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破败的戏楼

    经过努力和韩枫野生动物的加持,最终新农村示范村的份额,归属于落花村。

    那天动员大会,韩枫作为创业代表坐在席位上,穿西服打领带,有模有样,拿着本子和笔,不时写写画画。

    秦镇长在上面讲了很多,大致确定,落花村的发展方向,利用落花村的野生动物资源和文化资源,大力开展旅游服务行业,增加村民收入。

    建设基础设施配套的新环境,供电,通讯,环境整治,精准扶贫,医疗卫生等一系列措施。

    其中,让韩枫印象深刻的是,将落花村一处破旧的戏楼,重新修缮,以此为标志性建筑,修建一个供游客休息,娱乐场所。

    这座破旧的戏楼,从清时期都有了,一直延续到今天,韩枫小时候,跟同村小伙伴们,进去躲过雨,回来后,大病一场,村里人将戏楼称为不祥之地。

    听爷爷讲,戏楼来历,说是清朝雍正年间,落花村姓吴的人家,有个门人中了进士,相隔不到二十年,吴家子侄辈两个兄弟,有考上进士。

    吴家“一门三进士”的佳话,广为流传。

    为此,吴家后人建了这座大戏楼,传承至今。

    新农村示范村敲定以后,韩枫的野生动物园经营证件,也相继完善,虽然只有个雏形,但大的框架基本搭起来。

    他也没指望,一下子就有很多游客慕名而来。

    现在就两种野生动物,而且野猪和七彩山鸡,时不时的玩消失,让这座野生动物园,名不副实。

    真要有游客过来,看见的是几十头黑皮猪,还不得投诉啊。

    整个落花村,开始大刀阔斧的搞建设。

    一天,一个模样。

    路边栽上花儿,装上路灯,安置了垃圾箱。

    山里贫困户,也被迁到外面来,在靠近村办地方,划一块地,统一建造一批两层建筑,设置有篮球场,健身场地,模拟城里小区样式。

    日子,就在紧张,而又平凡的建造中,匆匆而过。

    深秋已至,山里颜色也蜕变成黄色为主调。

    韩枫的日常事,喂猪,直播,卖货,视察工地,日子简单,又充足。

    就在平淡日子中,一个不好的消息,开始在落花村传播。

    邻村养猪大户,大批黑皮猪因为患病,死了。

    临近冬天,是猪瘟高发季节。

    张国瑞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想到韩枫的猪场。

    韩枫第一次回乡养猪,没有什么经验,更不曾遭遇过猪瘟,要是患上病,半年来的努力,全都泡汤了,不光如此,恐怕也会波及到野生动物身上。

    这种风险,韩娃子他承担不起。

    张国瑞忙完手上事情,骑着小电驴,来到韩家小院。

    瞧着大门口,挂着野生动物园的牌子,不禁哑然失笑。

    “这算哪门子野生动物园哟。”

    自嘲之后,他走进小院,见韩枫蹲在地上,喂两只七彩山鸡。

    “张叔,你来了啊。”韩枫见到张国瑞,脸上露出微笑,“今天,我在草垛里看到两个野鸡生的蛋哎!”

    “是嘛,你小子可别偷吃了,让它们孵出小鸡。这野生动物园也太冷清了。”张国瑞戏谑道。

    “我知道。”

    韩枫点头说道。

    张国瑞坐在板凳上,把最近养猪形势,简单说了一遍,“你没经验,冬季猪瘟盛行,联系一下陈兽医,给猪接种猪瘟疫苗,注意猪圈卫生情况,一旦发现病猪,及时做好隔离啊!”

    他语速很快,一副忧心的样子。

    今年猪瘟来势迅猛,邻村好些个养猪大户,都遭了秧。

    “放心吧,张叔,前几天陈医生来过了,猪瘟疫苗都打上了,目前这些黑皮猪都很健康。”韩枫给张国瑞倒了一杯水,笑道,“这些王二都跟我说了,猪场早就做好了准备。”

    “嗯,不错!韩小子,王二没有土地和房屋,这次新农村建设,会单独给村里孤寡老人建一批屋舍,水电都接通,免费给他们住,到时候让王二也去领一间。”

    张国瑞之前一直忙着村里事情,倒是把这事儿给忘记了。

    “不用,让王二住在这里,等猪场赚了钱,就在之前那两户搬走的原址上,给王二盖一栋小楼。”

    “哎,好哇,你能这么做,叔叔很欣慰啊,王二从小吃百家饭长大,对咱们落花村贡献很大!”

    张国瑞坐了一会儿,又去蓄水池工地上看看,工程进度很快,水池中央,已经开始铺水泥柱了。

    “韩娃子,咋还修了一座桥啊?”

    知道韩枫要挖个蓄水池,没想到弄得如此雅致,还在水池中央修了一座廊桥,颇有种江南荷花池的雏形。

    “瞎弄呗,以后游客可以从廊桥上走,赏荷花,喂鱼,丰富一下园区景观。”

    韩枫指着廊桥中央,“到时候,那里会修一座凉亭,整体下来,观感还不错!”

    “嗯,你们年轻人,想法新潮,我也不反对,钱还够用吗?”张国瑞是一个务实的人。

    “差不多吧。”

    送走张国瑞,韩枫骑车去镇上,准备买一些火碱,漂白粉,生石灰,准备回来给猪圈内外彻底消毒一下。

    猪瘟盛行,他心里也没底。

    到了镇上,有关猪瘟的传闻,陆续传入他的耳朵。

    “不得了啊,好几个村的养猪大户,都死绝了,埋都埋不过来。”

    “哎呀,损失老大了。”

    “可不是吗,这年头,天灾人祸,谁也拦不住。”

    买完东西,韩枫倒也没多停留,直接骑车往家赶。

    路过村里戏楼的时候,停车驻足,看着上面搭着架子,韩枫思绪忍不住回到小时候。

    那时候戏楼也像现在一样破旧,听说里面闹鬼,村里几个胆大的男生,不信邪,相邀进去探险。

    其中,便有韩枫。

    他记得,那天本是个艳阳高照的天气,没曾想进去没多少工夫,外面乌云密布,开始下起暴雨。

    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

    大家缩在角落里,耳边传来水滴声。

    声音越听,越渗人,像是戏子的吟唱,悠扬婉转,如泣如诉,刚开始大家还硬撑着,后来绷不住,吓得从戏楼跑出来,冒着大雨,往家里跑。

    后来,他们这些孩子,都大病一场,高烧不止。

    自此以后,大人再也不让孩子们,进戏楼玩。

    现在想想,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孩子们常听大人讲戏楼的故事,听多了,又身处雨天环境中,下意识会产生联想。

    淋那么久的雨,可不得感冒发烧吗?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