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秘密战线之岛 > 第27章 棒槌

第27章 棒槌

    张璇嫣然一笑,让吴鹏飞去拿来一把筷子,把照片贴到墙上拼成一张完整的地图,又把身上穿的黑色毛衣拆开,分成N多小线团。然后把筷子切成三寸长的段,把毛线头系在筷子上。最后搬来一张桌子放在地图下面,在光滑的桌面上用钉子固定好一排支点,把毛线团的另一头系上,就开始忙活起来。

    据说棒槌编织的技法是200多年前由英国的传教士马茂兰把欧洲的编结工艺传到中国,在山东的烟台和WF等地流传,传统的做法是,先将想要的图案在纸上画出来,把图纸固定在木板或草垫子上。编织是从图案的中心位置开始,转着圈的向四周辐射。也有人是从上到下编织。要用针在图案变化的位置定位,用不同的扭绞、缠结的技法形成不同的效果。一幅作品往往要用十几个甚至上百个棒槌。

    张璇一双手在桌面上来回拨动小木棒,就像是在桌子上弹钢琴一般,发出哒哒哒哒的响声。编织了好一会,一幅惟妙惟肖地编织地图就逐渐出现在桌子上。

    莫维刚和吴鹏飞简直看呆了,没想到张璇还会有这种手艺。张璇用拿外科手术刀的手、用做手术的眼力,精准地把地图上的每一条线、每一个点编织出来了。最高明的地方在于,她用的是黑色的毛线,编织出来的图案就是黑乎乎地一片,有地方密、有地方稀,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一个笨拙的婆娘乱编一气的结果。

    一整个晚上,张璇彻夜未眠。天亮的时候,她把最后一个线头打上结。摆在莫维刚和吴鹏飞面前的这东西像个大黑包袱,张璇让吴鹏飞找来几件旧衣服,再拿点窝头什么的一起包里面,谁也认不出这竟是一幅作战地图。

    这一下老莫和吴鹏飞心里有底了。莫维刚让吴鹏飞和一个女招待打扮成农民的模样,两个人穿上带补丁的粗布衣服,在墙头抹了一把灰把头发搞乱,用脏手抹抹脸和脖子,光脚穿上顶破脚趾头的脏布鞋。这一捯饬,变成了一对像是走亲戚的农村小夫妻。吴鹏飞把包袱斜背在身上,女人胳膊上挎一个装着杂物的藤条筐子,两人就出发了。

    在路上,没人的时候他俩就走得快一些,人多的时候就走得慢一点。到了鬼子的一个哨卡,俩人把腰一弯脖一缩,装出胆小怕事畏畏缩缩,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一个鬼子端着枪上来检查,用刺刀对着吴鹏飞,“你的,把东西打开检查!”

    吴鹏飞赶紧把包袱从背上解下来,放到地上,把打的包袱结打开,露出里面的衣服和窝头。

    鬼子用刺刀把叠着的衣服挑开,双用手拿起来抖了抖,没发现有什么东西。看到窝头,直接踢到一旁,用脚把窝头碾碎了。

    女人一看就蹲到地了,想把鬼子踩过的窝头再捧起来,鹏飞连忙上前把她从地上拉起来,嘴里嘟囔着:“咱不要了,咱不要了!”

    这时另一个鬼子把女人筐子里的东西倒在地上,一看都是些乱七八糟没点正经东西。

    鬼子一挥手让俩人过去。吴鹏飞就和女人赶紧把包袱又拢起来、把地上的杂物装进筐子,点头哈腰地离开了。鬼子检查一番,还真的就没留心那个黑不溜秋沾了土的大包袱。

    就这样,吴鹏飞二人闯过了一关又一关,走过了一卡又一卡,这一路真的是风尘仆仆。等到了地方,脸上又是土又是汗,看上去就是两个地地道道的乡下人。

    来接应吴鹏飞他们的是莱阳游击队的人,对上暗号接上头,递给他们两块玉米面饼子一个水葫芦,吃饱喝足,就安排女同志在一户人家住下,带着吴鹏飞骑上马,又往前走了四五十里路,到了一个小村庄。

    这个村子叫龙泉庄,是游击队的一个驻地。游击队长叫樊大龙,一个典型的山东大汉,有一米八出头,膀大腰圆,浓眉大眼,目光中透露出果敢和坚忍。

    鹏飞他们一进屋,他迈着大步上前拉住鹏飞的手,用力地晃了晃说:“可把你盼来了!怎么样,路上都顺利吧?”

    鹏飞说:“我们也着急啊,咱们的同志好不容易才搞到情报,一分钟也不敢耽搁就送来了。”

    他解开包袱,把里面的东西放一边,把包袱抖了两个土,然后递给樊大龙:“这就是鬼子清剿计划的作战地图。”

    大龙一楞神,没反应过来,接过来上瞅瞅下看看,没看出名堂。

    鹏飞微微一笑,重又拿回包袱说:“怎么样,你看不出这是个地图吧?”

