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东晋:我的父亲是刘裕 > 第20章语出惊人(求月票和追读)

第20章语出惊人(求月票和追读)

    刘义真思索着以什么样的理由,能让刘裕暂时放下对九锡的渴望,专心于北伐。

    刘义真知道刘裕年纪已经五十四岁,这年纪放在后世,也算是老年人了。

    更别说在这魏晋南北朝的乱世,平均寿命不到三十岁,刘裕这个年纪算得上高寿了。

    权臣坐到他刘裕这个地步,只有篡位一条路可走。

    就算是他刘裕打算坐大晋的忠臣,他手底下的这些骄兵悍将,文臣谋士,也不答应。

    他们这些人跟着你刘裕,可不就是等着你当了皇帝,他们能够加官进爵,封妻荫子。

    到时候要是刘裕不打算篡位,说不定这些人也要给他刘裕来一出黄袍加身的戏码。

    不过刘义真想的再多也没用,现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刘乞看着自家公子衣着单薄地坐在走廊上双眼呆呆地看着滴落的秋雨,于是上前是将手上的锦袍披在刘义真的身上说道:

    “公子,下雨天凉,还是进屋吧。”

    “嗯?是刘乞你呀!”

    刘义真被身后的动静惊醒,转过头看了过来,见来人是自己的嬖人刘乞,也就没有责怪,转而问道,

    “刘乞,本公子交代你的事办得怎么样了?”

    “公子,您交代的事,小的已经替您办好了。

    只是小的不明白,公子您为什么要买通谢主簿府上的下人?”

    刘乞先是恭敬回应,然后将心中的疑惑直言问道。

    刘义真敷衍道:

    “这事你就别问了,本公子自有用意!”

    自己的真实用意怎么可能告诉刘乞,就算是他刘乞再怎么得宠。

    刘义真被刘乞搅了兴致,也无心思索,于是就回了屋。

    ……

    三天后,从洛阳送来的捷报到了彭城,举城欢庆。

    为此,太尉刘裕的手下谋士将领齐聚太尉府,恭贺太尉刘裕。

    “恭喜明公,贺喜明公!”

    众人齐刷刷地出声对坐在主位的刘裕恭贺道。

    刘裕抚须大笑道:

    “哈哈,同喜,同喜,来人,赐宴!”

    刘义真就坐在刘裕的身旁,默默地看着眼前的这一幕。

    他早就得知了今日王弘、谢晦等世家子就会趁着自家父亲、太尉刘裕在高兴之际,提出让朝廷赏赐九锡之礼。

    现在的刘义真只是希望等会儿能够劝阻父亲。

    就算是因为此事得罪陈郡谢和琅琊王两家顶级门阀,他刘义真也要劝阻自家父亲。

    不用怀疑,这两家人就是打着逼死刘穆之的主意。

    刘穆之的存在就是挡在他谢晦广阔仕途面前的大山,而且谢晦就因为太尉给事郎中的职位,与刘穆之之前交恶。

    你们说他谢晦能不把刘穆之这个在太尉刘裕面前给自己碍眼的存在除掉?

    至于能不能让朝廷给刘裕赏赐九锡,他们都不在意,流水的皇帝,千年的世家。

    不管是谁当皇帝,都少不了他们世家的支持。

    为了除掉这座挡在他谢晦面前的大山,他这位刘义真的未来岳父,,这个最是熟知太尉刘裕心思的人,说是太尉刘裕的宠臣也不为过。

    毕竟刘裕可是早早就将次子刘义真和其小女谢氏,定下了娃娃亲。

    可以说刘裕和谢晦那就是儿女亲家。

    于是谢晦找上了王家三兄弟等人,当然,王弘三兄弟不管是出于世家的同气连枝,还是也有着除掉刘穆之的心思,也是一口答应了下来。

    果然在酒过三巡后,王昙首先是做了马前卒,站起来说道:

    “明公,如今旧京洛阳收复,普天同庆,正是向朝廷求取九锡的最佳时机!”

    王昙首话音一落,王弘、王华、羊玄保等人也是纷纷出列附和。

    至于谢晦,就跟没事人一样,喝着杯中美酒,吃着盘中的鱼脍(生鱼片)。

    刘义真一直盯着自己的这个便宜岳父,谢晦能如此悠哉,他早就知道,像这种大事自家太尉,肯定会问自己的意见。

    不明所以的行军参军刘湛、殷景仁以及刘荣祖等武将也纷纷起身附和。

    他们这些武将,就没有谢晦、王弘等人的心眼多,就是觉得自家太尉能够获得九锡之礼。

    离封王建国也就不远了,他们这些跟随太尉东征西讨的老部下,也能与有荣焉、加官进爵。

    刘裕看着下首群情激奋的众将士谋士,也有些意动,一眼就看到老神在在的谢晦,于是征求道:

    “宣朗,你意下如何?”

    谢晦见刘裕问自己,这才起身拱手道:

    “回明公的话,我倒是觉得昙首、休元(王弘的字)所言在理。”

    谢晦话音一落,刘义真直接站起来,走到前面,指着下首的众人大声呵斥道:

    “你们难道想逼死穆之叔父?”

    刘义真此话一出,顿时把底下的人惊出了一身汗!

    众人都明白刘义真嘴里说的“穆之叔父”就是留守建康的刘穆之。

    起头的王弘等人包括谢晦,都是不约而同地装出一副不知所云的样子。

    “这稚子怎么能知道我等的筹谋,难道有人泄露了出去?”

    王弘看着自己身边的几人虽然心中诧异,但还是狡辩道:

    “不知桂阳公所言何意?

    我等对明公皆是忠心一片,何来要逼死留守建康的刘仆射?”

    “是啊,车士,你为何如此说?”

    刘裕一时脑筋也没转过弯,也是疑惑地问道。

    不只是刘裕,还有一旁的堂兄刘义庆、三弟刘义隆都纷纷望向。

    到这个时候了,刘义真转身对稳如泰山的父亲刘裕拱手说道:

    “父亲,您难道忘了出征前与穆之叔父的约定了?”

    “车士,你到底想说什么就说,别跟为父打哑谜!”

    刘裕也有点生气了,语气很是不善。

    刘义真赶紧说道:

    “看来父亲是忘了,还好孩儿当初就在您身边,时刻不敢忘。

    父亲您在出征前跟穆之叔父约定,在北伐成功之日,就是穆之叔父他替父亲向朝廷求取九锡之时。

    若是父亲违背您与穆之叔父的约定,此时另派他人回建康向朝廷求取九锡。

    想必建康的穆之叔父得知此事,会作何感想?

    当然是以为父亲不在信任于他,原本就操劳朝政与筹措北伐大军的后勤粮草,已是疲惫不堪。

    再加上父亲的不信任,想来穆之叔父一定会心身俱疲,大病一场,一命呜呼也说不定!”

    刘义真一边说着一边观察着自家父亲刘裕的脸色。

    刘义真故意将后果说得严重,就是让刘裕权衡的时候,偏向刘穆之这个跟随他多年的战友和左膀右臂。

    如果没有刘穆之在后方,那么他刘裕的北伐就要终止。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