奏州县政理无效,民为作谣言者免罢之。这本来是一个出发点极好的政令,但是这个政令需要执行的办法却是“举奏”二字。无论是州牧还是县令,只要政绩无为,受民众非议的行政长官,罢免官职不再任用。但是就因为是需要三公各府的官员来“举奏”,这一下子便给奉旨举奏的官员又打开了一扇可以大肆收授贿赂的窗户。三府的官员本来就是拿钱买来的官,现在有办法收钱,当然要收钱收到手软,没钱肯定诬陷,三公倾邪,皆希世见用,货赂并行,强者为怨,不见举奏,弱者守道,多被陷毁。

    曹操正义感勃然而发,“太祖疾之”。正巧这一年天灾较多,皇帝下令大家都给朝廷出主意想办法,曹操便借着这次上书的机会,再次对“举奏”政令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指出有举奏大权的人只会为权贵的人提供保护伞,这种政令没有任何积极作用。皇帝却不会撤消这种政令,只是追查了一下受贿的人进行处罚,对民间已经有谣言的有可能是被冤枉的官员则统一任命为议郞,还可以和曹操一样当议郞。

    这是一种什么行为?本来在地方上受到当地世家、百姓的非议,已经说明此官员不称职了,却还要提拔到朝廷里来当议郞!怎么才能当议郞?当然是更加大方地给三公府官员送礼行贿。

    于是政教日乱,豪猾益炽,多所摧毁;太祖知不可匡正,遂不复献言。

    曹操沉默了。不是在沉默中死亡,就是在沉默里暴发。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