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华娱:我的星光时代 > 第二十章:请把‘冉冉升起’去掉

第二十章:请把‘冉冉升起’去掉

    谈妥发行权的第二天,陈朔就和王晓帅他们转车去巴黎,然后又从巴黎坐飞机回京城了。

    此时已是五月下旬。

    陈朔和王晓帅他们一出机场就感受到了一股热浪袭来。

    京城的天气比之离开前变热了。

    与上次陈朔从柏林形单影只的回来无人接机不同,今天他们一出机场,就有一群人一拥而上挤了过来。

    是一大群早已收到风声,来接机蹲新闻的记者们!

    什么叫做得奖而归的凯旋?

    这就是!

    他们举着印有logo的话筒一窝蜂的递到了他们面前,争先恐后的提问他们。

    陈朔他们被这群斜刺里杀出来的记者们给吓了一跳。

    这打哪来的一群程咬金,高矮胖瘦,有男有女的。

    瞧他们这架势像是蹲点多时了。

    “王老师,我们的行程没有透露吧?怎么今天有这么多记者来接机蹲新闻?”

    陈朔挡住嘴巴低声的问王晓帅。

    “怎么会没有?”王晓帅挑了一下眉,“我们影片要上影院放映,需要宣传。”

    他这一说,陈朔也全明白过来了,感情行程是《青红》剧方自己放出去的呀!

    不过他也能理解,拿奖之后的热度不能断,这样上映后才会有好的票房成绩。

    这些记者其实也不用是特意请的,他们作为能在戛纳拿奖的主,时下新闻热度正酣。

    只是稍稍漏出点风去,他们自己就会像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一样,自己就游过来了。

    这边引起的骚动,很快就吸引了机场安保的注意。

    他们来了一批人来维持秩序。

    “小陈,你现在懂了吧?怎么叫做‘天下谁人不识君’了吧?”王晓帅饶有兴致的和他开起了玩笑。

    制片人这时站出来说话了。

    “各位记者朋友,这里是公共场合,我们不能耽误了机场的正常进出。

    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骚乱,我们《青红》剧组会在近期内召开新闻发布会,请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不用着急。”

    此话一出,急躁的记者们稍微安静了下来。

    随后他们七嘴八舌的问新闻发布会什么时候开始?

    制片人顿时手忙脚乱。

    至于陈朔……

    “王老师,我先走一步,太累了。”

    打完招呼后,他果断闪人了。

    这一路风尘仆仆的赶路,疲惫不堪,那有什么精神应对这些记者们呀!

    先回去补一觉,其他事等睡够了养足精神再说。

    等到记者们反应过来时,《青红》剧组已经坐上了来接他们的车。

    而陈朔早已搭出租车回家了。

    这《青红》剧组是有了固定时间开新闻发布会,而这陈朔可是孤家寡人,找也不好找。

    记者们叹气的叹气,跺脚的跺脚。

    相比《青红》剧组,陈朔的新闻更有话题性和热度。

    另一边,陈朔搭上了出租车开始给亲朋好友一个个的回电话。

    他还和宁昊、黄博他们约个时间开庆功宴。

    微电影得奖,庆功宴还是要搞的,仪式感不能丢。

    在家里休整了差不多两天后,陈朔终于养足了元气。

    姜玮打电话把他从家里薅来了学校。

    “老师,你是说学校要捧我?”

    “什么捧不捧的,你能有这样的成就,学校自然要把你树立成优秀学生的代表好好宣传的。”

    三大影视院校占据娱乐圈半壁江山,被大众视为一体,人脉资源和关系圈子基本重叠,学校之间也互有交流。

    但实际上也是互相暗暗较劲,彼此比较,力争鳌头。

    北电导演系出了一个优秀如陈朔的这样学生,学校肯定会把他作为榜样宣传,来吸引更多的目光关注学校,加深学校在大众心里的影响力,也为来年招生树招牌。

    陈朔听到这个心下一喜,他还正愁宣传不够呢,听到学校也会宣传他拿了柏林和戛纳的奖杯,顿时放下心来。

    此前拿柏林最佳短片金熊奖时的宣传都是小打小闹。

    一个短片奖而已,再怎么宣传也不可能拔高到和主竞赛单元最高奖项最佳影片金熊奖和最佳导演银熊奖一样效果的。

    但现在不同了。

    虽然他在戛纳拿得也是短片最佳金棕榈奖。

    但是这可是现在先擒金熊,后摘金棕榈。

    别说两个欧洲三大电影节最佳短片大奖了。

    此前三大院校可没有导演系在读学生拿过一个欧洲三大电影节的最佳短片大奖。

    陈朔连拿两个,而且还是同一年拿两个。

    1+1的效果是大于2的。

    对于圈外来说,可谓是一战成名。

    对于圈内来说,简直是石破天惊。

    什么导演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请把‘冉冉升起’去掉。

    这特么就是一颗导演界的超新星,而且已经在欧洲三大电影节刷了两个大奖,发出了自己的光芒。

    这是国内多少成名已久的导演都做不到的事。

    三个月内能拿下这样的荣誉成就,如此壮举,学校肯定是要加大力度宣传他的。

    “老师,你放心,我肯定配合学校的宣传工作。”

    “最近你可能会很忙,毕业短片的拍摄,你要不要忙过这段时间后再拍?”

    “老师,你放心,我心里有数,我忙得过来的,前期工作都准备好了,再押后的话,我怕没状态了。”

    “那行,毕业短片和毕业论文的事,你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你尽管来找我。”

    “那我先提前向老师说声谢谢了。”

    当天下午。

    学校宣传部负责此事的老师就找到了他,和他商量接下来的宣传安排。

    首先就是新闻发布会,其次是两部微电影的放映。

    这两部短片在柏林和戛纳的电影节上都首映了,但是在国内除了少部分人,其他人都还没看过。

    学校给他安排了一个好日期在学校大礼堂放映。

    作为国内的首映场次,学校打算给他把排面拉满,准备广发邀请函。

    这次邀请函不光是发给学校的知名校友,还有隔壁的,以及一些影视圈公司大佬和知名媒体记者们。

    势要把宣传力度拉到最大。

    因为要放映的缘故,庆功宴的事只能往后推了。

    陈朔把这事和宁昊、黄博他们一说,他们都表示理解,对于成片他们也挺期待的。

    另外就是希望他能留些邀请函给他们。

    他们怕到时候人一多,他们这些已毕业,但还未成为知名校友的人挤不进大礼堂。

    陈朔乐呵呵的应了下来。

    翌日,新闻发布会召开。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