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补天裂 > 第二十二章 接娘亲

第二十二章 接娘亲

    扬州,古有盛名。唐宋以来,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期间尤以杜牧为最,传世名篇,咏扬州者众。

    既唏嘘:十年一觉扬州梦,又吟哦:春风十里扬州路。

    杜牧爱扬州吗?当然爱。

    扬州,是杜大官人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温柔乡,是纵情声色的繁华地。

    他怎能不爱?

    可有人比他更爱。

    张祜一句“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便让杜郎也要折腰弗如。

    连宋人姜夔都叹婉:杜郎俊赏,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终难赋深情。

    这“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及至如今,繁华之处,远脉唐宋。

    是淮盐之中枢,漕运之发源。垫国库之根基,擎社稷之半壁。

    王佳纵非饱学之辈,无浸淫诗书之功。可也好歹念了几年书,认得些个字。

    唐诗宋词总也涉猎,虽无自出机杼的才能,多少知道些句子。

    他身披斗篷,立于船头,江风烈烈,遥望扬州城。

    但见城垣巍峨,人流如织。

    即便隔着许远,似也能感受到扬州城里的热闹。

    再看近处码头,车马粼粼,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行脚客上,来往匆匆。

    侯船的,接船的,送行的,拉客的,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船既靠岸,贾政吩咐众人收拾行囊,准备下船。

    所为行囊,不过随身衣物细软罢了。

    就在众人一翻收拾的时候,贾政唤来林墨轩,问及接下来如何?

    毕竟这三十多人,都是第一次来扬州,连他这个林府至亲也是第一次来。

    说句不怕人笑话的话,连他都不知道妹婿林家在扬州那一块儿住。

    更别说安顿这群人了。

    林墨轩道:“世伯稍待下船,待我先下船左右找找再说,按理这些日子以来,定然有姑苏老家甚至别处的亲族赶来凭吊,料想府上多半在码头安排有人接应。如若没有,我便雇些车马,我引大家一道进城。”

    贾政还未搭话,旁边贾蓉便道:“何须跑两趟,我们一道下船去,有接应的也未必就拉的下我们这一众人,索性下去直接雇车马,我们直接进城不就是了嘛。”

    贾政闻言也点头,看向码头上已经朝这边吆嗬起来的马车驴车等车夫,道:“蓉儿说得不错,我们直接下去雇几辆马车,有你居前引路就好,无需左右麻烦了。”

    林墨轩一拍脑门,做恍然状:“果是如此,我倒多此一举了,那我们现在就下船吧。”

    说罢唤来两个力夫,将厚实的长桥板放了出去,接驳好大船,而后当先下了船。

    王起平紧随其后,下了船就开始找车马。

    待贾政王佳一行人把船上的事情交办妥当下船时,林墨轩已经组织了十二两的轿撵车马。

    这其中有坐一人的轿子,有承三四人人的马车,也有只能承两人驴车,大小档次皆不一样,看得出来是把就近的闲散载人的车马都叫来了。

    王佳依旧选择了一匹黑马,比起轿撵马车,他倒更喜欢骑马的开阔,尤其来到扬州这种地方,沿路骑马也能看看风土人情。

    林墨轩也骑了马,两人并马齐驱走在前头,王起平倒是先一步快马回去知会林如海了。

    王佳和林墨轩骑着马走在前方,引来不少目光暗中打量。

    这林墨轩长得英俊,如今早换了干净衣服,愈发气质不凡。

    而王佳也不遑多让,他虽然只有十岁,可如今正在长身体,个头已经不输姐姐王熙凤,只是年量小,略显单薄些,穿着月白色锦绣冬衣,罩雪褂子,披大毛领子斗篷,加之生养在权贵之家,唇红齿白,剑眉星目,玉冠温润,越发衬得他英气逼人,贵不可言。

    赞一句鲜衣怒马少年郎,他如今的扮相也担得起。

    一行人行不二里地,便进了扬州城。

    但见城里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人声嘈杂,一派繁盛,比之京都也毫不逊色。

    王佳一行穿行在热闹的集市当中,大约在闹市中左右支拙了半个时辰,最后来到一处相对安静的街区后半段巷道之中,停在一座门口挂着白灯笼的“林宅”前。

    此时林宅前,正站着十几个身穿孝服的人。。

    见着林墨轩和一众人到来后,其中一人赶紧进去禀报。

    而其他人则在领头一人带领下迎了过来。

    王佳只见那为首之人,约莫三十来岁,中等身材,穿着大孝之服,上来便道:“轩弟一路辛苦,总算回来了。快领贵客们下马下轿,林家后人恭请老亲们入内。”

    说罢手一挥,身后十几个大孝服侍的人,全都退到两侧,而后这人撩起衣摆便跪了下去,那十几个孝子也都同时跪下。

    异口同声道:“恭请老亲入内。”

    林墨轩开口道:“这是接娘亲,以示尊重。南方的习俗。”

    说罢当下也翻身下马,当即和那为首之人左右对立而跪。

    此时王佳也跟着下马,后面坐轿的贾政已经下轿来到前边儿,一众子弟,纷纷下车,默契的聚集在贾政身边。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