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科幻灵异 > 诡秘绿洲 > 第二十一章 地下

第二十一章 地下

    山猫看到我惊讶的样子他也感到很疑惑,问我道:“怎么?你不知道吗?他们没有跟你说吗?”

    我跟山猫要了一根烟,点燃后深深的吸了一口,已经几年没抽烟的我一下子被呛得咳嗽,但还是吸了几口缓和一下情绪,并开始思考。

    王守义,宋琦他们两个为什么要对我隐瞒这件事,十年前是我父亲主导的,那么当那支考察队出事之后,他们的目标会不会就是我。

    先前按照王守义所说的,他们盯上我是在三年前,发现了那本笔记后才开始盯上我。

    可我没有见过那本笔记,这些都是他们口述,就算他们骗我,我也无从考证,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现在摆在我面前的太多琐碎的线索了,就差一条线能把一切都连起来,这其中肯定有什么关键的事物是我不知道的。

    我看向山猫,山猫以为我又要跟他拿烟,索性一整包烟连带一个打火机都丢给我。

    紊乱的思绪让我难以冷静下来,我只好再点燃一根香烟含在嘴里,借着尼古丁让我能更加冷静的思考。

    “山猫,你还知道些什么,说说看。”

    山猫好像是意识到了什么,打了个哈哈想把我给搪塞过去,当我依旧不依不饶的追问他,他也被我问得有点烦,只好开口说道:

    “其实当年的考察项目就是你父亲主导的,是他向组织发起申请,似乎是还拿出了让组织觉得有价值的东西,才获得审批。而且,那颗石头你父亲也是研究人员之一,或许是他发现了什么东西吧,我也不知道。”

    山猫并不想和我说太多,只是随便的几句说就概括了,但我却发觉,山猫在说谎,在说到我父亲发现了什么的时候,他有着很明显的停顿,随后眼睛总会不自觉的看向篝火,并不想和我对峙。

    “你怎么知道的?”我继续问道。

    “我看过这个项目的大部分资料,除了那些最机密的东西之外,我差不多都知道。”

    以山猫的态度,我知道我在他身上已经问不出太多了,干脆就不浪费口舌,到后半夜郝广鑫和胡旭才来换我们两个人的班。

    隔天的时候,我看着整支队伍,一股十分陌生的感觉朝我而来,我明白了,这支队伍里的任何人,我都无法相信。

    等到什么都准备齐全之后,我们来到昨天的那个凹陷处,又赵立新划出了一个小范围,我们就开始挖。

    我们用携带的工兵铲挖掘,实际上挖得并不快,在沙漠的烈日之下挖土,是一个非常愚蠢的决定。

    可我们不想浪费时间,挖了一个上午,清理出了一个差不多两米深,一米多宽的一个深坑。

    事实告诉我们,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在坑的下面,有着几条具有人为加工痕迹的石柱,这就说明下面很有可能还有别的东西。

    这给我们带来了动力,经过清理,继续挖掘了接近半米的深度之后,出现了一个空洞,在这下面有空间。

    凿开外面的土层之后,一条深邃的通道出现在我们的面前,通道有个一米多高,宽度不算宽,接近一米,通道的四周用着木头撑着防止坍塌。

    深邃的通道倾斜着朝下延伸出去,肉眼看根本看不到尽头,即使开了的手电筒,也没有照到尽头,可见这条通道的长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胡旭点燃了一根火把丢了进去,火把在漆黑的通道里燃烧着,说明通道内的空气没什么大问题,氧气也充足。

    经过商量决定,我们要进去,如果说可以得知十年前的真相,那么秘密就应该藏在买合木提笔记所说的地下建筑之内。

    由于通道不够宽,为了行动方便一点,我们是排成一排进去的,走在最前面的是郝广鑫,接着是乌克拉玛,宋琦,我,山猫,赵立新,和邱参艺,最后的是胡旭。

    手电的光照在前面,头顶还时不时会落下沙子,山猫边走边拿着本子在记载着什么,我则是完全没有兴趣。

    用手触摸着凹凸不平的墙面,看起来这条通道的建成时间十分古老,可能距今最少的也有几百年的历史。

    邱参艺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对这些更是感兴趣,他拿出手电仔细的看着这些墙面和木头,嘴里发出啧啧的声音。

    “这个通道的年代,恐怕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建成了,没想到,距今二千余年,还能不塌,简直就是一个奇迹。”邱参艺难言激动的说道。

    没想到,与我猜测的几百年还要早得多。

    “当然了,也与后代一直有人来修缮有关,应该是一直持续到唐朝,汉代建成,持续到唐朝,这个时间跨度也是相当大的。我真是越来越好奇这通道通往哪里了。”

    邱参艺难得还能见到这样的古迹,自然是兴奋异常。而我们也在邱参艺的讲解下,也同样兴奋了起来。

    山猫合上笔记本,兴奋的说道:“这样说的话,里面的东西可都是古董了,要是有个唐代的唐三彩,那我不是发达了?”

    “你想多了,这里面不说有没有,就算是有,也不是你的。”赵立新当即就给山猫浇了一盆冷水,使得山猫失落了不少。

    一个正常成年每小时走路的速度是差不多4公里,因为通道是往下的,而且地上还有些碎石,所以我们走得很小心,加上一路上还时不时的看东西,可就算是这样,我们至少也走了有两公里的距离了。

    然而通道则是一直延伸下去,按赵立新的计算,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应该位于地下七八米的深度。

    难以想象,两千多年前建造这里人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要知道,那时一切都得依靠人力。

    通道逐渐变得平缓,已经不再继续向下延伸了,而是朝着前方,走了这么久,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其实都没有底。

    我甚至在心中觉得,这不会是通往地狱的路吧!不过通道的空间已经逐渐变大,宽度能够容纳三个人并肩而行了。

    而且越下面的通道墙壁,做工更加平整,而且墙壁每隔四五米的距离还有一些凹处,可能是以前用来放置照明的地方。

    再继续往前走了有那么四五百米的距离后,手电筒的光照在前面有了些反光,我们这是走到尽头了。

    距离我们只有一百来米的距离,我们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到了那里之后,都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

    通道的尽头是一座很大的石门,看着差不多有三米高,石门厚重的坐落在前面,感觉地面都被压陷了一些。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