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网游竞技 > 三国网游再开新篇章 > 第三七章 荀彧刘翊

第三七章 荀彧刘翊

    荀彧[xúnyù](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今河南XC市)人。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在各大游戏里智力排在前三的存在,直接历史评价为政治家,战略家。

    荀彧一眼就看出来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拙劣计谋,张邈在自己面前要是耍大刀说不定就成了,可是想用计谋,自己一个子也不掏,让自己拿粮草去供应可能是敌人的吕布,再来打自己?要是这种简陋的计谋能够成功了,荀彧在历史上也就不会这么出名了。

    荀彧曾经在朝廷当过守宫令,属少府属下的官员,平日里掌管皇帝用纸笔墨及尚书诸财用、封泥。曾经侍候过灵帝、少帝和献帝,算是三朝老臣,这一年28岁。

    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致使荀彧受人非议。这太监有女儿是不是很稀奇?太监的女婿啊,所以就找太监的孙子一起工作,物以类聚嘛。

    另一说,荀彧因为年少时有才名,得以免于别人的讥议。后来南阳名士何颙见到荀彧,大为惊异,说道:“这是王佐之才啊!”

    董卓主持朝政,荀彧就看出来这不是个好东西,不愿意在董卓手下当官,再说自己干的这个工作一直是在皇帝身边,万一董卓要杀掉皇帝自立为帝,自己岂不是陷于不忠之地左右为难?于是就申请说,我要外放当官,董卓还算好说话的,于是任命荀彧为亢父县令,荀彧说是去亢父当县令,随即弃官归乡。

    略施小计就摆脱了董卓的压制,在县令的官职上弃官也没有给董卓留下什么坏印象,保住了自家身世的清白,同时还保全了身家性命,文人谋士的厉害之处由此可见一斑。

    当时荀彧同郡韩融带着宗亲一千多家在密县西山中避难,荀彧对父老说:“颍川是四战之地,如果天下有变,那就会经常受到侵略,应该早离去,不能久留。”但乡人们多怀恋故土,不愿离去。冀州牧韩馥与荀彧同郡,他派人接荀彧,乡人不愿跟随,荀彧只得独自将宗族迁至冀州避难。

    到冀州后,冀州已为袁绍所得,袁绍见荀彧来,待之为上宾。荀彧弟荀谌和同郡辛评、郭图都在袁绍手下。荀彧见汉室混乱,每每有匡正之心。当时曹操在东郡,荀彧认为曹操有雄略,而袁绍终不能成大事。二先一,又有太监这层关系,工作调动还真不算很难。

    初平二年(191年),荀彧离袁绍而投曹操。曹操见荀彧来投,大悦,说:“这是我的子房啊!”于是任荀彧为司马。荀彧时年29岁。

    当时董卓威陵天下,曹操问计于荀彧,荀彧说:“董卓残暴已经超出常理,一定会因祸乱暴毙,不会有什么作为的。”后董卓派李傕等出关东,虏略各地,至颍川、陈留而归。荀彧乡人多数死于战乱。

    这也显示出当年荀彧的先见之明,方才保全了自家家族的生命安全。

    就这样一个智商过百的人物,小小的张邈竟然用计,可想而知这个计策是多么的愚蠢。他安排前往用计的人在历史上还是留下一个名字的人物。

    这个人名字叫刘翊,字子相,也是颍川颖阴人,和荀彧是老乡,却是一个非常迂腐的人。

    刘翊家中世代产业丰足,经常救济他人而不愿他人报答。刘翊有一次在汝南旅行:陈国有位叫张季扎的人要到远方赶赴老师的丧礼,不料遇上寒冰,车子坏了,所以停滞在道路上。刘翊见到后说:“你要去参加丧礼,请马上启程尽早到达吧。”立即下车,将自己的车子给了张季托,而且没有说自己的名字,骑上马便走了。张季扎猜想他可能就是传闻中重徳重义的刘翊,事后他专程来到颍阴,想要将车子还给刘翊.刘翊知道后关上门,让人说自己出去了,不同张季扎相见。

    这其实就是个有钱人家的傻儿子吧。

    刘翊坚守自己的志向,称病卧床,不屈意接受朝廷的任命;河南种拂到颍阴任职,举荐为功曹,刘翊认为种拂是名公的儿子,接受了举荐。种拂清楚刘翊这是择时择人而出仕,现在自己举荐后出来当官,是很给自己面子,因此非常的敬重他。

    阳翟黄纲倚仗程夫人(汉灵帝的乳母,帮着卖官的那位)的势力,想要把山泽占为己有。种拂召见刘翊.向他询问:“程夫人的权势很大,她是皇帝的乳母,常在皇帝身边,不满足他们家就恐怕被他们怨恨。答应了他们家就是侵夺百姓的利益,怎么办呢?”