    他把包袱铺到房间里的炕上,线条都不太显眼,于是又拿起来,把包袱的一个角交给一个游击队员,自己拿着另一个角,让包袱对着窗户展开,说:“你再看看!”

    嗬!窗口的光线透过包袱,在樊大龙面前展现出了一副经纬分明的日军作战地图。

    “我滴个乖乖!这是谁想出来的办法啊?太牛叉了!”大龙的眼睛瞪得溜圆,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这是用咱那些老娘们的棒槌编织出来的?”

    “可是现在只有这一幅地图,罗司令员和五个军分区首长至少每人都要有一份吧,这也不够分啊??”旁边的游击队员说。

    站在旁边的一个像是干部的妇女说:“不用担心,咱有的是办法!”她转身就走出去了。

    大龙对鹏飞说:“这是咱龙泉庄的妇救会长李大嫚。’

    过了一会儿,那个李大嫚就抱着一打宣纸进来,手里还拿着一个纳鞋底用的锥子。只见她把宣纸在炕沿上幢整齐,平铺到炕上,又把包袱地图覆在上面,找了四根针把包袱四个角固定好,用锥子按照地图的线条纹路一下一下扎下去。忙活小半天,她把固定的针拔出来,把包袱拿开,对着大龙说:“队长,借你的自来水笔用一下。”

    大龙从怀里掏出笔递给李大嫚,她接过来拔出笔帽,在纸上刷刷地勾勾描描,很快,一张完整的作战地图跃然纸上。

    樊大龙和吴鹏飞又惊又喜,赞叹到:“咱山东的女人可真不一般啊!会下地干活、会编织花边、会打枪、这还会画地图,又能文又能武的,就没有不会干的啊!”

    李大嫚得意地说:“***都说了,妇女能顶半边天。怎么样,我这半边天还行吧?”

    鹏飞说:“这怎么能说行呢,这简直是太行了!哈哈哈哈!”

    送走了吴鹏飞,张璇和莫维刚的精力就转到了上次交通员送来的情报,要搞一批枪伤药。在战争时期,这都属于违禁品,日军是严格限制治疗外伤的药品在市场上流通。即便是在医院里治疗外伤,也都必须要向宪兵队登记,一旦有说不清楚的地方,立刻会被逮捕。所以在明面上根本无法大批量搞到红药。

    既然在明面上不行,那暗地里一定有办法。在青岛有一个庞大的地下黑市,这个市场一直被黑帮垄断着,控制黑市的人叫霸鱼头,人称“霸爷”。

    一名这名字,很多人都以为这霸爷应该是一个膀大腰圆,头发光光,上街就要抡斧头的主儿。但是出乎大多数人意料的是,这个霸爷竟是一个秀气斯文的白脸小书生。他不但读过书,还上过大学。这就应了那句话: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霸爷名叫张文生,四十多岁,中等身材,不胖不瘦,皮肤白净细嫩,喜欢剪短发,平时目光柔和,说话不急不躁。虽然看着斯文,但人家身上有功夫,据说有内力,曾有人见过他掌刀劈过三块摞在一起的真材实料的青砖。他还擅长使用两只德国造的二十响镜面匣子枪。

    这是德国毛瑟兵工厂制造的一种手枪,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动手枪之一。由德国费德勒兄弟研制,并以毛瑟命名。枪长288毫米,口径7.63毫米,重1.24千克,20发弹匣供弹,子弹初速每秒425米,射击方式为单发和连发,射击速度每分钟900发,有效射程50──150米。

    该手枪具有威力大、动作可靠、使用方便等优点,广泛流传于世界许多国家。中国很早就有仿造,在抗日战争中使用较广。20响的“驳壳枪”和“盒子炮”就是指这种手枪。据说张文生的枪法很好,二十米开外甩手一枪能打中一只苹果。

    张文生有勇有谋心狠手辣,能在青岛打下江山,是用了三年时间干掉了青岛大大小小十几个小帮会。他手下的生意有很多,明面上他开着贸易公司,暗地里控制了青岛几个大码头和火车站的搬运、在街面上收各个商家和小贩们的保护费,他还贩卖烟土、倒卖黄金,当然也会贩卖军火和药材。

    莫维刚和张璇一合计,游击队所需要的药品,如果从日本人的医院搞有一定难度,鬼子在数量上控制得很严格,无法上量。思来想去,还是找张文生,从黑市来弄。

    如果马家驹在青岛,这差事肯定就是他来做。因为家驹有军统背景,军统做事可是不讲什么道理,它代表国民政府。虽然现在青岛被日本人占领了,但是你要不听军统的,他一定会睚眦必报。但是家驹养伤未归,莫维刚决定亲自出马。

    但是有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没有人知道这个霸爷每天在哪?

    莫维刚安排了几波人在街面上四处打听霸爷的行踪。张文生的手下除了自己手头上的事,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儿就是包打听。莫维刚的人尽管已经很小心了,但是一来二去,还是让张文生的一个手下发现,在青岛有人专门打听霸爷经常在哪出没,他就把事报告给了张文生。张文生一听乐了:“哎吆!这是谁呀?对我有兴趣,那我倒要会会他!”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