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谋元 > 【007】漠北中原之争

【007】漠北中原之争

    “广袤无垠的中部草原,就只有这么大的一块?”

    铁木真有些不敢相信。

    他知道这个世界很大,在遥远的地方有西辽和大金国,这些他听族里的老人们都说过。

    但是在帖木儿眼中,整个蒙古大草原,并没有比他半根指头大上多少。

    “我第一次听到这些的时候,表现和你差不多,不用怀疑,帖木儿从不骗人,这都是腾格里的指示。”

    莫日根拍了拍铁木真的肩膀,将他面前已经烤的有些焦黑的鹿肉割了下来,递给了帖木儿。

    “成吉思……大海……”

    铁木真一片无意识地嚼着口中的鹿肉,一边接受着帖木儿对他世界观的改造。

    “我们所处的位置,是漠北草原,漠南已经被克烈部和塔塔尔人还有汪古部占据了,他们和金国更为亲密,因此也更能够接受到金国的铁器和弓弩,当然,他们的马并没有比我们好多少,勇士也不如我们勇猛。”

    帖木儿慢慢回忆着,将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蒙古草原和中原王朝的事情都告诉了铁木真。

    自古以来,中原王朝的大敌都来自北面。

    无论是东方高句丽还是西域,都算不上大敌。

    秦汉之匈奴,北魏之柔然,唐之突厥,宋之契丹女真……

    而金国自然也不例外。

    为了对付蒙古,金朝制定了一个非常不人道,但是又非常粗暴的对抗方法:减丁。

    所谓减丁,就是定期派兵对蒙古进行清扫,杀戮蒙古高原的人口,削弱蒙古人的力量,这样金国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蒙古,这个概念实际上在成吉思汗之前非常模糊,今天的历史学家们大致认为,蒙古人来自原来聚居于东北地区的室韦部众,契丹是大室韦,而蒙古人是蒙兀室韦,后来的黄头女真,是黄头室韦。

    根据《契丹国志》的记载:“四至邻国地理远近,正北至蒙古里国。国无君长所管,亦无耕种,以弋猎为业,不常其居,每四季出行,惟逐水草。所食惟肉酪而已。”

    逐水草而居的蒙古人一贯是内斗内行,外战外行,自耶律阿保机时代起就是辽国的军功机器。

    当时耶律阿保机曾经发动大规模西征,对于当时盘踞在蒙古高原的各个部落造成了巨大的杀伤,乌古、敌烈、阻卜各部虽然善于骑射,但是在契丹部众面前简直是不堪一击,辽国的各路大将都曾经在蒙古高原建功立业,不过在蒙古高原取得霸权的契丹人对于治理这些草原部落也是非常头疼,为了对付蒙古人辽国一度委任了30多个西北招讨使,专门经略蒙古。

    辽国被金国取代之后,对蒙古高原的控制成为了金国的巨大难题,毕竟女真人比契丹人还要少不说,当时蒙古人的力量已经相当强大,比如靠近金朝边境的塔塔尔人,人数部众高达七万,而且骑兵为主,更别提后来兴起的克烈部,乃蛮部,乞颜部等,个个实力强大,金国既要对付南边的南宋西边的西夏东边的高丽,对内要镇压契丹人汉人的不满,还得对付蒙古人,可以说是四面受敌。这种不利局面之下,金国从金熙宗开始就实行了对蒙古的三大政策,也就是:修壕,挑唆和减丁。

    这三大政策的极盛时期发生在号称“北国尧舜”的金世宗时期。他即位的时候金国内忧外患,海陵王完颜亮南征失败,契丹人起兵作乱,金国眼看是风雨飘摇,然而他采用剿抚并用的策略,对南宋先暂时退让,平定内乱之后又强硬对抗,让金国快速恢复了强大。

    修壕,金国在与蒙古的西南部边境线附近修筑了一条深两米的超级壕沟,这玩意大致就和长城的思路差不多,因为蒙古人是以骑兵为主,深沟可以阻断骑兵的进攻,达到阻止蒙古人南下的目的,同时每隔一段距离就修筑一座堡垒,堡垒的作用很简单,看到蒙古人一方面报警,另一方面拖时间等待大部队到来。

    经过多年的经营,金国修成了一个村连村,寨连寨的超级西部防御工程,金世宗认为,草原非常的荒凉,取之无用,但是蒙古人连年进犯,必须得防御,到了1181年,金国的防御工事大成“鹤五河堡子至撒里乃,皆取直列置堡戌,全长600余里的范围内遍布金国的堡垒,可以说蒙古人寸步难行。

    每个一年或者三五年,金世宗就会派出精兵强将对蒙古进行扫荡,这位号称“北国尧舜”对于所有的敌人基本都能宽恕的圣君,对于蒙古人可谓残酷异常,所谓“向北剿杀”“极于穷荒”。对于蒙古人的财物一概放弃,对于蒙古青壮年全部杀光,并且还将蒙古人的孩子全部抓走变为奴仆,结果让金国“山东、河北谁家不买鞑人为小奴婢”。

    这样的做法虽然让蒙古人饱受打击,但是也导致了非常严重的民族仇恨。

    为了能够让蒙古人彻底分崩离析,永远不会形成一个统一的强权,金世宗常年鼓动亲附金朝的塔塔尔人和漠南鞑靼对其它部族进行攻杀。

    蒙古人按生产方式分为草原百姓和林木百姓,草原百姓亦称“蒙古本族”,是指在蒙古草原上以游牧为生的诸部落的部众;林木百姓亦称“森林部落百姓”、“林木中的百姓”,是指在萨彦岭北麓地区以及贝加尔湖畔的森林湖泊以狩猎为生的诸部落的部众。

    而蒙古人按地位分为迭儿列斤蒙古和尼伦蒙古。迭儿列斤蒙古指的是一般的蒙古人;尼伦蒙古,又译为尼鲁温蒙古,是指“三贤圣母”豁阿·阿兰的“天光三子”繁衍出来的各部落的蒙古人。

    豁阿·阿兰一共有五个儿子,和朵奔篾儿干生两个儿子,长子叫不古讷台,次子叫别勒古讷台。

    朵奔篾儿干死后几年,阿兰豁阿又感神光生下了三个儿子,不忽合塔吉、不合秃勒只、孛端察儿·蒙合黑。

    阿阑豁阿去世后,两个大儿子的子孙组成了蒙古迭儿列斤氏,也就是一般出身的蒙古人,三个小儿子的子孙组成了尼伦氏,亦称尼鲁温氏,因为他们是金光神人的后裔,所以称做“纯洁出身的蒙古人”,这已经有一点“天降玄鸟,降而生商”的意思了。

    金国的减丁政策,挑拨离间,再加上蒙古诸部本身的矛盾,让蒙古高原上连年征战,民不聊生。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创建蒙兀国,带兵反抗金国的合不勒汗自然成为了蒙古人心目中的英雄。

    注1:金朝说法是鞑靼,鞑靼和塔塔尔都是Tatar,翻译问题,附庸金国的汪古部被称为白鞑靼,其余蒙古诸部均为黑鞑靼。

    注:孛端察儿:长子八林昔黑剌秃合必畜(乞颜部先祖)养子札只剌歹(札答阑部先祖)

    ……

    合不勒汗:长子斡勤巴尔合黑(主儿勤部先祖),次子把儿坛巴图鲁,四子忽图剌,堂兄弟俺巴孩汗(泰亦赤乌部先祖)

    忽图剌长子术赤,次子吉尔马兀,三子阿勒坦

    把儿坛巴图鲁:长子蒙哥秃乞颜,次子捏坤太石,三子也速该,四字答里台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