    刘翊说:“不把名山大泽作为封地,就是为了百姓。郡守听从了他的要求,您就成为谄媚的人。如果因此而遭受灾祸,你的儿子申甫,将会得到更多的人的关爱。”

    种拂听从了刘翊的建议,于是没有给黄纲要求的山泽土地。接着,举荐刘翊为孝廉,刘翊没有接受举荐。功曹是在自己手低下当个随从、秘书,而孝廉则是一种大学文凭,是可以直接当官的身份。

    后来发生战乱,当地的郡县发生饥荒。刘翊努力救济那些缺粮断粮的人,靠他而活下来的有几百人。同乡及宗族人中贫穷的人家,死了就替他们筹备殡葬事宜,孀居或丧妻的就帮他们操办再嫁或再娶事宜。

    汉献帝(刘协)迁都西京后。刘翊被举荐为计掾。这时贼寇非常猖獗,交通阻隔,很难通过。刘翊就晚上出发,白天休息,终于到达长安。

    皇帝下诏表彰他的忠诚、勤勉,特任命为议郎,再后来调任陈留太守。得,本来来长安就不容易了,还要再去更加混乱的兖州,这种际遇也是没谁了。

    到了陈留,原陈留太守张邈没有接到改任他职的任命,这又来了一个朝廷正式委派的陈留太守,这可怎么办?如果没有这个人来抢陈留太守的职位,可能张邈也不会下这么大的决心来叛逆曹操吧,现在这个局面只有忽悠这位刘翊一下,当时应该是这么个情况:

    “刘大人前来担任陈留太守,我是热烈欢迎并大力支持的。只是现在兖州牧曹操不在兖州,他带兵去徐州攻打陶谦去了。陶谦多好的人啊,曹操竟然去攻打对方,还屠城三光,实在不是一个好人哪。现在我们准备推翻曹操,请吕布来当兖州牧,吕布可是杀掉董卓的忠臣良将,我们都支持他,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刘翊肯定表态:“曹操做的不对,怎么能杀这么多人?吕布当然好,我同意吕布当兖州牧。”

    “现在有一个好机会,曹操临去徐州前把兖州的政务大事都委托给你的老乡荀彧这个人来管理,现在需要一个人前去濮阳,坑荀彧一下子。就说吕布要来帮助曹操攻打徐州,让荀彧出一批粮草给吕布,然后让吕布吃着荀彧的饭,还要攻打曹操的城。你说我这个计策好不好?”

    “好妙计啊,好妙计。”

    张邈笑得像个狐狸:“这件事非刘大人不可,别人可忽悠不了荀彧。你前去鄄城用计,肯定能成功,你是荀彧的老乡嘛,他不会想到老乡坑老乡,两眼泪汪汪的。我呢这几天下正好把工作安排一下,等你回来咱们就交接工作。”

    在张邈看来这是一石三鸟的计策啊,一是满足了吕布的要求,供给粮草;二是坑了荀彧,粮草方面此消彼长,对我方有利的;三是怎么朝廷又安排了这么一个家伙来顶替我的官位?正好借机调离他离开,等打下兖州,这官职肯定有富裕,到时候这人事工作还是很好安排的。

    还有一个原因,纯属于臆想,自己和吕布交好,袁绍肯定恨我,曹操又与袁绍关系好,万一曹操为了袁绍再讨厌我呢?吕布之舍袁绍从张杨也,过邈,临别,把手共誓。绍闻之,大恨。邈畏操终为绍杀己也,心不自安。

    史书上这么写其实也是猜测之语,大家都可以来猜猜,张邈为什么要背叛曹操?

    于是刘翊就去了鄄城,按照张邈说好的办法对荀彧一通用计。

    估计当时鄄城的人根本就没有人认识这么个人,腆着这么大一张脸来给荀彧说这件事,谁信呢?荀彧好言把刘翊安抚住之后,听说他是朝廷委派的陈留太守,又送了一批珠宝金银,先把人打发走,然后自有安排。

    后来刘翊就走了,将自己手上持有的珍宝全部分给了他人,自己仅留下车马赴任去了。从鄄城到陈留三百五十多里地,刘大人出了关几百里地后,发现自己可能走错路了,因为看到一位士大夫病死在路旁,刘翊于是用自己的马换了棺材,脱下自已的衣服将死者收敛了。走了一段路,又遇到以前认识的一个人在路上窘困饥饿,刘翊不忍心丢下他,便将驾车的牛又杀了,用来解除这人的困乏。大家都曾劝阻他,刘翊说:“见死不救,这可不是有志之士。”

    后来,刘翊同那些人竟然都饥饿而死,饿死了,饿死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